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5
高级会员
|
再建一座心中的老昆明城
风之末端 /新书自序
在我大约7、8岁的时候,我突然地萌发了一种欲望,想从高处看看我所居住的昆明城。那时昆明还没有几幢高楼。我就在我居住的巡津街的建筑物上,一幢一幢地爬上房顶,坐在屋脊上眺望。
那时的昆明是一个水灵灵的城市,空气纯净,天热的时候远处风景在晃动,像海市蜃楼。城中的大树如同巨人站立,我当时以为,昆明城永远就是这个样子了。
后来我长大了,去了很多地方,并在西藏、广东呆了好几年。在外面的时候,也曾有过此生留在当地的念头,但童年时的昆明城,无论是它的景象、吃食、故事传说却始终挥之不去。而且离家日远,更想知道这座城市的前生今世,于是,我开始收集、探索有关这个城市的一切。
等我回到昆明的时候,昆明热火朝天开始了新的一轮建设。当年我爬过屋顶的那些法式小楼荡然无存。很多年后,建筑史把那些消失的小楼列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典型。但当时,我和大多数昆明人一样,觉得建造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新昆明,取代那个旧昆明是与时俱进的大势所趋。无数的毁弃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终于,昆明变得和全国其他的城市面貌差不多了,站在数十层高楼上俯瞰昆明,我才发现我再也找不回我童年在屋顶上那种心灵的悸动,对这个城市的无限依恋了。
恰好这时,我的职业生涯发生了转变,从一个会计变成了文字工作者。工作之余,我就想,老昆明城里,有形的的东西留下来的不多了,我们无力挽救。那么,在我们的心里,能不能筑成一座永不褪色的、无形的昆明城呢?于是,我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
那些小时候从老人嘴里听来的故事传说、故纸堆里的搜寻。我发现,昆明乃至云南的地方史学研究,可谓大家辈出,硕果累累,但只是局限于学术圈子里流传。在大众传媒发达的今天,我要做的是当个“搬运工”,把这些东西转到大家的面前。
当然,这个“搬运”并不轻松,材料的有机组合,对历史年代、人名的考据,大量的查阅阅读量。这本书让我耗尽了五年的业余时光。其间,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特别是数位云南本土历史专家学者的指正和肯定。使得整个工作过程充满意趣。
插图作者杂师,我写了五年,他也画了五年。每一幅画都充分考证了各种资料,画面上的历史人物相貌、服饰、日常用品、建筑都保证还原历史原貌,无一物没有来历。加上妙趣横生的漫画构图,使得这本书在如今的读图时代变得好看好玩。实为我个人幸事。
现在,书就放在您面前,您赏玩指正,但愿,我真的能实现我“文字筑城”的理想。带您回去看一眼这座我爱死了的昆明古城。
风之末端 2015年5月31日于昆明麻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