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9
管理员
|
活历史的方言——风之末端系列
清初金圣叹曾经总结过人生的33个“不亦快哉”,其实,作为一个昆明人,我也有一条私房的“不亦快哉”,那就是:用昆明话读《儒林外史》,真个呢是不亦快哉!
原来三百多年前,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是用当时的“官话”加上江淮一带方言写就的。而今天的昆明方言,是在大约明朝初年,大量江淮一带军民进入云南后,以江淮方言为主要基础而成形的。
所以,《儒林外史》里面大量词语,例如:把“窝子”、发“梦冲”、你替我“打背公”、“上复”老爷,“辣燥”的媳妇,到现在昆明话里还在普遍使用,你说读起来过不过不瘾?
《儒林外史》只是一例,今天我们随口说出来的昆明话,其实里面的渊源可大了。昆明人把下小雨叫做“濛淞雨”,外地很少有人这样说,去翻翻中国第一本字典,东汉时候许慎编的《说文解字》,小雨就是这个名称。可不是方言。“血胡淋喇”(血迹斑斑)、“鏖糟滴哚”(形容个人卫生很差),这些词在元朝的北方杂剧里都有。
“硙”指把东西磨细,“颟嘟嘟”形容胖而丰满,“吃馒馒”指吃饭,标注方位“前首”、“左首”,都是宋代《广韵》、《集韵》上写得清清楚楚的词语。
这些古语,因为历史上昆明的封闭,在中原地方很多都已经不再使用,却在昆明保留了下来。
到了近代,法国殖民者进入昆明,一些外语也进入了昆明方言,例如法语里里的“娼妓”是“putain”,过去昆明人就把骂作风不好的女人叫“皮蛋”,这个谐音和吃的那个皮蛋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啊。又因为英语叫先生(mister)和小姐(miss)都是以“眯”为开头读音,早先昆明话叫男女“老外”就叫做“洋老眯”、“老洋眯”。
抗日战争,美军、飞虎队来到昆明,英语用得更多。现在昆明人称赞人打扮得很时尚叫“摩登”,摩登小姐、摩登老人,“摩登”是英语“modern”的昆明发音。由此,还诞生了一道昆明美食——“摩登粑粑”,英语与方言融合在了一起,全国罕见。
那时候,昆明也有些轻浮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与美军嬉笑。美军都夸奖她们“nice、nice!”,漂亮美好。昆明人不懂,就用“nice”代称不正经的女人。偏偏昆明人“l”、“n”不分,叫着叫着,就叫出了昆明话发音的两个字:“烂屎”,直到现在,依然是昆明人吵架时对女性的“顶级”蔑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