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育漫谈] 云南目前尚无中小学开展死亡教育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7913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4:2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云南目前尚无中小学开展死亡教育 昨日网民刘女士称,清明节全家去扫墓时,孩子突然问道:“妈妈,人死了之后会变成什么呢?会有灵魂存在吗?会看到去世的亲人吗?”这让刘女士很纠结,“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赶忙回避,还是编出一套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来搪塞?”那么什么是死亡呢?据了解,云南没有一所中小学开展相关教育。  

  专家认为:孩子生命教育不应回避死亡  

  面临逆境时,4%的中小学生经常存有自杀的念头,偶尔有自杀念头的也占到了35%……12355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台日前对9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小学生能够从家庭、学校得到的生命教育非常缺乏。心理专家建议,中小学应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父母也不要忌讳和孩子谈论死亡,学校、家庭可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编辑动机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早已面对各种各样的“死亡”实例:一起玩闹的宠物死了、疼爱自己的长辈突然去世……但出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忌讳,多数家长几乎从来没想过主动与孩子谈论这个话题。此外,据记者调查,目前在云南也没有一所中小学开设过“死亡教育”课程……在西方国家,“死亡教育”早已推广开来。给孩子提前灌输“生死”概念,有这个必要吗?为此,专家称:“在孩子的生命教育中,不应该回避‘死亡教育’。”  

  记者调查  

  香港艾滋病基金会总干事连爱珠曾在给武汉大学生志愿者的一场讲座中称:“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死亡教育’和‘生命教育’是一致的,它们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青少年应该及时、有效地接受‘死亡教育’,培养正确的生老病死观念,从而更加尊重和爱护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我们周围的情况如何?晚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孩子:最开始以为“死亡”是“睡着了”  

  在孩子眼中,“死亡”是怎么一回事?记者就这个问题询问了几所小学的学生,小家伙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低年级的小朋友一般都茫然地摇摇头,表示“晓不得”,“好像知道但又好像说不清”。年龄稍大的小朋友则有自己的理解,“就是永远都不会再出现了”,“妈妈说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死去的”。正在读四年级的周永林小朋友更是很爽快地答道:“就是没气儿了!”  

  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孩子对“死亡”有比较明确的认知,基本都来自于自己亲近的或周围的人的死亡。“我三年级时回老家,看见爷爷的黑白照片挂在墙上,才感觉爷爷真的离我们去了。”读五年级的陈梦燕说。  

  从最开始的以为“睡着了”,到后来慢慢长大发现“睡着”的人再也没有醒来跟他说话,许多孩子都经历了这一成长过程。3岁时,小强佳的姥姥过世,“我看到姥姥在棺材里躺着,以为她睡着了,但是却看到好多人在烧纸,很好奇但是也没敢问”,小强佳说,当时自己并没哭,不觉得有啥好怕的,还觉得烧纸很好玩……直到后来发现姥姥一直没再醒来,才知道这就是“死亡”。  

  家长:我们不会主动与孩子谈论“死亡”  

  你会主动跟孩子谈论“死亡”话题吗?国外早已成体系的“死亡教育”你了解多少?记者走访了新闻路小学、春城小学和云师大附小等学校采访了多位家长。家长们都表示,自己不会主动跟孩子谈论这个话题,“顺其自然、遇到再说”。  

  “我们都没想过现在就跟孩子说这些,可以说根本没有过这种意识,如果孩子突然问起,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说起。”龚女士说,她的儿子今年9岁,是云师大附小三年级学生。几年前奶奶过世,4岁的儿子问为什么奶奶不跟他说话了,龚女士觉得孩子还小,就很自然地骗他说奶奶睡着了。“那时他也相信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自己也知道奶奶去世了。”龚女士坦言,“我觉得还是顺其自然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会慢慢理解是怎么一回事。”  

  “我觉得孩子处在一个生命向上的过程中,我更多地希望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死亡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且对于孩子来说‘死亡’是偶然,我不会为了偶然事件专门提前去跟他讲什么。”张先生说,“顺其自然,孩子碰到了问起了再化解。”  

  当然,也有不少受访家长表示,假如孩子真的有一天问到这个问题,一定诚实相告,“如果他问起来的话我还是会如实跟他解释的,比如说人老了就自然会死亡。”  

