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演出28场,场场爆满 俗辣爆笑,揭示女性最不愿被看到的一面 2月13日至15日情人节期间,由境象艺术主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爆点喜剧《榴莲女王》将在昆明剧院连演三场。为浪漫的情人节增添了许多轻松爆笑的氛围。 今年3月《榴莲女王》在上海首轮16场演出开始时即出现门票全部售罄的情况,观众口碑、媒体评论都非常高。9月份又进行了12场的加演,亦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据此次演出的主办方境象艺术介绍,为了在昆明的演出,导演还在剧中融入了本地元素,观众甚至能从演员口中听到“马普”,爆笑之余更感亲切。 看点一:话剧即生活,让每位观众看到自己的影子 爆点喜剧《榴莲女王》由上海著名青年导演郭洪波指导,获得“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女主角奖”的孙宁芳和牟紫、孙天姿共同出演。虽为爆点喜剧,但表演内容并没有一味的讨好观众,为了搞笑而搞笑,相反观众在爆笑之余,会深刻的感受到导演深邃的洞察力。本剧从五个维度剖析都市女性的生活现状,将女性最不愿被人看到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在90分钟辛辣犀利的表演里,观众不必担心看不懂,反而会在源源不断的笑点中,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获得内心的共鸣。 看点二:三个女人同台飙戏,生猛笑料专治“面瘫” 《榴莲女王》由三位风格各异的女演员共同出演。在9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饰演了女病人、女白领、女司机、女艺人等近20个跨度极大的角色,甚至连男人都不放过。一个个笑点密集到让人防不胜防,俨然一场话剧版的“百变大咖秀”,将既赏心悦目又娱乐感十足的都市喜剧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导演郭洪波透露,本剧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看这三位各怀绝技的奇葩女演员如何折腾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 看点三:犀利接地气的表达,爆笑之后发人深省 《榴莲女王》是一部适合年轻人观看的话剧,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十分接地气的内容,与现场观众融为一体。此次昆明首演,导演将一些昆明当地的元素融入剧中。互动环节更是将观众请上舞台,与三位主演共同演出。虽为喜剧,但《榴莲女王》并没有一味的迎合观众,为了搞笑而搞笑。而是用喜剧的形式深刻的揭示了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在生活各个方面中遇到的问题。犀利辛辣的语言,不拘一格的表演形式,让观众在爆笑之后,更加发人深省。 看点四:多种剧种创新融合,现场感受更过瘾 据制作人蒋可透露,在本剧创意之初,就考虑到各种创新的舞台表现形式。《榴莲女王》摒弃了传统讲故事的惯例,而是采用单元戏的形式呈现。女人生活的5个方面构成了5个独立的单元,三个女人绝妙的撑起了整个舞台。擅长肢体剧的导演郭洪波也在剧中加入大量肢体元素,并结合热舞、脱口秀、小丑剧、多媒体特效,现场互动等,巧妙调动现场气氛,打造出一台多元创意的喜剧。演员不仅要完成近20个角色的转换,还要在不同的剧种之间转换,对演员挑战极大。但对于观众而言,将是感官层次十分丰富的观剧体验。 据主办方境象艺术介绍,此次情人节不仅推出话剧,还会为昆明的年轻人提供一站式的情人节文艺体验。届时,将在演出现场抽取双人出境游、精品手工油画、浪漫婚纱摄影等奖品。想去现场观剧的读者可以通过大麦网、昆明剧院或者境象艺术进行购票。 【观众评论】 与其在乎别人的眼光改变自己不像自己,还不如做自己生活的女王,只要自己开心就好。