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支付宝、知乎、墨迹天气、36氪、高德地图等8个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通过大数据计算联合发布《蓝色幸福指数城市报告》,昆明被评为“最会享受生活的城市”。诸如此类的头衔,昆明还有很多,如“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等等。 诚然,昆明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城市。但爱之深、责之切,在昆明市民眼里,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折损着昆明这位“春姑娘”的外在颜值和内在底蕴。昆明信息港小编搜集了网友们通过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彩龙社区,@昆明发布微博大厅和微信等平台的留言和投诉,整理出折损昆明市容的“十宗罪”。
官渡区金汁路车辆乱停乱放 网络截图 乱停乱放堵路又堵心 最近国资停车收费的问题可以说引发了全城热议,然而除了国资停车位管理不明、车位划定不合理的问题外,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也一直存在于昆明各处,尤其是非机动车的停放,更是十分随意。此举影响市民通行、加剧拥堵的同时,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美观。 25日下午,记者在学苑路(白龙路转西南林业大学)看到私家车和电动车横七竖八地停了一路,本来就不宽的道路有时堪堪只能够一张车通行,加上学校周边人多车多,公交车、私家车、电动车、行人混行,短短几百米的道路却要二十余分钟才能通过。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在许多小区、商铺林立的支干道或小巷中,乱停乱放的问题同样严重,如网友@记忆暗礁就投诉称“官渡区金汁路车辆乱停乱放,堵了人行道和盲道。” 还有人干脆就在监管相对空白的小巷中圈地收费,电动车停一小时收2元,私家车停一小时最少5元。如昆明市新闻中心附近的澄碧巷两侧,每天都停满了私家车,收费5元一天。 昆明麻园城中村楼房顶部因加盖“挤”在一起成“亲嘴楼” 网络截图 私搭乱建层出不穷 在今年7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房违法建设和临违建筑整治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对农房违法加层和无序建房行为,住宅小区、别墅区楼顶搭建、私搭乱建行为,侵占地下空间行为,违法用地、违法租地建盖加工作坊、厂房、仓库、物流中心等行为进行严格整治。 《方案》施行后,私搭违建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在部分城中村、小区中,私搭乱建的情况依然存在。如网友@灰TOO灰想要反映中苜蓿村天天半夜加盖房屋,滇池附近部分小区中也时常有业主私建天台或地下室为别墅“增肥”的报道。 除了私搭乱建,昆明部分老旧小区的楼顶“风光”也颇为煞风景。在白马、巡津街等区域的老小区中,部分楼顶“凸出”的太阳能高达2~3米,还有一些则晾晒了各种床单、衣裤。 河边洗衣刷锅冲车 污水直排河道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在入滇河道钓鱼、洗衣服、洗菜、洗锅等不文明行对滇池生态环境影响虽小,却不可轻视。 昆明信息港此前就报道过盘龙江江岸小区一带很多人开设非法洗车点,从盘龙江里直接提水上来帮人洗车。据当时的报道,在白云桥和附近岸边的道路上,前后100多米的距离仅8月11日一晚就开设了十一二个洗车点,污水均直排河道。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洗车黑市屡禁不止,还有市民在河道边洗衣服、钓鱼、洗碗刷锅、摆理发摊点等。日前,记者就在大观河发现有男子在河里漂洗衣物,还有人把刚买的新鲜蔬菜放到河中,冲洗泥土。 指示牌“不知所云” 门牌混乱 对于初到昆明的外地人而言,指示牌和门牌是城市的“尺码”,是寻求指引和获得最新信息的最直接途径。然而,无门牌号、跳号、自制门牌号、双门牌号、两个地方共用一个门牌号……这样的现象在昆明诸多道路、小区屡见不鲜。 记者走访发现,宝善街有近一半的商铺缺失门牌号,而青年路转圆西路整条路段都难找门牌号。此前便有市民发帖吐槽:“在昆明几乎找不到一条门牌整齐的道路。” 不仅门牌混乱,昆明街道上的指示牌很多都起不到指示的作用,有些应当有指示牌的地方却看不到指示牌的踪影。从湖南自驾来昆明旅游的曾女士吐槽说,市区多条道路的路口标识不清,好几次自己到路口了才发现走错了车道,而且有的路口可以左转,有的路口不能左转,让人很困惑。 此外,在南屏街、环城南路、吴井路等十字路口虽然有各式各样的道路指示牌,最醒目的却是广告,真正的道路指引信息隐藏在花花绿绿的广告中,十分难认。
