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胖三斤,胖完三斤又三斤”这是对小编最真实的写照!
春节假期结束,很多人即将回归工作岗位。面对长假后的紧张工作,很多人反映不愿意去面对,提不起精神,甚至有焦虑、神经衰弱等症状出现。小编提醒,这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不少人上班第一天,挣扎着起床+迟到+抑郁。
坐在办公室里开始了年后适应的漫长过程。 这些少不了的节后活动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坐在办公室里不知道干啥的“赶脚”。而节后吐槽便成了缓解心烦意乱躁动不安的最好方式。
长假过后的几天,往往会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焦虑、神经衰弱等;老人难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孩子无法安心学习......其实,这都是“假日综合症”的典型表现。
医学专家建议,对于“节后综合征”,市民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调整心态,还要在饮食上注意清淡饮食,多喝白开水,多吃水果、蔬菜。此外,还可以多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
给自己适应的时间 假期和非假期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七天长假,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的身心开始去适应一种“娱乐、松驰、非理性”的舒适状态,假期一结束,意味着又要开始一种“条理、紧张、挑战、理性”的工作或学习状态。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理智层面的假期结束了,但潜意识层面的假期还没有结束,所以,出现节后综合症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给自己一周的适应时间,让意识和潜意识接上轨。
生活作息提前调整 节日期间,各位亲友聚会,应酬会面,会提高我们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所以,收假前一天应“静下来”,避免高强度应酬,在家休息,吃些清淡的饮食,新鲜的水果,听些轻音乐,晚上早睡。
前三天不宜安排高强度工作 很多白领一收假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计划中,这会增加焦虑感,加剧节后综合症的症状。上班前三天,尽量安排一些计划性、交流性质的工作,可以给到一个缓冲调整的时期。
运动调整精神状态 假日期间,运动减少,会让人变得“懒懒的”,收假后,可以进行运动量相对大的运动,比如快跑、游泳,可以帮助身体消耗一些能量,重新获得元气。
饮食调整身体状态 节日期间都是大鱼大肉,导致肠胃负担过重,收假后的饮食不济也容易让人精神不振。收假前三天可以只吃素,也可以大量喝白开水,多吃粗纤维和绿色蔬菜,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胃肠道恢复健康。
在这里,小编也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事事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