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5
高级会员
|
衣俊卿浮沉录:中南海老师难逃常艳博士桃花劫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翘楚,“学而优则仕”,最终难逃“桃花劫”
中央编译局主要负责人衣俊卿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不适合继续在现岗位工作,被免去其中央编译局局长职务。2013年1月17日,新华社的消息证实了此前的传言。
三年前的2010年2月,衣俊卿从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任上调任中央编译局局长,成为这一官方智囊团之一的负责人。成立于1953年的中央编译局,全称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共有近300名员工,副部级级别。该局主要任务是编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及领导人著作等等。
2012年末,54岁的衣俊卿以有别于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因一封长达12万字的网络长文而卷入舆论漩涡。在这篇网络长文中,衣被披露与曾就读于中央编译局的博士后常艳发生婚外情。
现年34岁的常艳,原就职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任副教授。2011年3月底,在报考中央编译局博士后时与衣俊卿相识。
在前述长文中,常艳曾声明“本文不是小说,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然而,在文章披露引起轩然大波之后,她又变卦称这是“虚构出来的小说”。
后来的事实证明,前述长文是衣俊卿被免职的导火索。如今,这位曾声誉隆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仕途戛然而止。
一介书生
1958年1月,祖籍辽宁东港的衣俊卿,出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衣俊卿的小学及中学阶段,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毕业后,衣俊卿加入“上山下乡”的行列。1976年7月,他在黑龙江省虎林县迎春粮库青年点下乡。下乡期间,衣俊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1995年出版的《衣俊卿集》自序中,衣说:“那段经历对我今日的学术生涯有很大影响。当人被抛入直接的自然环境中,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生活的责任与重负形成一种直觉的、然而是深刻的体认。”
1977年底,高考恢复之后,衣俊卿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前三年,我基本上是一个循规蹈矩地接受课堂和书本知识的好学生。”衣在前述自序中说。
1982年2月,衣俊卿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任教。1984年10月,他作为国家教委选送的进修生,到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进修哲学。
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学习期间,衣俊卿选择“实践派哲学”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其博士论文《二战后南斯拉夫哲学家建立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尝试》,于1987年1月23日通过答辩,衣俊卿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对于实践派以及其他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研究,使得我的学术思想发生了第二次较大的转变,从思维方式上表现为从黑格尔向康德的倒转,及从整体本位的人之主体性向个体本位的人之主体性的推进。这一转变对我的学术生涯有很大的影响,从此我的学术研究一直集中于思索康德晚年所明确提出的‘人是什么’这一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对于自己的学术兴趣,衣曾如此自述。
1987年2月回国后,衣俊卿继续在黑龙江大学任教。回国不久,衣俊卿结束了第一次婚姻。彼时,衣与原配妻子丛某已育有一子。对于这段婚姻,其前妻多年前接受《世界华商》杂志采访时的解读是:因为一些事情,丈夫认为她“不会做人”“怕影响他的仕途晋升”“加上一系列复杂因素”,两人离异。
在黑龙江大学,衣俊卿1989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其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代社会思潮等多门课程。1990年起,他还先后担任黑龙江大学《求实学刊》的副主编和主编。
据衣俊卿的自序所述,1988年及往后的五六年间,他通过发表专著和论文集中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主要涉及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等领域。“这些研究从不同方面表达同一个基本立场,即以总体的人为核心的文化哲学、一种现代哲学人类学构想,其具体表述形态为以现代化进程为背景的日常生活批判。”
1998年,时年40岁的衣俊卿出任黑龙江大学校长。作为黑龙江省惟一的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当年,黑龙江大学的新领导班子提出了“改革是主旋律、发展必须通过改革实现”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2001年底,在教育部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黑龙江大学获得了“优秀”的结论,这是黑龙江省至此惟一获得这一荣誉的高校。
当校长后,除了处理行政事务,衣俊卿仍选择了继续做学问,还有带博士生的任务。
2005年是衣俊卿人生履历上颇为重要的一年。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有成就者,衣俊卿跻身“中南海老师”的行列。当年1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行集体学习,衣俊卿是两位主讲人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