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昆明杂谈] 当今世界大国里,为何日本只对中国粗暴无礼!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7 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1:4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今世界大国里,为何日本只对中国粗暴无礼!

---对日本:菩萨心肠还是霹雳手段?  

戴旭  

  一、当今世界大国中,日本只对中国粗暴无礼  

  前几年美国国防部长对中国质疑,只不过是要中国“解释意图”,日本防卫大臣却称要“严厉以对”。美国的军力超过中国多少倍,并且至今还占领着日本,日本怎么不“严厉以对”?联想到以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经常对中国破口大骂,其他高官也不止一人对中国进行战争威胁,但对美国至多不过是几句牢骚。这真让人疑惑:为何同样的历史和现实问题,日本对同为当年战胜国的中美居然是两副嘴脸?再进一步考察日本对俄罗斯和印度、欧洲国家的态度可以发现,日本并非天生不开化的野蛮民族。在当今所有大国中,日本只是对中国才表现出蔑视、粗暴和无礼。这是为什么?对并不久远的历史稍加考察,就可以发现,日本之所以对这些国家嘴脸不同,其实是和这几个大国当时的对日战略密切相关的。  



  二、日本对中美俄的不同态度源自三国不同的对日战略  

  二战的记忆,直接影响着后来日本对待三国的态度。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本是一句中国古语,用来警喻为人处世要刚柔并济,才有奇效。有意思的是,从政治和战略的视角放大一下,这也是二战中中、苏、美三大国对日本的国策大略。不同的是,有的是用前一句,有的用后一句,有的则两句兼用。用法不同,其当时产生的效果和此后的长期效应也完全不同。细思之下,颇堪玩味。  

  日本是世界历史上唯一同时向中、美、苏三个大国开战的国家。三国各自实力、传统和其他情况不同,应对日本的战略各异,因此也导致日本针对三大国的不同战略行为。这种“不同”的互动,不仅直接影响了二战亚洲战场的态势和进程,还影响了三大国各自对日本胜利的内容和形式,甚至波及今日乃至今后日本与三国的关系。  

  中国基本是“菩萨心肠”。自晚清以来,中国一直剜肉投股,先让琉球后割台湾,还车载斗量送上巨额银两,希望日本这只中山狼能够填饱肚子,感念大中华的温厚宽仁,从此心生感恩之心不再得寸进尺。谁知到了袁世凯时期,胃口奇好的日本还是提出了“陵迟”中国的“二十一条”。北洋军阀虽然个个混蛋,看上去凶神恶煞,但却没有一个敢于招惹日本;谁知到了蒋介石这位当时的中国陆海空军总司令也是畏日如虎,和副总司令张学良一起不战而送东三省。比起蒋、张的空前大方,汪精卫更慷慨,干脆做起了日本人的“儿皇帝”,把半个中国都送给日本。日本人的胃口于是越来越大,直到觉得只有吞下整个中国才算过瘾。日本与中国开战,是不是一开始就有灭亡中国的计划,大可讨论;但若说中国当政者的“菩萨心肠”,极大地诱惑和纵容了日本的野心,从而引狼入室怕不为过。就这样,日本兵的皮靴从东北踏到西南,日本的轰炸机血洗了崇山峻岭的重庆和黄沙漫漫的甘肃。当年晚清王公瞧不上眼的“蕞尔小邦”,已经被中国忍让退避“喂养”成了庞然大物的牛魔王。苏联4年歼灭了900万纳粹正规军,伤亡也不过2000多万;中国14年杀死的日本兵不过几十万,加上俘虏瓦解也不过百余万,而竟然死亡军民2100万,受伤1400万!这巨大的牺牲背后,属于当政者战略失误的因素几何?  

  苏联是单一、干脆的“霹雳手段”。日本占领中国后,因为觉得中国不足为虑,遂计划策应希特勒,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但到底北下还是南上,日本大本营举棋不定。日本首先对近在咫尺的苏联进行了试探——这也是一般食肉动物对眼前大型猎物的习惯性动作,恰如日本在全面进攻中国前先制造“九一八”事件试探中国一样。在苏德大战一触即发的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开始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日方称谓)地区向苏军进行军事挑衅。斯大林立即意识到巨大的、毁灭性的危险从天而降。这位冷酷而又冷静的统帅,从中国人漫长而血腥的教训里,认识了日本人贪婪而凶残的本性,如果不能一战熄灭日本的北上念头,那么当德国党卫军的坦克炮管抵近莫斯科胸膛的时候,日本的三八刺刀将会毫不留情地洞穿苏联的后背!于是,他派出苏军的中流砥柱朱可夫元帅。为一场边境冲突,而派出总司令指挥的个例于此诞生。非止如此,他还为日本人准备了日军根本没有见过的机械化兵团,和牛刀杀鸡的战术。只有斯大林才知道这小小的、勉强可以称得上战役规模的交战,是怎样与苏联的存亡生死攸关。战斗的过程惨烈之至,数倍于日军的苏军坦克、飞机,横冲直撞狂轰滥炸,日本人终于在残肢断臂、血肉横飞中明白了此路不通,于是掉头冲向太平洋。斯大林和整个苏联都长吁了一口气。  