网友吐槽烧烤摊占道经营 网络截图 占道经营问题突出 和城管打“游击战” 25日,网友@小qian金在彩龙社区发帖称,新南界旧货市场里面的摊位总是占道经营,什么椅子桌子都往路上摆着卖,房子间距本来很大的,被这么一摆,只有一辆面包车可以过,两车交汇也很困难,商贩还在摆满二手地板的旁边烧火烤洋芋! 不只是新南街旧货市场,昆明的许多大街小巷中都存在着占道经营的问题,尤其是学校边、小区口、十字路口等人流密集区域。没有营业执照和工商年检证书、不交摊位费、不会纳税……为了高额利润,摊贩们和城管打起了游击战,城管来了,他们不到一分钟地摊一收就躲进了人群中,城管一走,又重新出现。 在一些小区附近,占道经营的深夜烧烤摊也颇让市民头疼。网友@小野妹子后山见反映,五华区北仓园丁小区小康大道与红园路这一段,每天晚上都违法摆放烧烤摊。网友@好烦啊018反映,雨花毓秀小区外的路边自发摆了上百个摊有两年,还有许多烧烤摊就在我们雨花毓秀小区住户窗下。网友@信封lain反映,西山区河宏路,奥宸、青青小镇、未名城交叉这里近期每晚9点左右就有小贩占道经营烧烤摊,不仅卫生差,还有很浓的烟雾和噪声,最近有增多的趋势,附近居民都反应很大。
汽车站、火车站环境脏乱 火车站、汽车站是人员流动最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也是许多出入昆旅客接触和告别昆明的形象窗口。然在,在火车站售票大厅外,记者发现,不少旅客席地而坐,大包小包的行李随意摆放,进出的旅客不得不绕行;候车大厅内,吃剩的方便面、瓜子壳,以及各种食品的包装壳随意丢弃在座椅和地面上…… 不仅是火车站,昆明各大汽车站也是同样的情况。记者走访西部汽车客运站发现,不少旅客拎着大包小包随意坐在地上,有的手上还捧着在路边摊贩上买的炸洋芋、烤豆腐等小吃,尽管垃圾桶就在不远处,吃完后却随手扔在地上。 小广告遍地开花 今年出台的新版昆明市容环卫条例中明确指出,散发小广告及小广告经营者将被处以重罚。但由于监管困难,小广告就像城市的一块牛皮癣,屡禁不止。 在各式各样的兼职招聘群中,最多的岗位招聘就是广告单发放,应聘者多是学生。在人流量巨大路口,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向过往路人发放楼盘、餐厅、健身等各种各样的小广告,有的市民接过后随手便丢在地上,极为影响市容市貌。 机动车道上也时常有人挎着手提袋,一遇红灯便在车流中来回穿梭,顺次把小广告扔到车内或塞到车窗的缝隙中,让车主看得心惊胆跳又无可奈何。 噪音扰民何时休 工作了五天,本想乘周末休息睡一个回笼觉,偏偏楼下商铺的促销音乐震得人难以入睡……网友@瓜西西反映:家住在丰宁小区南区,最近一段时间来,小区对面的“彝族人家牛汤锅”为了招揽生意,在店门口放了一大个音响,每天播放各种促销消息和各种神曲,几乎从早到晚,周末也是如此,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 有的商家则是每天晚上准时“噪音扰民”。如部分大学附近的酒吧,每天营业到凌晨,每天都有醉酒者的唱歌、争吵声。还有如网友@wx_KkDAa201反映的,每天晚上7点到10点,一些小贩在兴呈路旁文化广场上自制露天KTV收费赚钱,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此外,有些建筑施工单位不顾禁令,彻夜施工,机器轰鸣声也常常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网友吐槽珥季路地铁站出站口黑电单车拉客现象严重。网络截图 黑车拉客屡禁不止 8月22日,网友@西兰花在彩龙论坛发帖吐槽:“环城南路地铁站门口电动车拉客影响了乘客进出站,造成拥堵。每次经过出口,都很谨慎地从一排邀客的人群后面迅速通过,以免有人趁乱偷窃。环城南路的这个地铁站出口拉客的多,卖小吃的也多。没有人管理,感觉很是混乱。” 昆明地铁开通运营之后,许多从事非法营运的电动车、轿车、摩托车便长期盘踞在各个地铁站周边,聚集拉客。这种行为不仅严重阻碍交通秩序,也对社会治安造成潜在隐患。一直以来,昆明警方都在不定期开展行动打击非法营运,但似乎收效甚微。 除了地铁口,各大汽车客运站、火车站、学校周边也是黑车拉客的聚集地。更有甚者,市民只要在街道边驻足几分钟,马上就会有黑电动车、私家车在面前停下,远远问上一句“克哪点,葛坐车?” 烟头随地丢 甚至还有人随地大小便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是城市街头最为常见的两类不文明现象。26日中午,记者在西园路街口观察发现,短短十分钟内至少5个人叼着烟走过,有2人在吸完烟后随手将烟头丢在了地上。一家银行门口,一名等待办理业务的男子正在“吞云吐雾”,而后,将烟头丢弃在路边的绿化带中。 在闹市街头,不少带着孩子的父母找不到厕所,往往就会选择绿化带作为孩子的“卫生间”,丝毫无视过往路人的目光。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公共市容环境,同时也暴露了公共厕所的缺失。 对于此类不文明现象,即便在加强执法、加重处罚的情况下,对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想监管也是困难的。面对市民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取证难、执行难、罚款更难。爱我春城、从己做起,昆明信息港小编在此呼吁大家,期待市容环境得到提升的前提,是每个人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共同为提升市容市貌和城市品位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