就像榴莲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不喜欢,不会因为不喜欢的人,它就不是榴莲。当别人不在乎榴莲的外在,喜欢它的人是出自于真心,这就是爱。做自己,这样才是人生。 #榴莲女王话剧#不能更赞。三个疯女人上演劲爆百变大咖秀,一人分饰N角色,个个又能唱又能跳又能演,台词笑到爆,今晚我就是来练腹肌的有木有啊。多媒体也很可爱。榴莲女王,“榴莲”往返。 ——@波罗波罗蜜522(新浪微博) 三个很搞笑的小姑娘,把一部关于现代女性生活演艺的淋漓精致,在这个1个半小时中,你可以尽情的释放,大声欢笑。我和小伙伴,真的是笑到不行,给人以某种启发。 ——@Ps璐璐★★★★★(豆瓣) #榴莲女王#实在太火爆啦,为了看这部剧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去买票,终于不负期望买到了。观戏后非常喜欢这段话:一个拒绝生活的人,必然也难以懂得生活。与其像别人一样,相互埋怨;倒不如打开自己尖锐的外壳,露出里面的柔软和甜美。与其埋怨榴莲的坚硬和臭味儿,不如做自己的王。 ——@Cui-小暖de生活志(新浪微博) 三个女人绝对一台戏啊!节操是肯定没了,至于下限么…就没看到过。人生就像榴莲,有人爱不释手,有人深恶痛绝,不管怎样,做自己的女王,就是人生的赢家! ——@Eiffelyy(新浪微博) 《榴莲女王》在我眼中是部很潮的戏剧。三个女人,五个片段,围绕着都市中女人的初恋、失恋、追逐、挫折、迷茫、困惑等时髦话题,导与演们用自己对当下生活的观察与理解,采用简洁现代的舞台语汇、充满热情的演绎了一部观剧过程让人愉悦的话剧。该剧演出让我体验到,只要努力,舞台的呈现将会无限精彩。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杨绍林 ——@呲毛球头上有犄角(新浪微博) 【观众剧评】 一个人走在雨过天晴的回家路上,心头也仿佛被扫过了一场蹦跳着的雨点般,感到异常兴奋。刚刚落幕的这部《榴莲女王》所凸显出现代戏剧发展的一大趋势,是使人感到由衷欣慰的。话剧剧场不再作为一种高高在上,只能顶礼膜拜的圣地,舞台文化已作为一种产品,让广大观众用排队抢购到手中的剧票来回馈。其鲜明的创意变革来源于开始重视人文群体的意见和态度,倾听他们肺腑的心声,从而产生的积极转变。具体表现为曾经是你演什么我才看什么,但从现在开始,则是我要看什么你就演什么。《榴莲女王》在市场和口碑方面得到的双重关注和认可,就是充分尊重了观众要求,当然也尊重了戏剧本身,其结果也必然获得了市场的尊重。它的出现对于长期以来,在票房和口碑中处于两难境地的主创和观众们,无疑点亮了一抹希望之光。 诚然从创作角度而言,《榴莲女王》并不能算是一部在艺术质量上特别优秀的经典剧目,它的出彩在于接地气的创作,有诚意的制作和不拘一格的表演形式。导演郭洪波凭借肢体剧的把控能力,融合了脱口秀、小丑剧、黑色幽默等元素,通过对包括剩女爱情血泪史,马路杀手司机历险记,OL一族含辛茹苦买包记等等生活情景的尖锐刻画,对当红银幕角色、主持人和港台明星等公众人物的生动模仿,以及现场与观众一定的互动交流,营造了一段段笑点密集到让人防不胜防,目不暇接的“百变大咖秀”,在一种坚定不移的态度中,将既赏心悦目又娱乐感十足的都市喜剧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我们看到那些林林总总的故事和人物,与当下真实的生活感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能够在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内,释怀出大多数人(尤其是女性)都曾拥有过的种种梦想(哪怕其自身未必正确,甚至是阴暗猥琐的)在一阵阵畅快的欢笑中有所顿悟,黯然神伤,感受到了相当大的诚意。 这部新颖的喜剧作品,有着话剧艺术中心与锦辉传播强强联手,大胆突破的艺术创新背景。三位来自于不同演艺公司,表演风格各异的女演员孙宁芳、孙天姿、牟紫三位女演员,以自我颠覆的挑战者勇气,不断通过自己的独特理解,将舞台表演诠释、映射到现实和人性中,共同完成了这部笑料包装下,内涵令人难忘的作品,彰显了艺术和商业并重的可贵价值。