  二战后期,法西斯败局已定。收拾完德国,斯大林完全不顾《苏日友好条约》,又一次挥起牛刀。这是一场远比诺门坎之战凶猛百倍的战役。150万大军潮水般淹没了日本关东军。二战始末两次“霹雳”,深远的动机都是一个:让日本人从此胆寒,树立日本对俄罗斯民族的敬畏之情。  

  美国则是刚柔并济,软硬兼施。自从1853年佩里登陆日本之后,美国就一直瞧不起日本人。但是珍珠港的天崩地裂一下子让傲慢的山姆大叔如梦方醒。和苏联一样,美国最初也采取“霹雳手段”的战略。和中国始终小心翼翼地将日本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区分开来的做法不同,美国把整个日本从天皇到平民都看成一个罪恶的整体。美军陆军的海报上,一位士兵,一手提着上了刺刀的长枪,一把揉搓着太阳旗;美国空军的海报,则是一双鹰眼俯瞰整个日本列岛——灭此朝食的气概喷薄欲出。而美军太平洋第16特混舰队司令威廉·哈尔西的一句口头禅“杀!杀!杀!杀死日本人”,几乎成为整个美军和美国的战争口号。随着对日本本土的逼近,塞班血战日本民众集体蹈海的场景和“神风敢死队”的出现,更让美国人领教了日本民族和日本军人的疯狂。美国人终于明白:这是一个兽性十足的国家,试图用理性的语言感化它不过是中国人说的对牛弹琴。美国接下来的打击格外凶悍:火烧东京、“饿死计划”,招招直指日本死穴。虽然如此,美国的用意仍是“制服”日本,并不是非要杀日本一个鸡犬不留。  

  但日本的回答是“一亿玉碎”,这让美国一下子陷入怎么办的困惑。于是,1944年,美国政府紧急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立即展开对日本的全面研究,以作为对日本采取下一步行动的政策依据。在这份名为《菊与刀》的研究报告中,本尼迪克特写到:“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1853年美国海军上校佩里率炮舰到东京外海叫阵,要求日本开放门户后开始形成,日本遂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的自己”,一个是“内的自己”。“外的自己”屈从甚至拥抱对手,“内的自己”却是永不妥协。每当“内在”的日本崛起抬头,伴随而来的往往不是和平而是生灵涂炭。  



  中国在近代史上已经知道洋人论势不论理,惟实力可以求公理,惟铁血可以换和平,可是到了蒋介石时代,仍没有改弦更张。  

  三、认清日本欺软怕硬的两面性,知己知彼恰当应对才能和谐共处  

  从参拜到历史教科书,从岛屿到领海,大到海外能源之争小到一个普通的事件,也要添上政治的油彩,涂抹中国。两过龃龌几乎遍及政治、外交、文化、经济、军事及国民感情等几乎所有领域。日本对中国的挑衅姿态和无礼举动,让人有一种错觉,搞不清现在到底是20世纪初还是21世纪初,甚至搞不清到底谁才是二战的战胜国。日本对中国没有一种基本的平等意识,有的只是在建交中得到了一张不用赔款的政治合同,是经济上的巨大收获,赚了几千亿美圆的商业上的胜利的感觉;而不是整个民族对于受害者道德上的感恩戴德。否则,日本就不会对相比战争赔款九牛一毛的战后援助记到小数点,而对当年罄竹难书的战争罪行却百般抵赖。日本法院关闭中国公民对日索赔的大门,实际上是日本对待中日历史问题的政治态度大亮牌。  

  日本是个服力不服理的民族。二战中中国曾经有一架轰炸机到日本撒传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学说,日本听不懂。日本能听懂的只有苏军隆隆的坦克履带声和美军原子弹的轰鸣声。  

  长期以来,中国都比日本弱,二战中,中国不是独自战胜日本,心理上并不真服。只有当朝鲜战争之后,日本才从心底里对中国有一种佩服。但改革开放,中国需要日本的技术和资金,日本人对中国的心理优越感又重新树立,由于历史的祭奠,由这种优越进一步发展到对中国的蔑视,表现在外交上,就是越来越粗暴和无理。不仅在现实利益争端中寸步不让,连已成定案的历史问题,也得寸进尺一翻再翻。  

