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4
中级会员
|
古代为什么十六两一斤,原来大有来头!
相传16两秤的秤星,每一颗代表一颗星宿,它们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倘若短斤少两,少1两叫“损福”,少2两叫“伤禄”,少3两叫“折寿”。
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那是因为古时候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古代的杆秤用木头制成,杆上有16颗秤星,一颗星代表一两。杆秤看似简单,但里面却有许多学问。
杆秤是由秤杆、秤砣、秤盘组成的。秤砣也叫“权”,它是按轩辕星座表意制作,属星宿,是主雷雨的神。秤杆称作“衡”,象征紫薇星座。而“权衡轻重”这个词,也是由此而来的。
在做买卖时商人手提着那个绳纽,叫做秤毫。它的意思是叫你在约秤时要明察秋毫,决不可粗心大意。秤一提起来首先看到的是定盘星,提醒商人要权衡一下良心,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得缺斤短两。如果给人短斤少两则损阴德,以此暗示人们做生意要诚实,不能昧着良心干那损人利己的事。
由此可见古人在发明秤时所费的苦心。这些秤星时时刻刻在告诫生意人:务必买卖公平,切莫短斤少两,否则等于是在伤害自己。其实这里讲出了一个越来越被现代人忽视的理,那就是积德行善福多禄全,延年益寿,相反则福损禄伤,折寿短命。近代的人们在追求钱财中,甚至到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程度。这实在是人类的悲哀。
可见老祖宗创造的十六两,以及秤杆上的十六颗星,其作用不不仅是衡量物体的重量,更是用来衡量人心的。无论是做秤的人、用秤的人,都要公正、公平、公道。这杆秤可以秤出人的诚信、正义,这也正是中华传统内涵的传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