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4
中级会员
|
中国钓鱼岛最新消息令人窒息!在3月7日日本众议院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批评前任民主党政府对于中国政府船巡航钓鱼岛采取的政策“极度限制”,“这样相当于对中国发出了错误的信息,甚至招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日本舆论分析,安倍此言是指近日日本媒体所称的“民主党政权要求自卫队舰艇在海上远离中国巡逻船”。路透社7日发文称,中国政府船在中日争议海域频繁出现是一种“消耗战”战略,“日本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依然在争议海域占据上风,但如果北京加强巡逻,这一局面将有可能会发生改变”。
安倍7日称,日本在钓鱼岛海域“理所当然的警备、警戒手法受到极度限制”。《产经新闻》称,安倍没有解释所谓“限制”的内容,称民主党之所以对自卫队作出限制规定,主要因为“担心会同中国产生过度的摩擦。”
《日本经济新闻》称,安倍还强调,已经在“内阁成立后就立即从根本上修改了前政权的方针”。4日,《产经新闻》发表长篇报道称,民主党野田政权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了消极姿态,实施“不要刺激中国”的政策。
文章称,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国海军舰艇在该海域经常出现。为此,2012年10月3日,当时的首相野田佳彦、副首相冈田克也等召开内阁会议,要求海上自卫队舰艇“不能接近中国军舰,必须保持15海里以上的距离”。
但是这个距离目视困难,只能靠雷达监测,因此总是不能及时采取防止中国军舰“入侵日本领海”的措施。报道称,冈田发布了默认中国军舰“入侵日本领海”的指示,同时在“领空侵犯”方面也要求日本方面“自制”。不过,这都遭到冈田否认。
《产经新闻》还称,安倍政权上台后就发出了对中国政府船采取对抗措施的指示。据此,海上自卫队的军舰可以接近中国军舰,保持大约3公里的距离,如果发现中国军舰有“侵犯领海”的趋势,可以先行到有关区域进行阻止,舰载飞机也做好准备,一旦发现中国军舰“入侵”便可紧急出动。
“中国在东海的行动目标是,将日本海上军事力量赶出去”,路透社7日引述专家的话这样称,“中国目前将军事资源聚焦于南海,但如果他们将资源转移到东海,仅凭日本海上保安厅将无法应对局势”。报道称,但日本方面也在采取行动,定员600人的“钓鱼岛专属部队”正在筹建中,日本国防预算数十年来出现首次增长。
钓鱼岛传来惊人消息 中央高度紧张 下达死命令
《印度斯坦时报》发自广东的报道说,日本战机拦截中国海监飞机几小时后,命令世界最大的军队做好打赢“局部战争”的准备。
在法国《费加罗报》看来,中国飞机在这一天飞临上空具有深意。文章认为,习近平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迄今不过几个月,已表现出与前任不同的强硬作风,而一旦“鹰派”安倍上台,两名新领导人间的博弈将格外令人瞩目。
在英国《经济学家》看来,也有学者淡化中国在争议领土或海域上的行动,称它们只是一个个单独的事件,是外部压力逼出来的,和新领导层没关系。可能他们是对的,但中国应该对邻国的负面反应有所担心,除非中国不在乎,或者认为,“要是不能被爱,被敬畏也不错”
冲突可能存在已久,但危险性显着提高的原因有好几个。毫无疑问,总统会在第二个任期内发现,南中国海问题是东亚最热点的议题之一。
首先,尽管有四个东盟国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声称拥有斯普拉特利群岛(即我南沙群岛——本网注)的主权,但从历史上看,这主要是中国与越南的双边争端。如今的形势全然不同,几乎让所有东盟成员国都反对中国。这一点在今年7月显露无遗:东盟当时在金边举行外长会议,结束后未能发表正式公报。
原因是十个成员国未能围绕南中国海问题和中国日益咄咄逼人的海上姿态形成共同立场。美国当时强调自己极为重视海上(当然也包括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
其次,金边会议表明,东盟国家正在努力提升本国的军事(尤其是海军)实力。引人注目的事态进展之一就是各国忙于购买。印度尼西亚打算在2024年之前购置十余艘潜艇,它在2011年12月签署了向韩国购买三艘潜艇的协议。马来西亚将向一家法国-西班牙联营企业购买潜艇。
越南将向俄罗斯购买六艘基洛级潜艇。新加坡已经购买了瑞典制造的潜艇。泰国打算购买六艘二手德国潜艇。菲律宾宣布,如果预算允许的话,也有意这样做。形势如今已经演变成为海上军备竞赛。格外危险的是,这些国家都不具有使用潜艇的经验。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6日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呼吁与中国进行外交谈判沟通,解决钓鱼岛问题。岸田文雄称,对于日本来说,中日两国关系是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之一,维护两国的安定关系,不仅对于东亚地区的和平,对于世界的和平也是十分重要的。
