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7
版主
|
美女县长破格提拔湖北通山县长胡娟:用成绩回击质疑吧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人们关注美女县长破格提拔背后,其实对官员“火箭式”升迁的质疑和不满。各级组织部门不妨积极主动公开透明选拔程序,保证大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选人用人“阳光化”。
湖北通山县政府几年前修筑了牛头山隧道,但施工的农民一直没有拿到足额工资。于是,一封《就拖欠农民工工资一事致湖北通山县政府80后美女县长的公开信》的帖子,就让年仅31岁的“美女县长”胡娟出了名。31岁、7次提拔、6次破格……集齐这些“中奖要点”的胡娟,成就了女版“焦三牛”。
就像微笑局长因为一个微笑就再没能躲得开头顶上的摄像机一样,这位女县长也未能摆脱无休止的“纠缠”。近日,一张手持数张百元钞票炫富的照片再次将其推上风口浪尖。对此,相关部门已做出否认回应。而不管这张女县长炫富的照片是真是假,人们对于这个事件的关注点仍然集中在31岁、7次提拔、6次破格的问题上。而这背后,其实对官员“火箭式”升迁的质疑和不满。
从“最年轻市长”周森锋、“最年轻美女镇长”牟阳到“23岁副县级官员”焦三牛,再到如今31岁的美女县长。诸如此类的“火箭式”升迁事件,民间更多的是只是质疑,定有猫腻、背景说、关系户等也成为人们对此类事件评论最多的字眼。
而纵观之前被推上舆论风口的各类“火箭式”升迁事件,涌现更多的官方回应大相径庭:“这都是按程序破格提拔。”而在所谓的“回应”背后,相关部门也并没有真正给出关于破格提拔的理由,故而更招致诸多猜忌。
不得不承认,当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思想观念仍是制约年轻干部成长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有的地方在选拔使用年轻干部时经常是数年头、抠台阶,挑毛病、讲完美,搞平衡、求稳妥。培养重用年轻干部是功绩的新理念,不拘一格选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早给年轻干部压担子、搭舞台,让优秀年轻干部尽早脱颖而出皆为必然。
组织部门不仅要公道正派,阳光透明,更要学会在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下工作,主动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有敢为事业用人才的胆识和气魄,又要有耐心细致的宣传,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长篇累牍,广泛宣讲,消除小道消息“虚张声势”,破解网民带着偏激情绪群起“围剿”。《人民日报》就曾以《不拘一格选人才》评“23岁副县级官员”事件,相继报道有媒体也曾深入到焦三牛的家乡和他供职单位进行“明察暗访”,各大知名媒体也都大篇幅报道了焦三牛“背景”,并确认焦三牛确实是凭借自身努力和赶上国家“不拘一格选人才”选贤任能政策喜获升迁。
由此,官方对升迁对象信息的公开透明,让公众清楚知晓被提拔干部真正“凭实绩”赢得群众信任,真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得到群众认可,组织部门真以“重实绩不重经历、重能力不重资历”“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等系列创新选拔机制任用人才,拿出“一言以蔽之”的信息回应,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满足公众的期待,破解了政府选人用人“公信力”和“透明度”的被质疑常态化难题。
“真金不怕火炼”。在真正回应青年干部“破格提拔”时,各级组织部门不妨积极主动公开透明选拔程序,保证大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选人用人“阳光化”;同时在回应公众疑惑时,杜绝“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正揭竿现底透明“破格”之所以然,打消公众的疑虑和质疑。
美女县长的破格提拔确有值得质疑之处
咸宁市委组织部对“美女县长”“8年7次提拔6次破格”情况的回应,笔者表示赞同。的确,按照回应,这位31岁的美女县长只有一次是破格提拔,其它4次均属于正常的任用。但是为什么胡娟提拔任用会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呢?笔者认为除去人们的习惯性质疑之外,这与短短几年间胡娟多次被提拔也有一定的关系。
从胡娟被提拔的轨迹可以看出,有几次提拔,虽然没有破格,但也是在破格的边缘,打了破格提拔的擦边球。胡娟在实习期满后被任命为副主任科员,是因为人事部《新录用国家公务员任职定级暂行规定》中“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可任命为副主任科员,定为十二级”。“可以被任命为副主任科员”并不是说一定要任命为副主任科员,胡娟首次被任命就被任在了最高格。而且她从副主任科员到主任科员,也只用了两年,这也是《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中“晋升科、处、司(厅)级正职,应分别任下一职务两年以上”的最低年限标准。这两次任命虽然都没有破格,但都处在了破格的边缘。而现实中很多基层公务员,一生中能赶上一次破格边缘任命也就不错了。对胡娟人们又怎能不质疑呢?
除了破格与破格边缘任命之外,胡娟能得到晋升的主要原因还有公开选拔。从2008年7月至2011年初,短短2年半的时间,胡娟参加了三次公开选拔,而且每一次都得以顺利晋级。笔者不怀疑公开选拔的公正性,毕竟公开选拔是比任命要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但是笔者发现,胡娟是很会能考的一个人。她有法学硕士学位,能考很正常,但是因此就又产生了另一个疑问,考得好能力就强?就能适应新的岗位吗?要知道,胡娟2年半的时间,经历三次考试,在每一个地方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就参加下一波的公开选拔,她又有和政绩可言呢?民众质疑也很正常。
任命和公开选拔是当前干部获得提拔的两条途径。任命人为因素太大,常常遭人诟病。而现行的公开选拔又似古代的科举和当代的高考,常常被质疑“高分不一定高能,会考不一定会干”。民众之所以习惯性质疑,主要是人们对选拔大多都不了解,以至于不信任。其实,要想公开选拔经得起质疑,不被民众质疑,笔者认为,公开选拔不能只走大面积公开招考,小范围投票选拔的路子。而应该让公开选拔开大门,走大路,做到“大公开大选拔”,让民众都参与到公开选拔中来。尝试实行每一个适龄公民都有一票选拔县长的权力。这样的选拔才更代表民意,才更公平公正,才更具说服力,才不会被广泛的质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