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文学] 传习易武贡茶 打造特色农庄经济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438

积分
级别
8 超级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3:5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月5日,2014易武贡茶传习行新闻发布会暨易武贡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市康乐茶文化城召开。云南茶界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老总、新闻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话如何传习易武贡茶文化,宣布云南茶界首家民间智库——易武贡茶传习行智库成立,19位茶叶专家被聘为专家智库成员。易武贡茶文化传播的“扛鼎之作”——“2014易武贡茶传习行”活动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紧接召开的“易武贡茶文化学术研讨会”,作为2014易武贡茶传习行的一个重要活动,邀请云南茶界的知名专家、资深茶人、协会负责人、茶商参与,对新时代的贡茶制作技艺与贡茶文化进行系统性的阶段总结。以下是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现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商业模式

研讨会上,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李师程会长认为,茶叶产量过剩,需要创新商业模式,此次举行的“易武贡茶传习行”活动,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

他说:“从全国来看,茶叶生产发展很快,就目前的消费水平而言是处于供过于求的形势,当前我们面临着商业模式转变的新局面,因而我们要与时俱进。我们组织这次“易武贡茶传习行”活动就是想研究这样的问题,提出这样的课题。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让大家喝我们优质的、真正来自原产地的茶。让产品更贴近于消费者,或者说更接地气。举行‘易武贡茶传习行’之类的活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作为茶文化研究来讲,我们想通过此次活动的实践,探索出一种能引领未来的前瞻性的活动模式。”

云南社科院研究员、茶文化学者蒋文中,认为在创新商业模式中“行”很重要。他说,这次“易武贡茶传习行”活动,有个“行”字,这很重要。这个活动就是“行”,就是实践,就是创新。要走进民间,走进大众,贴近生活。搞这种活动,不能只是学者间的高谈阔论,而要走进消费者,走进更多的爱茶人当中。这就是创新民族品牌,创新我们的易武贡茶品牌,创新普洱茶的“王者风范”,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真正的保护传统品牌。

传习贡茶文化 打造贡茶品牌 要注重产品质量

李师程认为,要弘扬贡茶文化,打造贡茶品牌应重在品牌质量。历史上的贡茶品质可概括为:其一、有严格的原料要求;其二:有严格的工艺标准;其三,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传承贡茶文化,保护贡茶品牌最起码要做到上述三点。如原料要求要做到“五选八弃”,再比如说,加工“八色贡茶”,有严格的工艺要求;又比如说在管理方面,逐级下文,采办贡茶的全过程设“修职佐郎”监管。传承贡茶文化,保护贡茶品牌要重信誉,贡茶的信誉在当时涉及欺君之罪的问题。在当代信誉危机的情况下,易武贡茶产品应坚持信誉至上。易武古镇茶厂从原料、加工、储藏都做得很好,为打造贡茶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易武贡茶文化会更加深入人心,贡茶品牌会做得更好、更大。

茶叶专家、《解读普洱》一书的作者徐亚和,也认为传习贡茶文化,质量是关键。他说,“把贡茶做出贡茶的范儿。比如我们的采茶能不能再细心一点?做饼茶能不能再细心一点?管理能不能再认真一点……?汇总为一句话,我们能不能再好点?这是我们需要在加工领域当中去思考的问题。一些粗制滥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我觉得丢失了做茶的底线。我们都在讲茶道,我们得守住这个道,这是讲加工领域的传统加工之‘道’!”

传习易武贡茶传统 打造特色农庄经济

“我们可以把易武或以易武为标志的含班章、冰岛、昔归等著名茶山,把我们知道与不知道的老茶山、古茶山,做成传统茶产业。这是老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地标,是云南非常难得的宝贝,可以把云南的全部古树茶园设想成是一个大农庄,设想成在世界范围内最有特色的大农庄,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去开发、去利用。”徐亚和认为,易武茶应该站在传统茶叶加工的领域里面,捍卫着习惯意义上的茶叶发展之路,不走萃取加工、深度利用这条路。

接着,他从产业开发角度详细地阐述了怎样打造易武特色茶产业。

在第一产业农业方面,他认为,小树茶跟古树茶的代谢方式不一样,前者以氮代谢为主的,后者以碳代谢为主,因此这小树茶园与古树茶园要分别按照不同的方式来管护。而且,古树茶园也不是放任不管,片面强调自然生长,而是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护方式。

在第二产业工业方面,他认为,以易武茶为代表的普洱茶,传承着中国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的加工工艺。“饼茶的加工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在张揖《广雅》里面就写得很清楚‘荆巴间采叶做饼……’。魏朝时期,茶饼叫薄饼、薄片,近代叫饼茶。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茶文化,易武茶、普洱茶身上装满着这种东西。把茶加工成一定的形状,再进行紧压,固定成一定形状,这在全世界产茶国都不多。所以,饼茶及其加工方法,是我们云南这个世界茶业特色农庄里的特色经济、特色产品。我们要传承这种特色。”