  中国当时没有占领日本,对日本进行彻底清算。不仅不追回甲午战争的赔款,蒋介石甚至也没有让日本对最新的战争赔款,更没有恢复硫球的地位,使日本无端吞并一个国家的非法行为,至今没有一个国际性的说法。这一问题后来牵出钓鱼岛问题,又由钓鱼岛引出东海划界问题。可以把200年前日本的地图和今天的日本地图比一下,就知道,今天日本与周边国家的所有争端都是不存在的。日本总是到人家里搞争议,把抢球变成争球,一步步把非法变成合法。日本一百多年来就是按这个逻辑先蚕食中国外围的属国,最后入侵大陆。今天日本又沿着历史的老路走过来了,今天日本已经在东海问题上制造争端,以后连中国本土都会有争议。中国历史上对日本无原则的让步,没有让日本觉得发动侵华战争的成本高昂,反而让日本觉得对中国可以任意欺凌,打得过的时候,可以饮血吃肉,整个鲸吞;打不过最多不过是退回本岛,在口头上表示一下“给您添麻烦了”。美国的原子弹,会让日本从此熄灭对美国的念头;但中国对日本的宽厚就如一头慈祥的黄牛狼口逃生后并不计较野狼的罪行,甚至连愤怒地瞪它一眼都没有。可是又怎么样呢?狼还是要盯着牛的肉。



  美国不要日本赔款,是因为美国占领里整个日本,让全部的日本都成为美国的奴隶,世世代代为美国的战略驱使;苏联不要日本赔款,是因为本来它也得不到,因为日本猎物在美国鹰的爪子下。但苏联占了北方四岛,也够本了。蒋介石不要日本赔款是何道理呢?也不要硫球,也不在日本驻军。一门心思都在内战上!  

  明清以降的中日关系主动权一直在日本手里掌握。日本想打就打想和就和,中国只能被动应付,处处招架。日本与中国建交,不是对中国的赏赐,而是利用新中国被西方围堵的政治困境,看到了一个捞取巨大经济好处的机会。上海政法学院倪乐雄教授,在对日本的系统研究中,得出“吃硬不吃软”是日本的国家个性的结论。认为对于日本的“大陆梦”,中国一向讲求“和合”,这种历史性的“迁就”导致了日本对中国历史性的蔑视,使日本养成了长期骄横和粗暴对待中国的习惯。在明代,日本对中国想和就和,想打就打;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日本不仅变本加厉,更想将中国和中华民族一举吞噬。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实质上只是从日本的狼口中侥幸逃脱而已。中国没有占领日本,更没有按照自己的政治意愿对日本进行驯化和改造的条件,牛还是牛,狼还是狼,历史上双方就没有世世代代友好过,凭什么现在就忽然幻想起世世代代友好了呢?中国只有认清了日本的国家个性,才有可能知己知彼软硬适度地应对日本,也才有可能争取到和平和和谐。否则只知退让只能一再遭遇麻烦和挑战。  

  百多年来中国对日最大的外交错误,都是试图苦口婆心地劝、委曲求全地哄、忍气吞声地让、色厉内荏地吓,而没有一次是破釜沉舟地迎。可以说,日本对中国的粗暴,相当程度上是中国自己的软弱纵容的结果。以肉打狗,肉不尽狗不退,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教训如此众多和漫长,但就是记不住,令人扼腕。  

  日本人的两面性也可以狼性和狗性喻之:在弱者面前是狼,步步进逼,毫不手软;在强者面前是狗,逆来顺受,百依百顺。一句话:只服力不服理。这份报告导致美国采取了以下的政策:投掷原子弹以震慑日本的抵抗意志,保留天皇“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赦免大部分战犯,以继续领率日本为自己的鹰犬。从这时开始,美国的对日战略决策中,引入了“菩萨心肠”的部分。当时三个大国中,只有美国人把握住了日本人的两面性,“霹雳手段“以“震”“压”日本的狼性,“菩萨心肠”以抚慰和利用日本的狗性。  



  四、二战的历史教给了我们什么?  