舞台上的她们,虽然暂别了以往或大气典雅,或浪漫清新,或深情款款的传统主流戏路,起初令人感觉有些陌生,而她们所分饰的人物胸怀坦荡,丝毫不加掩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又让人感到自然亲切。与之相辅相成的,是以肢体剧为主,总体简洁又深刻的舞美特征:我们回忆的思绪就像那一扇腾空出世的窗户,一旦打开就难以关闭;曾经的岁月就像那两个被挽起又被解开,在风中恣意飘洒,又被大风凌乱,被大雨淋湿的发髻,承载了太多成长的点滴;一个飞来的充气足球,一把横挎的木吉他,一支掰弯的黄向日葵,代表着闯入自己世界的不同情愫;一对长翘睫毛的车头灯,一条斜戴的丝巾,两根摆弄在手中的白杆,都无不立竿见影地勾勒出周遭那特定的一个阶层,一种空间的格局,甚至一整段时代的特征。 从那些历历在目,犹如身临其境的故事中,我们见证了被羞涩笑容,酷帅眼神所迷惑,一见钟情酿下的错爱悲剧;见证了LV新款限量版面前,各种无休止的自拍pose;见证了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心驱使下,生死时速中的五官挪移;见证了哈韩族走火入魔般奋不顾身的穿越,时尚类节目为满足某些低俗癖好,而无节操的鼓噪卖萌,和各种所谓“实用性”恶搞……然而本剧并非只满足于“有话要讲”的隐喻程度,两把十字架作为椅背标志的心理咨询一幕,带着足够的恶趣和残忍,将前几幕积重在观众心头的压抑感一吐为快。它在抑郁症患者们晦涩的内心表露,与心理咨询师“崩溃疗法”的嬉笑怒骂之间,让人进一步相信:每一道失落迷茫的目光本身,都来自于曾经沧海桑田的内心伤害;每段破碎流离的 情感深处,都封存着不堪回首的梦魇记忆;每副麻木不仁的表情背后,都能发现残酷无奈的环境现状;每个不可一世的身影,总是依附着一个苦苦挣扎的灵魂。于是有人想要弥补这些精神上的空缺而不惜改头换面,或者成为了满城游走串场,不顾内分泌失调的吃货;或者终日诚惶诚恐到神经衰弱,即便催眠术也无济于事;或者钻进名车、追求名品,以资告慰自己早已失去的信仰,甚至不惜忍受心灵萎缩的煎熬,人格分裂的痛苦。 当身边的情感逐渐褪去了神彩光环,出行和交谈已变得漫无目的,日常生活总觉得枯燥乏味,时尚潮流与实际境遇相比,总是那样无法理喻之际,我们终于明白那些最初冲动欲望下的简单幸福,因仅靠独木般幻想的支撑,缺乏把握和尊重的结合,而显得太过纯粹单薄,并不能寄予太多的重望。不堪的往事终将割舍,无常的世事总有争议,迥异的个性也实难融合,而这正是我们所在世界的色彩,生活的魅力所在。生活还在继续,生命依然有限,时间的长河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所以“闹过、委屈过、抱怨过、咒骂过、冤枉过、疯狂过”之后,不应随波逐流,不必妄自菲薄,不要愤世嫉俗,更不能凭空意淫万事如意,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只要能够“改善自己”、“做自己的王者”就是最好。最后三位女演员以T型台上盛装出游的惊艳形式谢幕,使得剧本埋藏的正能量终于得到释放,成为了全剧最激动人心的高潮一幕。从对“榴莲女王”这一争议概念的直抒胸臆中,人们被唤起了一种难掩的喜悦,体会到了想要建立坚强内心,保持本真的力量,完成了一个非常难得的自我治愈的过程。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这一论点的理解,我想引申到这部剧的观后感结论中。我们各自的人生也恰如眼前的舞台,而每个人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戏的主角,所以一定要努力当好自己生活的主宰。而舞台能有多宽广,就取决于自己的表演能够被多少人肯定,你独一无二的理念和信心能否被多少人接受。只有不断的保持积极的上进心,不满于徘徊等待,敢于拓展尝试,加之不懈的付诸实践,才能让自己尽情演绎所在的人生舞台无边无际。我想这就是这部精彩的《榴莲女王》,从台前到幕后,给我们带来的真诚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