至于第三产业商业和第四产业文化,徐亚和说,云南茶的商业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商业环境也在逐步规范与提升之中。我们天天都在说茶文化,我们对易武茶等古老茶产业的传承肯定包含茶文化。中国现在的茶文化,以汉族的为主流。所以每每泡茶,总是听着古筝,看着茶艺师穿着旗袍进行茶艺表演,这些都是汉文化的茶文化,我们当然要学,要掌握。但云南民族是山的民族,在云南,不管走到哪个地方,都有人围在火塘边,给你唱歌跳舞,热情洋溢的欢迎你,这就是张扬的文化。不管你跑到哪家,从来没有哪一家的主人会正襟危坐的不与你说话,邀约你“心下自省”并大眼瞪小眼的只顾泡茶。所以说静态文化,不是云南本土的茶文化。云南的茶文化,应该是一种以张扬的、热情的、善良的为其标志的民俗民风文化!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整理、传播……

就陈放价值而论 易武贡茶具有“王者风范”

“我是一个重视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普洱茶科技学者,也是一个普洱茶的收藏和品鉴爱好者。通过长期的实验与品鉴,我可以证明包括易武正山在内的古六大茶山的茶,经过十年以上陈放,在昆明已经渐入佳期;如果放在广州或者在台湾,它已经进入佳期。虽然渐入佳期还不是陈放效果的最佳时期,但是易武正山的古树茶经过十年的陈化,会有非常好的色感和口感。色感就是汤色呈金黄色(琥珀色),茶汤显得比较纯、浓。从紫砂壶里面往公道杯里出汤时,会有像金黄色的水珠在公道杯里跳跃开来。这是最好的葡萄酒、茅台酒与陈年高档普洱茶才会有这种现象。陈年易武茶汤围绕茶杯的边缘,有金黄的一圈,称为易武茶的‘黄金圈’。”现年74岁的云南大学生命学院老教授高照说。

高照是专门从事普洱茶发酵研究的专家。据其研究表明,陈放二十多年的易武茶,苦涩味已退去,味道极醇厚。当易武茶的茶多酚含量从百分之三十五左右退到百分之二十几的时候,它能够和绿茶去比茶多酚的含量,它还有因茶多酚、氨基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所产生的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是绿茶没有的。易武贡茶是爱茶人士钟爱的名茶,是值得收藏,更值得品饮的佳茗,在云南普洱茶中具有“王者风范”。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易武古镇茶厂厂长陈正荣在研讨会上做了《昆明六年干仓易武茶陈放报告》。他说,本文以易武古镇茶厂生产于2008年——2013年6个年度的茶品,在昆明干仓储藏的陈化效果作为基础数据,结合易武茶分别陈放在易武镇、广州、北京的情况,来探讨昆明干仓存放易武茶的特性与价值。这是关于易武茶如何越陈越香非常珍贵的第一手数据。6年茶品,给科研提供一些真实的素材、给茶友提供品鉴的良品,更是推广易武茶、传递易武真味的活教材。

陈正荣通过大量的第一手数据,得出的易武茶陈放结论为:从转化速度来说,广州最快,易武次之,昆明又次之,北京最慢。从存放安全角度来说,茶叶放在广州与易武不安全,不做技术处理的话,很容易放坏,即便进行技术处理,其过程也不能保证完全可控。茶叶存放在昆明、北京安全,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从陈放效果来说,茶叶存放在广州、易武汤色转化快,变得更红,滋味醇厚,但香气不够,茶汤闷杂,缺少鲜活之性。而茶叶存放在昆明与北京,转化得慢,但香气好,滋味鲜活。从全国多地资深茶友反馈信息来看,如果不是很着急的把茶推进市场转换成利益,把茶存放在昆明,经过五年、十年、二十年的转化,各地的普洱发烧友都有评说,好评的大大多于差评。许多茶友都希望将茶委托我们存在昆明。

再现“贡茶开采仪式” 贡茶文化软传播

“贡茶传习行活动的要旨可以概括成,我们要推广贡茶文化,怎么去推广?”云南茶界老专家,德高望重的老茶人张顺高对此次活动给予厚望,并给了极富智慧的建议:

首先,我们推广的茶品一定要好。为保证品质最高,贡茶对原料、工艺、管理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这次易武贡茶传习行推广的6个茶样都是好茶,堪称传承贡茶制作工艺的典范。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优秀创作物,这些茶品就是优质的物质,能承载贡茶文化之精神。

其次,我们还要一些软件的东西,来证明我们打造的贡茶文化是好的,是值得传习的。贡茶有丰富的茶文化,比如乾隆皇帝就写诗《烹雪》赞赏过普洱茶。如将普洱茶的采、制、运输、上贡等联系起来进行展示,贡茶文化就有完整的表现。比如说,易武斗茶大赛、贡茶开采仪式、再现皇帝老儿喝茶的场景等,就是很有说服力与感染力的行为艺术活动,能很好的深入宣传贡茶文化。把这些软的东西浓缩起来配合到实际中去,在活动中把这些东西演示出来。我想我这个建议做起来有点难度,如果做好了效果就会非常好。

(白马非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