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的地州人都非常非常讨厌绝大部分的昆明人,这已经从滇东到滇西再到滇南北远到姐告、勐海、腾冲、香格里拉、胜境关,近到呈贡、安宁、玉溪、马龙…..这昆明人能让这么多人讨厌,力度也是空前的,估计也绝后了。
我就是想讨论一下站在地州人的角度而言,绝大部分的昆明人为什么那么让人讨厌,这有点类似成渝对立、京津对立。凡事总是要有因果关系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那么这爱恨都是些什么呢?
![]()
首先:昆明话“难听”。
只要你讨厌一个人,他随便哼那么一声,你都觉着他哼的毫无艺术气息,更何况他开口就“整哪样”“认不得”“莫憨噶”,有太多昆明人会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这个优越感其实来源于省会这两个字,然后会说“那些狗呢整不成,地州呢”。尼玛,地州的就特么整球不成了么?人家就没有在干革命工作么?就没有纳税劳动?
这种优越感来自于出生的时候身份证上出生地一栏写着: 云南省 昆明市XX拐角XX巷巷,于是乎,属地原则的优越性就来了:看看吧!我,昆明人,昆明比地州繁华吧,楼高吧,有滇池吧,有翠湖吧。。。。总之,关键词是:我是,我有,我们这里大。 在这些人的生命长河中每每遇到地州人,对话的口气基本基于俯视的腔调,以“我接昆明”开头,以“整球不成”结尾进行总结性陈词。每当这样的对话结束,地州人都会心里默念或脱口而出以“拽个球”“烂JB昆明人”做反馈意见。
其次:昆明人“小B实气”“抠B搜搜呢”。
地州本来就是多民族聚集,更是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完美实现民族大融合,尽管时不时还是有区域民族脾气冲突,但基本上以ZF绝大部分下包容少数民族而不护短,导致回族打得过汉族,汉族经常泡傣族等事件发生,总体而言还是一片祥和。所以地州人豪爽、好客、大方,比如能喝就是衡量是不是朋友的重要标志,当然是不是也讨厌昆明人也成为了团结的一个理由。
而昆明人呢,城市本来就挤压了人生活的空间,飞涨的物价、无止境的费用、在人数众多的城市里练就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等,以至于到最后为了生存非得要去算计,当然就变得没有辣么的大方,于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为人处世的两种风格。这就是互相看不上,“望不着”“瞧不起”“小B实气”的原因。
第三:昆明人冷漠。
地方越小,亲情味道就越重,地方小,走动容易,也许出门走路就能走家串户聊天了,所以增进了邻里关系,加之本来民风就淳朴,那更是传统美德体现的淋漓尽致,故幸福指数无限飙升,也让地州人一直就觉着生活就本该如此。
而昆明人呢,约人吃个饭得提前好几个小时,为啥?路上堵,出门要转公交,开车会在二环当摆设,停个车像祖上欠了保安几百大洋,哪哪都人多,挤。若北市区的朋友来到南市区朋友家吃饭,遇到上下班高峰期,路途的时间都够昆玉高速一个来回了。。。。所以假以时日,人都懒了,辛苦一天回到家后,恨不得随便吃一口倒在沙发就睡了,还出门吃饭?又不是机器人不会累。
第四:昆明人“大B拽拽呢”。
很多很多昆明人都很拽,拽的让地州人恨不得冲上去就几巴掌,其实论单兵作战能力和勇敢指数,昆明人还真不“耐事”(这是个概率问题),如果有不相信的,可以开着云A到地州尤其是少数民族多的地方去嘚瑟嘚瑟,不然不好验证这句话的准确性。拽的表现在哪呢? 开车随便并道,横冲直闯,见人就开口(起码是默念)“憨咪日眼呢”“洋芋”“老表”,到了地州更是一副钦差视察边疆的感觉,哪哪都不顺眼,哪哪都不如昆明。尼玛,昆明街上有坨屎都可能被他形容成那是一个可爱的便便(尼玛,我不信你拿起来放嘴里吃了)。
自己拿着包月的工资还着每月的信用卡,面对一个随手买一打宝马的地州人时,他还是会说“我是昆明呢”(注意呢字的发音,鼻音很重的好不好)“一看就是老表”(我勒个去,这种不以金钱财富看人的价值观还真值得膜拜),所以被千千万万个地州人弄成茶余饭后的段子广为耻笑一代一代传颂下去。
第五:错把城市的繁华算在了自己头上。
大多数讨厌地州人的昆明人,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城市优越感的,因为这里繁华、发达、灯红酒绿、物质文明先进。所以会有自豪感,我生在一个繁华的城市,我的城市比你的城市牛逼,我这里什么都有。
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在昆明干着一份送水工的工作(虽然送水工躺枪,但笔者没有任何诋毁的意思,是劳动都光荣),这个城市的高级会所、5A写字楼、奢侈品店、高档餐厅。。。和你有半毛钱关系么?啥关系都没有,你优越感个毛线啊?你这不是故意往脸上贴标签却显得特别特别二么?人家在地州动不动可以开车来你省城的高档地方消费一把,你说在这个金钱至上已经成为普世价值观的年代,谁牛逼?