  “一是一二是二,我不会去编一些很童话的说法去糊弄孩子”,女儿上幼儿园中班的李女士说,“还是跟她如实解释什么是死亡比较好,也会告诉她人死了就会埋在地下。”  

  专家说法  

  “死亡教育”(台湾地区及内地的一些学者称为“生死教育”)源起美国,在欧美、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学校已经形成常规课程,但在国内并没有推广。据记者了解,在云南,主要推广的还是以“生命、生活、生存”为教育内容的“三生教育”,而且“死亡”并没有作为一个专门的部分被提及。  

  教师:云南基本未开展“死亡教育”  

  昆八中专职心理老师张凤琳告诉记者,她负责该校初高中学生的心理课程,在“珍惜生命”这一堂课上,她会通过播放教学光盘,让孩子了解生命从何而来以及母亲怀孕的艰辛,从而使他们珍惜生命。  

  “但是怎么面对‘死亡’这一块,我们还真没有讲过。”因为每个班级一周仅有一节心理课,许多心理问题都只能夹在学习、情绪、交际等课程内容里一笔带过,无法详谈。由于本来课时就少,张凤琳无法熟悉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很难做到结合学生状况跟家长谈论“死亡教育”问题。  

  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编写了不少“死亡教育”的书籍,既有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读物,也有指导家长、教职人员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问题的书籍,不过国内这方面的出版物并不多。张凤琳说这方面的教材很难找,“连现在的教学光盘都是我以前去北京学习的时候搜集到的。”  

  专家:“不问不说、顺其自然”不可取  

  “孩子不问起就不主动谈”,针对家长们在与孩子谈论“死亡”时顺其自然的态度,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死亡教育》一书作者邹宇华说,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死亡教育’和青春期的性教育是一样的,你不要以为他不问就是他已经理解了。其实这个需要科学的引导和教育,你只有告诉他了,那他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应的话题。”  

  云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高级心理治疗师张洪喜也表示,中国父母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会对“死亡”问题特别敏感,认为对孩子讲“死亡”问题会带来不好的事情,所以会很避讳和孩子谈论。而孩子因为搞不懂什么是“死亡”,不仅会让孩子对死亡有不良的认知,对待死亡的意志力也会非常薄弱,可能不堪一击,在面对亲人的去世时可能会有一种“创伤性体验”,例如在亲人去世时过度悲痛。  

  据了解,国外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接受“死亡教育”,比如在英国,小学生就会被领着去参观殡仪馆,通过参观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人进入殡仪馆后不久就变成骨灰了,这会让小孩子认识到死亡的可怕,认为还是活着好。可在国内,基本上没有一所中小学开设了“死亡教育”这样的课程,邹宇华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相比于国外,国内实在太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死亡教育’不是教育部规定的必须课程,也不是和考试有联系的课程,这方面的疏忽还是很普遍的。”  

  “‘死亡’是生命的导师!”邹宇华说,“让很多人了解它(死亡)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知道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生活。”  

  延伸阅读:怎样与孩子谈“死亡”  

  虽然系统的“死亡教育”在国内比较缺乏,不过不少专家还是从各自的领域出发,给出了不少如何跟孩子谈“死亡”话题,晚报记者将查询到的资料整理了一些供你参考。  

  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年幼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死亡”的认识不同:0~3岁,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的差别;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知道“死亡”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在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死亡”认知不同的基础上,结合情境寻找一些最适宜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在这些过程中要注意:  

  ●不能闪烁其词,或者用浪漫的语言掩盖,要让孩子明白“死亡”是客观存在的,最好能结合事例来讲,讲得越简单越好;  

  ●家长自己不要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教育孩子以坦然、明智的态度,让孩子明白“死亡”是个怎么样的过程,要教会孩子如何从亲人去世的阴影中振作起来,以及如何适度地表达对死者的关怀与尊重,从而更加惜福感恩,珍惜自己的生命;  

  ●在具体的方式上,透过绘画、游戏过程,有助于儿童理解或面对“死亡”。比如,看叶子从新生到凋零的过程中体悟生死。此外很多宝宝喜欢养宠物,宠物的寿命短,极易成为小孩接触死亡的第一次经历,父母不妨善用机会进行生命教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级别
6 金牌会员
沙发
发表于 2013-4-9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在开展三生教育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