他提出,在领土和主权问题上,需要采取坚决的态度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也必须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加强两国的沟通十分重要。今后希望通过两国外长的会谈等渠道,加强沟通,摸索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最善途径。
中日两国在钓鱼岛已经僵持半年之久,虽然日本并没有透露出取消对钓鱼岛的“国有化”,但在中国双重压力与反制措施之下,日本在钓鱼岛越来越陷入被动,甚至已经力不从心,这也是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公开支持日本的原因所在,按照目前的局势发展,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与中国达成和解,黄岩岛的一幕或将在钓鱼岛上演,从而使日本成为钓鱼岛博弈的输家。
事实上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对日本有巨大的现实利益,将钓鱼岛据为己有,一方面可以转移国内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开采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油气资源,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的危机。从日本的国家战略来说,钓鱼岛是遏制中国海军出入西太平洋的桥头堡,也是日本全面实施“下南洋”战略的支点和试金石,因此日本不得不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冒险行为。
日本外相在电视节目中,公开呼吁就钓鱼岛问题与中国进行谈判,足以证明日本已经难以抗住中国的双重压力和制裁,自日本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以来,中日两国的经贸往来大幅下降,日本经济界早已怨声载道,民众也对政府的所作所为很不满意。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而日本的市场、资金、技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很重要,双方都有需求,都有共同利益。但显然中国在中日间的承受能力大于日本。钓鱼岛属于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钓鱼岛立场巡航的常态化,已经彻底打破了日本对钓鱼岛所谓的“实际控制”。
面对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愈发主动,日本一方面出动战机拦截中国飞机,阻止中国执法船只进入钓鱼岛;另一方面安倍上台之后决定修改“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加入采购“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计划,各项费用最终达数百亿日元,以增强抗衡中国的筹码,维护自身在钓鱼岛的利益。
随着日本对钓鱼岛军事力量的投入,两国的战争风险也大大增加。事实上中日两国已经到了拐点,若中日两国不加以制止,有继续走向恶化的可能性。
从日本外相谈话和日本的近期动作可以看出,日本准备了软硬两手既想在钓鱼岛之争中逼迫中国退缩,还期望从中国获取经济利益,这简实是痴心妄想。日本既要想面子,又要想里子,世界上岂有这般好事?无疑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问题是一个非常理性和有效的办法。如果日本想通过这种办法解决争端。
日本至少需要承认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是存在争议的,然后必须收回钓鱼岛国有化错误决定。只有在这样前提下,中国才能坐下来谈判。如果日本不承认争议,不收回钓鱼岛国有化的错误决定,中国就不应与日本谈,而且还要继续不断地加大力度对钓鱼岛进行维权巡航,不惧差枪走火甚至爆发战争的风险。
“和平优于冲突,冲突优于战争”,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古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说过“不战而能驱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和平解决钓鱼岛我们何乐而不为?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美日舆论外交上整天大唱“和平歌”。
可是他们天天在磨刀霍霍,军事上对中国步步紧逼,所以说中国有必要采取实质性的措施,让日本尝一尝苦头,对日本既不能大动干戈,又不能无动于衷,而应该继续对日本采取经济制裁和双重施压的方式,中国海舰船和飞机应继续加大对钓鱼岛的立体巡航。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日本应该及早的悬崖勒马,莫在钓鱼岛问题上再打什么鬼主意。事实上从日本外相公开呼吁中日和解,表明日本有意向中国释放和解的信号,但日本并不会放弃对钓鱼岛的“国有化”,两国或许会达成一种“默契”,日本默许中国巡逻钓鱼岛的常态化。(来自八一军事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