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常常会有这样的烦恼:为了陪孩子,而牺牲了自己休息或娱乐的时间。陪孩子学习也好,玩耍也好,是责任是义务却不是乐趣。难道在享受快乐这件事上,父母和孩子不能双赢吗?告诉你,其实自己嗨皮,娃才会快乐!
父母既是引领孩子的榜样,又是兴趣相投的伙伴,带孩子不再是受苦受累的烦事,而是极大的享受。然而,如果操作不当,则会适得其反。所以,要遵守必要的原则:
1、尊重。父母的兴趣未必一定是孩子的兴趣,要尊重他(她)的感受,不可刻意强求。当父母与孩子的兴趣不一致时,寻找交集点。
2、有耐心。孩子的兴趣很多时候是需要引导培养的,不能操之过急。
3、有分享。和孩子交流领会到的要领、成功的喜悦、挫折的懊恼,传递爱和人生经验。
4、坚持。即使孩子不感兴趣,你也要为自己的兴趣坚持下去,他(她)在看着你,从你的行动中学到“为自己的目标坚持”。
5、有界限。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即使你们兴趣一致,也一定要让他(她)有机会充分尝试和操作,哪怕是遇到困难挫折。记住,你不能替代他(她)。
6、鼓励肯定。留意观察,及时赞许和鼓励,若发现孩子与你的兴趣不同,给予积极反馈。
7、把着眼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任何兴趣的发展都有助于某种能力的培养,如做饭,涉及材料组织能力、艺术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帮助孩子看到他的能力和进步。
8、因势利导,强化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以户外活动为例,守时、目标感、勇气、冷静、果断、行动力、灵活、助人、细致等品质都有机会获得提升。
9、有意识地把身体感觉、理想幻想、成就感、人际交流融入到兴趣陪伴中。比如游览博物馆,注意看到哪些内容时,孩子的身体是更兴奋的;博物馆会引发哪些想象幻想;博物馆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成就感;博物馆在人际交流中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或促成新的人际交往。
最重要的是,放低对孩子发展兴趣的期望值,把发展兴趣作为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载体,与孩子交流情感、交流经验,培养品质,提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