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昆明,诗人余地捏着一把菜刀,闪着寒光的菜刀,刀子在缓慢地移动,鲜血喷涌,一个诗人倒下了。 “一把穿过天空的刀子,它始终不肯生锈。”我们这个时代的某些关节已经生锈,一如昆明。 文脉迷失,昆明,已快被世界遗忘 如果没听说过,你一定不知道昆明曾经有多辉煌,哪怕你已生活在这二三十载。 战国后期,楚国将领庄骄领着人马来到滇池,看见金马碧鸡飞翔于碧波之上,陶然忘返,当了滇王; 1284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昆明,站在山坡上看见滇池,大喊一声,“壮丽的大城啊”; 1525年,被流放的杨慎在昆明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昆明拥有了唯一自己亲手建造的房子,把这里当成真正的家,“夕阳染红它,如写下古远的梦。” 老舍在靛花巷住了两个多月,除了每天倚在楼窗“有雨无雨看西山”更爱的便是包一条小船去滇池泛舟看月。 在这里,云南讲武堂曾经培养和影响了那个年代的大半军事将领。 直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昆明还是在各种经典建筑风格掩映下的“万国建筑博物馆”,明清时期的“一颗印”、“走马转角楼”,北方的四合院、粤式的滴水檐楼,也有苏式的红砖或青砖群楼 …… 那些时候,昆明,是全世界的文化明珠! 可如今,除了具有现代建筑符号的商业建筑,就是残破的楼层,原汁原味的昆明已气息奄奄; 4650米的明代城墙如今只剩下50米,残存于圆通公园东北角; 曾经举国闻名的状元楼被拆除; 桂林桥仅可认出一拱形桥孔…… 谁还能记得这是让杨朔“一脚踏进,心都醉了”的昆明? 昆明,还是那个让林徽因感叹“永远那么美,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的昆明吗? 你是否意识到,你已经快要失去了昆明 世界,也快要遗忘了昆明。 …… 诗人于坚,这位一直坚持用昆明普通话向世界宣告昆明就是时代中心的诗人其实理想中的故乡应该是:“高蓝的天空/应当有鹰在飞翔”。 让昆明,来一场文化复兴吧! 时至今日,昆明已从世界甚至中国的文化版图中逐渐消去。这个曾经美丽的城市慢慢成为了“ 旅游中转站”的代名词,甚至被叫嚣“除了好天气,还有什么?” 城市的落寞,文化的悲哀。 其实,纵然是现代的昆明,也绝不仅仅如此。 所幸的是,我们还有舞蹈之于杨丽萍,诗歌之于坚,艺术之罗旭、叶永青,民乐之宣科、肖汝莲,绘画之丁绍光,建筑之赵青,更有徒步云南六大江的柴枫子,身在官场却立志于新道家的杨鹏,他们正在撑起昆明的文化脊梁。 作为一个昆明人,有理由为了这座城市的荣光而骄傲。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昆明人,一起参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复兴。 让我们,一起为昆明文化点赞! 让我们,一起给昆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复兴! 让我们,一起期待昆明第一个基尼斯纪录即将降临! 而这个纪录,与昆明有关,与文化有关…… 昆明的文艺复兴记录由我们共同创造 一起为昆明文化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