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青青校园] 文学即人学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9075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21:0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生问:
1、文学——人学。什么是文学,人学什么?
2、歌德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怀春是什么意思?
3、学习《文学欣赏》有什么意义?
老师答:

首先肯定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老师的回答仅仅是一种参考而已。要想更纵深的解读“文学即人学”的关系,需要我们从现实生活及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萃取。
1、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散文、小说等。要学文,先做人——人之所以为人的学问。
2、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由生理引发心理的悸动,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情感的懵懂的憧憬。
  3、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提高生活的品质。
本学期担任07级四个班的《文学欣赏》课。怎样使理工科的学生对《文学欣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望,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第一次授课的导语至关重要: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马克思)。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犹如影视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一样,需要有学识、有品质、有素养的人来欣赏。你是想无所事事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般的度日,还是想有情趣、有品味、快乐地生活,并从中体悟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
望着一双双茫然空洞的眼神,我郑重地在黑板上写下了“文学——人学”四个大字。观照学生的神情,有莫不关心者,有疑惑不解者,有试图解说者……肯定了“文学即人学”的观点,即“做人的学问”。再次重申,要学好文学,首要的是学好做人。这是由文学欣赏的社会功能决定的——文学具有认知功能、教化功能和美育功能。要懂得人该如何为人,才能欣赏好作品,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才能让自己的作品为别人接受。做人是人生的基础课,是一切科学分支的入门课,更是文学的入门课。
《文学欣赏》是由《大学语文》改编而来,含盖古今中外文学史,一书在手,思接千载,神游八荒,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动向、流派、代表作家及作品,一目了然。犹如一根红线贯穿起文学艺术的珠玑,熠熠生辉,提升学生的文学素质。进一步解答了“为什么学”的问题。
举美国重视理工科学生选修文学艺术,来说明学习文学的重要意义。当今的学生具有“实用主义”的人生观——实用,才学。美国历时25年之久,实施对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增设艺术课程,包括文学语言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等。25年后的追踪结果是:实验班的学生较之未接受艺术陶冶的学生,事业上大都很成功,而且生活的品质较高,智慧幽默风趣,性情豁达阳光,积极乐观进取,富有生活的情趣。与其说艺术影响了生命的存在,倒不如说影响了生命的质量。无论如何,这种影响是深邃的(苏珊郎格)。
适时反问学生:是做个就知道吃完睡、睡醒工作的“机器人”好,还是做个文学素养极为丰富、精神世界多姿多彩的人更好?在劳作之余,能欣赏文学艺术,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活着并且快乐着。相对于“对牛弹琴”、“鸭子听雷”、“听天书”等缺乏审美能力,文学底蕴苍白,没有欣赏力与鉴赏能力等可悲可叹的情形,无疑是幸福的。
重申欣赏的定义,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谁能拒绝享受美呢?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感情的艺术。文学作品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愉悦、激昂、悲哀、愤怒等美的享受。一般的文学阅读活动并不等于文学欣赏,只有那种获得审美享受的阅读活动,才是文学欣赏。是从感知形象开始的,离不开形象思维,人们往往被作品思想的深邃、作家感情的激荡和艺术形象的生动所吸引。欣赏者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对对象进行选择、取舍,接受其精华,剔除糟粕,为我所用。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强调起点要高,侧重于审美对象的质量。
开“益卷”,才有“益果”。求真求美向善,提高文学欣赏力,提高自身修养,从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增强面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心有神思快乐多!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至此,学生对《文学欣赏》课有了全新的认知。由漠然、麻木,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艺术作品给我最高的幸福感受,我从中汲取的精神力量是任何其他领域所不及的。
  欣赏——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大得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德谟克利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