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5
高级会员
|
家长辅导作业:重在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朋友的孩子读小学四年级。她说他们两口子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辅导孩子做作业,但总是今天教会了,下次同样的作业孩子还是不会做。急躁的丈夫有时候对孩子又是打来又是骂。不过,父母急归急,孩子照样“笨”。
原来,从孩子小学一年级起,他们辅导时,只是陪着孩子,遇到不懂的题目,孩子发问时,他们大多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至多也就是帮孩子翻书查字典做运算。三年多来的辅导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帮助孩子做好作业。
也许,孩子进入小学的头两年因为种种原因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从三年级开始,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了,而学习能力能否不断增强则取决于他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朋友两口子辅导孩子学习时,步入了“完成任务”的误区,忽略了孩子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打骂更是毁灭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自信。这是一个值得广大小学生家长朋友高度警醒的问题。
就如我们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只是为了学习,家长辅导是为了孩子不需要辅导。实际上,因为文化程度的不同,专业素质的高低,单就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而言,随着孩子步入初中升入高中,再负责任的家长,也多少会有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请家教不如自己教,左一个专家右一个专家,教育孩子,父母就是最好的专家。
我有个农民朋友,他只有初中文化,妻子也才小学文化,双方家族也没什么“读书人”,但他们夫妻却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了博士,初看起来,他们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稍作了解,就发现他们其实给了孩子最好的辅导。他们的孩子读书时,农活没少干家务没少分担,为何学业成绩一直优异?他说他们夫妻的“秘诀”就是:自己爱读书,再怎么辛苦,他每天晚上都会挤一点时间看看“没用处”的消遣书,自孩子入学始就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事实证明,他们抓住了根本。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期的坚持就自然而然地转化成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必定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
大量的研究实证了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正处在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要以自己的“爱读书”来身教孩子爱学习。在学习的辅导上,家长要力戒“任务式”的越俎代庖,要引导孩子养成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的习惯;要引导孩子养成勤于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引导孩子养成主动寻找重点难点疑点并探索答案的习惯;引导孩子养成善于利用字典词典电脑等学习工具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教会孩子独立思考善于提问并乐于与小伙伴协作学习。处在这个阶段,做家长的对待孩子的学业应少一些功利心多一点“理想主义”。因为孩子这个阶段的学习成绩不能说明什么,多记住了几个单词多背了几首诗词也不等于将来成绩好。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孩子才能在越来越繁重的学业中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哪怕眼下的考试成绩看起来似乎并不那么骄人。
文/风的痕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