  三国对日战略,孰优孰劣,二战的历史已经做了回答。二战后,中、苏(俄)、美三大国对日本的战略,几乎都完整地延续下来。从日本对同是战胜国中、苏(俄)美态度的迥然不同中,三国各自战略的优劣又一次得到验证。蒋介石作为中国当时的合法领袖,一如既往地“菩萨心肠”,不仅谢绝罗斯福送还琉球和派兵占领日本的好意,甚至连天经地义的战争赔款也免了。致使蒋公代表中国所得到的抗战胜利只是一个空壳而已,没有任何实质利益。由于蒋公此举,使中国自1873年开始的对日本侵略的抵抗,除了一身伤疤以外一无所获;不仅没有得到72年的血泪补偿,连自己曾经失去的也没有完全拿回来。由于不让日本赔款,致使日本右翼没有负罪感,几乎每一次日本对历史的翻案,都是对中华民族心灵之疮的一次新触痛;由于不收回战略要地,不占领日本致使胜利者的权利化为乌有不说,还使今天的中国仍被历史遗留问题牵扯。更有甚者,蒋公及其前任们的“菩萨”政策,使日本直至战败都不肯从心底里承认败在中国手下,并念念不忘伺机再从中国咬下一口肉来:据资料,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曾想重新武装200万日军再入中国,而日本政府居然一口应承,并提出战胜新中国后仍将台湾交日本管辖。这是一个战败国对战胜国的应有的心态吗?今日日本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几乎所有领域,都对中国咄咄逼人,不久前更嚣张提出要“视台海有事为日本有事”,并展开以中国为假想敌的登陆演习,无理且无礼之极。日本与俄罗斯、韩国都有领土争端,何故只对中国如此?究其心理根源,二战中中国没有凭借自己的力量,给它来一次像苏美那样的“霹雳手段”;战后也没有像日本当年对中国那样高价索偿,甚至没有像以色列那样以牙还牙清算仇敌罪恶,使加害者因犯罪而羞耻、因失败而恐惧,有很大的原因。对于一个300年处心积虑谋华、害华,罪恶滔天罄竹难书的国家和民族,不展开穷追猛打式的清算,却将主要精力用于内战——原来蒋公不是没有“霹雳手段”,而是为同宗同族的兄弟同胞准备的!蒋介石抗战有功,但纵日有罪。没有彻底清算日本的最大后果是,在日本以武力伤害中国的行经终止之后,今天仍在精神上不断伤害中国。蒋介石对日本的“菩萨”政策,后来又被当代汉奸李登辉、陈水扁学了个惟妙惟肖,李登辉数次访日,并公开主张钓鱼岛属于日本,卖国行经直追汪精卫;而陈水扁则认贼作父,一再主张和日本结成战略联盟,以防中国大陆。  

  看看日本对俄罗斯的态度就明了这一点了。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尽管衰弱,但当年的“霹雳”雄风依旧。其副总理公开宣称:占领北方四岛是对日本发动二战的惩罚。此言快哉!动辄对华发表强硬或战争言论的日本政客,那些得了政治狂犬病一样的日本右翼,听了此话全都默无一言。为什么不攻击苏联“违约”进攻日本军队的历史事实?为什么不对俄罗斯占岛不还的做法言必称战?去年世界庆祝二战胜利六十周年,小泉不来中国,但不敢不去俄罗斯,让人不禁唏嘘:当年苏军诺门坎和远东战役的虎威犹在!俄罗斯不学蒋介石们的“菩萨心肠”,倒是对美国对日本的“骑”术颇感兴趣。铺开东北亚地图就知道,俄罗斯占着北方四岛,与其说是贪几块领土,不如说是为了钳制日本“狼头”的战略深意。当年诺门坎的教训刻骨铭心,俄罗斯再也不愿意这惊险的一幕,在北约逼近家门的时候重演。  

  看看日本对美国的态度,这一点更是洞若观火。当年“九一八”事件的策划者石原莞尔的儿子——今日日本东京都知事、著名也是臭名昭著的石原慎太郎,一直对美国为什么不对德国却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耿耿于怀;更对美国为日本制定和平宪法,“将日本变成一个没有睾丸的中国式太监”怨气冲天,但日本政府却不敢对美国说半个不字。何者?二战之殷鉴不远,日本欺软怕硬之秉性难移之故也。二战后六十年过去,日本对美国的态度都可用一个词形容:俯首贴耳。日本政治领导人,屡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否定侵华和殖民朝鲜历史的言论;但攻击美国对日本原子袭击的一个也没有。  

