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天台见!”1月19日收盘后股民们在网上呐喊。融资资金的疯狂拼抢,最终导演了“1·19”股灾悲剧。1月19日,沪指大跌7.7%创7年来最大单日跌幅,A股市值一日蒸发3万亿元。 是谁导演了这场股市悲剧?谁在这场悲剧中受伤最深? 1月19日,沪指大跌7.7%,A股市值一日蒸发3万亿元。证监会晚间回应,否认监管部门有意联合打压股市。 历史上大跌次日均上涨 上周末监管部门连发重磅,证监会公布两融违规黑名单,包括中信证券等十几家上榜;银监会限制委托贷款来源及用途。市场分析称,此举意在降低A股的资金杠杆。短短一个交易日,两市合计蒸发2.82万亿元,接近于中石油和工商银行的A股总市值。 在恐慌情绪放大下,周一A股爆发恐慌性踩踏。截至收盘,沪指报3116.35点,跌幅7.7%,创7年最大单日跌幅;深成指数报收10770.93点,跌幅6.61%。 两市跌停个股近150只,近2000只个股下跌,金融板块全部跌停。据媒体统计,1996年以来,A股单日跌幅超过6%的共有20次,而次日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万亿融资盘调转枪口,瞬间从强大的多头变成凶猛的空头,局面是多么的可怕。”面对周一的踩踏惨状,一位资深投资者如此感叹。对于此次下跌后的行情,也有市场人士表示了不同看法。一位北京私募经理称,由于此次的下跌是融资融券推出后的最大的跌幅,由于存在巨大融资止损盘,指数的下跌将更为猛烈。 数据显示,2014年初,A股两融余额为3474亿元,在去年12月底,A股两融余额更是一举突破万亿。市场普遍认为,融资入市是推动A股“疯牛”的重要因素,两融业务增长也提升了券商的盈利水平,成为券商股走牛的内在原因之一。而证监会对于两融加强监管无疑给火爆的两融业务浇了一盆凉水。 证监会回应“两融” 对于市场认为金融监管部门有意联合打压股市,昨日晚间,证监会回应:“这与事实不符”。 “对12家存在违规行为券商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旨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融资业务规范发展,市场不宜做过度解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称。 另有传言称,对已经开立融资融券账户且账户资产低于50万元的投资者,证券公司将对其强制平仓。 对此,邓舸称,对证券公司开立融资融券信用账户时证券资产低于50万的客户仍可以继续参与融资融券业务,不因为这一资产门槛而强行平仓。 对于此轮行情,金融股是吸纳两融资金的绝对主力。截至1月16日,仅中信证券两融余额高达332.73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331.78亿元。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2月1日时,中信证券两融余额仅为108.25亿元,不到两个月时间,中信证券的两融余额增长超两倍。
最新回应 中信证券:减持前不知被罚 新京报讯 在证监会下达对中信证券两融业务处罚同日,中信证券披露遭到大股东高位减持,被市场人士质疑涉嫌内幕交易。中信证券1月19日公告回应,公司及大股东中信有限均是收市后通过公开渠道获悉受罚的,事先并不知情。 1月16日,证监会通报12家券商因两融业务违规被罚。其中,中信证券等3家公司存在违规为到期融资融券合约展期问题,受过处理仍未改正,且涉及客户数量较多,被暂停新开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账户3个月。就在证监会发布处罚同日,中信证券披露大股东中信有限分别在2015年1月13日-1月16日四个交易日内4次减持中信证券的股票,据计算套现金额超110亿。 中信证券在被证监会处罚当日披露大股东大规模减持公告的行为遭到质疑。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中信证券作为被处罚当事方,有条件比市场提前获知被处罚的信息,中信证券大股东在其两融业务被罚消息公布前抛售股票的做法,可能涉嫌内幕交易。 中信证券昨日公告称,2015年1月16日约17时,公司通过网络报道知悉上述处罚,事先公司并不知情且未收到任何处罚通知。中信证券同时表示,在发现上述传言后,向大股东中信有限进行了书面征询。中信有限表示,本次减持中信证券股份的行为系中信有限正常的经营决策行为;关于中信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受到处罚的情况,中信有限于2015年1月16日收市后从公开渠道知悉,事先并不知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