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5
高级会员
|
同样都是班干部……
曾当班主任,一直关注中小学的班主任工作,对中西方班级管理比较的研究更是饶有兴趣。
不过,最近我却发现了中美学校和老师在班干部选择任用和职权行使上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美国中小学的班干部一律由竞选产生,为了赢得支持,竞选者通常会在校园发表公开演讲,“如果你们选我做班长,我会跟老师争取每周只做一次作业,而且每天设置一节娱乐课”,“如果我当了班长,我会想办法让大家都不必背书包回家,而且没有家庭作业……”
美国的班干部不需要去管理学生,因为管理是学校的事情。但是他们非常重视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不过,他们所认为的“领导能力”是为同学们服务的热情和能力,而非管理。他们是同学们的“代言人”,所以特别受大家拥戴。
如果学习压力太大或考试过于频繁,或者假期被学习侵占,又或者学校的某项制度不合情理,班干部就会在第一时间带领大家向学校提出抗议。所以,美国学校的任何一项制度,都是同学们在班干部带领下,与学校抗衡、商议的结果。如果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校的任何制度都推行不了,班干部更不会去执行那项未经“民众”认可的制度。
要是班干部没兑现承诺,美国的学校也有办法解决。他们每过一个月就组织一次班干部的民意测评,班干部的支持率低于65%就可能“下台”,因为要重新竞选。这残酷的程度不亚于总统竞选。没错,这就是美国学校培养学生领导能力的方向: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总统,所以从小就要学会站在民众立场,为民众服务。
国内的中小学则大不一样。
虽说也有班主任搞“民主管理”,让学生竞选班干部,但之前会来一个“集中”,划个“候选人”的圈圈。成绩不好,老师看着“不顺眼”,或家长跟老师关系太一般的学生大多没有竞选资格。有的学校有的老师则干脆指定哪些学生当班干部,连演讲和投票的过场都免了。
班干部上任了就成了官,一丝不苟地执行由学校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单方面制定的规章的官。这些个官,有的成了以权欺压百姓同学的管理者,有的成了奴性十足的密探,有几个能够或敢于挺身而出找老师找校长为同学说话?
其实,这种差异一点也不有趣,越比较越让我悲哀。
没有谁不痛恨挥霍纳税人血汗钱却碌碌无为或作威作福的所谓“公仆”。这些“公仆”之所以如此坦然,原因固然多种,但我们,包括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朋友们,是否反思过我们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我们中的一些人不正是在培养将来“管理”我们、“管理”我们后代的这样的“公仆”吗?
文by风的痕迹来源:51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