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社会百态] 山西灵石杨光亮--光明日报批“三公”消费极端享乐主义:过把瘾就死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90

积分
级别
2 注册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0:1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党政机关购买公务用车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

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超编制、超标准配备的公务用车,违反规定接受的捐赠车辆或者配备的越野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的公务用车,由本级政府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收回和处理。

两天之内,两个文件,直指公车消费的顽症。

过把瘾就死——死掉的究竟是什么

公务用车在采购、使用、维修中的诸多问题,早为社会所诟病。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至2000亿元,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个别地方、个别领导哪怕挪用扶贫款也要放纵“屁股下面”,频频用豪车冲击良知和法律的底线。

公车消费、公务接待、公费出国等“三公”问题不时出现,极端享乐主义正在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蔓延。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3年全球增长率第一。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量将占全球的29%。有人称,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与此同时,一些过度追求消费的青年人不断大额度透支信用卡,负债累累,成为“卡奴”。

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猪栏的理想”让一些人纵情声色,恣意挥霍,“过把瘾就死”。死掉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思考。

《论语》说:“奢则不孙(逊)”,意指惯于奢侈的人就会“不逊”,不守规矩,恣意妄为。在社会转型期,每个人必须谨守道德底线,官员、学者更不可弃俭慕奢。

戒奢以俭 防微杜渐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他强调:“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必须认清的是,领导干部奉行极端享乐主义最为危险。古往今来,奢欲贪念与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往往是分不开的。而且,作为社会的先行者,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都起到示范作用,对周围人群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领导干部有没有隐私?官员及其亲属的衣食住行是小事吗?事实已经作出了回答。一段时间以来,在镜头前因名表、高价烟、茅台酒而“栽”掉的官员时时出现;个别人在网上的“炫富”行为,甚至引起公众对公益机构公信力的质疑。尽管在干部队伍中,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但其“破坏力”不可低估。享乐主义抬头,不仅浪费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引发重大社会问题,更腐蚀着社会的风气。李源潮同志指出,选好一个干部,造福一方百姓;选弱一个干部,耽误一方百姓;选错一个干部,害了一方百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社会转型期,领导干部更要常怀律己之心,率先垂范,勤俭节约,防微杜渐。

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进取的思想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建立正确荣辱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领导干部要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脉亲情。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能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能不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能不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是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

领导干部要自尊,更要尊重别人。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孙时进指出:“一个普遍炫耀的奢侈品消费,说明存在一个普遍的、需要被尊重的人群。”也就是说,我们对群众的关心、尊重还不够,整个社会的发展还不平衡,群众的意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心普通群众的利益诉求,对不同人群一视同仁。特别是要更加关心青少年的思想成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坚持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砥砺优良道德品质、树立崇高道德形象,让伟大的事业后继有人。

中国文化的传统向来注重心灵的宁静,追求生活的品位。追求品位不是沉溺享乐,而是托物怡情,修身养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品质,以求服务于社会。启功先生说:“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对物质与利益的占有是有限的,而精神的丰富与扩大是无限的。杜绝极端享乐主义,就是要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