  知日本者,美国也。美国自1945年占领日本,此后就一直“骑”在日本身上,至今如此。同为战败国,德国早已实现民族统一,并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日本依旧是美国的附庸,处处惟美国马首是瞻,时时看山姆脸色行事。在美国面前,今天的日本点头哈腰的角度与其前辈在“密苏里”战舰上鞠躬的角度,几无二致——战胜者和战败者的形象,六十年后,依然清晰如昨。美国人心里非常清楚,日本人这样对美国言听计从毕恭毕敬是为什么。所以,不管美国人多么郑重其事地表示支持日本入常,同意其军事和政治松绑——等等,都不会让日本真正从自己的胯下站起来。新加坡裔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卓南生说,对于日本未来的演变,美国是有红线的:一是不许日本入常与自己政治上平起平坐,二是不许日本拥有核武器,否则日本将不再把美国放在眼里。美国笑眯眯地显示着“菩萨心肠”,但“霹雳”之手同时也揣在口袋里,随时准备敲打日本一下。  

  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关于战争的指导,现在有时也引申为基本国策。菩萨心肠也好,霹雳手段也罢,不能一概地说谁优谁劣,一切以时间、地点、对象为转移。中国汉朝和亲的故事史不绝书,但汉朝也留下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雄心霸气。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交往中,一味地“霹雳手段”不一定好,但在弱肉强食依然大行其道的世界上,仅仅有“菩萨心肠”肯定行不通。从这一点说,二战以前中国对日战略,大有可检讨之处,而苏联(俄)的霹雳手段,以及美国先刚后柔刚主柔辅的对日战略,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研究细致入微对症下药的做法,颇多借鉴。中国人爱讲谋略,但没有胆勇做后盾,任何谋略都不过是枉费心机。尊严只能靠强大来捍卫,这个强大不仅指实力本身,还包括展现实力的决心和勇气。有别于蒋介石等旧中国对日本的软弱,新中国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候,即开大军与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国大战于朝鲜;之后更在珍宝岛与高举核大棒的苏军针锋相对。新中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不是“菩萨心肠”忍让出来的;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高昂着头,那是因为黄继光、于庆阳走在民族的前头。  

  英国战略家富勒说:“除非历史能教给我们如何去展望未来,否则军事史只是一部人类的血腥浪漫史。”在今天某些日本右翼分子嚣张之至,少数台独小丑也摇旗呐喊的时候,回顾二战那一段历史往事,及此前旧中国和此后新中国的战略决策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负正效益,不是没有意义的。  

习近平对中日关系的五次表态都说了什么?
人民网5月25日电 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5月22日至24日率领约3000人“日中观光文化交流团”访华。代表团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外交领域非常罕见。二阶俊博表示,此次访问的最大意义在于交流,只有交流才能缩短两国间的距离。他希望代表团能在两国间传递积极信号,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中国和日本能走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友好。
此行计划始于今年3月,二阶出席海南岛举办的博鳌论坛期间曾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交谈。当时二阶预告这次率团访华的计划,习近平回答说:“欢迎”。 去年11月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和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在上海进行会谈时,就曾对未来2年间扩大两国旅游交流达成一致。
有观点认为,三千人代表团对中国的访问,是中日关系逐渐转暖的重要标志。就中日关系的相关问题,习近平任总书记以来在历次会见日本政要时都做了阐明并重申中方主张和立场。本网一一盘点。
2015年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时间:2015年5月23日
地点:北京
习近平:中国人民绝不允许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23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日双方应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共创两国发展的美好未来,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日一衣带水,2000多年来,和平友好是两国人民心中的主旋律,两国人民互学互鉴,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以后,由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中日两国经历了一段惨痛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两国老一代领导人以高度的政治智慧,作出重要政治决断,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并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开启了两国关系新纪元。中日两国一批有识之士曾为此积极奔走,做了大量工作。历史证明,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精心维护,继续付出不懈努力。
习近平指出,“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我们愿同日方一道,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推进两国睦邻友好合作。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对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人民和亚洲受害国人民不答应,相信有正义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会答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日本人民也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中日双方应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共创两国发展的美好未来,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习近平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中国政府支持两国民间交流,鼓励两国各界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踊跃投身中日友好事业,期待两国青年坚定友好信念,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播撒友谊的种子,让中日友好长成大树、长成茂密的森林,让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4月22日在雅加达应约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中日关系交换意见。
安倍谈话提“谢罪” 但过去式表述缺诚意

中新网8月14日电 据韩国媒体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4日在日本纪念战败投降70周年之际发表谈话说,日本曾多次对日本在战争时期的行动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谢罪。安倍谈话虽包含“谢罪”措辞,但表述采用“过去式”,韩日围绕历史问题的矛盾或将进一步升级。
报道称,另外,安倍在谈话中提及“殖民统治”和“侵略”措辞,但没有明确表示这是日本所做的行为。
安倍说,任何国家都不应行使“事变”、“侵略”、“战争”等武力,也不应把其当作解决纠纷的手段。我们应永久告别“殖民统治”,打造一个能够保障所有民族权利的世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