第六: 其他。
如果硬是要说,肯定会有更多的第六、第七、第八,例如沟通不到位啊,接触的少啊等等,暂且就五个吧!但是说到这里就结束,这篇文章就失去理性了,站在地州人的角度是否也应该承认一些东西并且做出一些改变呢!
自卑
地州人那么讨厌昆明人, 其实有一个原因是不能忽略的, 尽管很多人不会承认, 可这也是事实, 那就是地州人的自卑感。
自卑感来自于地州没有省会繁华,(虽然你以你的家乡为荣,你可以不承认),没有省会人见识广,地州就是没有省会时尚,没有省会先进发达,没有省会的机会多,哪怕你觉着在地州的生活幸福指数高,但比起机会、先进性、潮流、发达指数,地州就是没有省会多,文明指数绝对高于地州很多条街。很多来自地州的大学生,毕业了尽管到处和人说自己的家乡好,但依然会选择留在昆明蜗居发展,为什么?以上就是原因。
他们的心里都知道,求发展还是要到大城市,家乡适合养老太安逸了。身在地州的人,哪怕现在互联网很发达了,买东西可以淘宝,但依然会很多事情需要在昆明办理,解决。逛逛省会也是种开心的事情(有些人还是不会承认的,我可以形容成这是拿无知当个性么?),因为大量的基建资金、计划、甚至政策,省会占了先机,所以造就了省会的繁荣。
但是,仅仅有政策的扶持、资金、资源等等,昆明就能发展的比地州好么?昆明人的勤奋地州人是否又看得见?在你喝酒打牌,甚至每天昏昏欲睡等同于慢性自杀的生活时,昆明人在快节奏的工作付出,为了生存,甚至是为了在一个拥挤的城市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昆明人比地州人更努力,更勤奋,更懂得不进则退的道理,被逼的,没有办法。
在你每天发愁去哪喝酒,去哪钓鱼,去哪农家乐的时候,昆明人在讨论生存的解决方案。哪怕是开一家在地州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米线馆,昆明没有地州那么便宜的转让费、那么廉价的人工、那么多可以任意糟蹋的资源。地州人难道没有想过么,为什么在很多行业昆明都是领先的,取经、学习都要来昆明,甚至北上广、甚至国外。
先天的因素固然有,但地州人不思进取过幸福小日子的习惯是主因,(说难听点,得过且过)这样的差距也许会被城市化的进程拉近一些,但是如果一味的排斥昆明人,排斥好的东西,不思进取,你永远没有出息。
有很多人要说了,是我生在的地方比昆明差,把我生在昆明试试,我一样可以很出色。你吹牛逼不犯法吧!是根针在哪都扎人的,你连在一个小地方都没蹦跶出个名堂,还拿着包月的工资,玩着包月的流量,惶惶不可终日的,(没人说过你LOW么?,这和你挣得多少无关,有关的是你那很二逼的态度)把你放在昆明乃至北上广,我不信你能成仙了,就让你能小宇宙大爆发了?别装逼,小心被雷劈。把那点血性放在务实的工作中,一天进步一点点,我看比挥舞拳头、吆五喝六、满面红光的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强多了。(三观、三观、还是三观)
文中所指地州人和昆明人都是相对的。在前进的路上,务实、勤奋,并且学会自省、反思,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事,别拽了也别恨了,面对生命的短暂,这都不是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