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健康交流] 婴儿8毛钱治10万元病续:医生为何总被质疑?3名患儿家长抗拒手术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3966

积分
级别
4 中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17 15:22: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婴儿8毛钱治10万元病续:医生为何总被质疑?3名患儿家长抗拒手术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一名患儿因无法排便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医院拍了十几次X光片,并称需进行高达10万元的手术治疗。但转至广州市儿童医院后,医生仅开了8毛钱的石蜡油就治愈了。
  
  针对这一事件,深圳市儿童医院作出回应:8毛钱只是暂时缓解了孩子的症状,目前还不能确诊已经治愈,患儿仍不能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所谓“8毛钱治好病”绝对是夸张的说法,“10万手术费”也纯属虚构。另外,患儿做胸腹平片及钡灌肠是诊断必需的检查,其实患儿只做了一次X光检查,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体内各个部位进行动态影像,所以出了十几张片子,而并非家长所说的拍了十多次X光。
  
  目前,医患双方各执一词。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调查。但是,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回应,至少让公众听到了另一种不同的声音,这对于还原事实真相具有重要价值。鼓励医生靠技术获得合理收入,彻底铲除过度医疗的制度土壤,让医生走出信任危机?
  
  眼下,质疑医生似乎已经成为公众的习惯性思维。只要发生医患纠纷,人们总是下意识地谴责医生无德。而媒体也总是“顺应民意”,“一边倒”地炮轰医院、质疑医生。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医生往往有口难辩,即便是被误解、被冤屈,也很难获得理解和同情。于是,公众在宣泄中得到满足,媒体在娱乐中赚足“眼球”,谁也不再追问事实真相,医生成为“沉默的羔羊”。
  
  我国古代有个“疑邻盗斧”的故事。一个人的斧头丢了,便怀疑是邻居偷的,因此觉得邻居的一举一动都很可疑。有一天,忽然找到了斧头,便觉得邻居不像是偷斧头的人了。在医患关系方面,也是如此。由于医学的复杂性远远超越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理解很多医学问题,往往需要专业知识背景,而不能仅靠直觉判断。如果盲目怀疑,难免会犯“疑邻盗斧”的错误。
  
  应该承认,绝大多数医生是有道德底线的。少数人存在过度医疗问题,主要与医疗体制有关。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严重滞后,公立医院实行自我创收、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在医疗价格体系严重扭曲的状况下,医生因无法靠合理诊治获得收益,不得不采取多检查、多开药的方法,以获得经济补偿。于是,百姓逐渐对医生失去了信任,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情绪对立。一旦发生纠纷,医生自然就会被“千夫所指”。这就是“塔西佗陷阱”,即当一个部门或群体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事实上,医生能否走出“塔西佗陷阱”,主要取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倘不革除体制弊端,而仅靠医生的道德救赎,就很难彻底扭转被动局面。这正如在一池污泥浊水中,让大多数鱼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几乎没有可能。惟有让“一潭浑水”变成“一池清水”,才能使“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是回归公益性。而回归公益性的重要标志,是医生能够根据病情采用适宜技术、适宜药物治疗疾病,而不是根据经济收益选择治疗方法。这就需要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收入补偿机制,鼓励医生靠技术获得合理收入,彻底铲除过度医疗的制度土壤。惟其如此,医生才能真正走出信任危机。
  
  眼下,公立医院改革已“破冰”,医患之间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任,而不是怀疑。可以预见,当医疗体制弊端革除之后,医生必将重获百姓信赖。
  
  医生和患者之间难以交心,甚至互有敌意,这固然有某些败德医生为了经济利益而故意坑害患者的因素作祟,但公众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和社会道德底线下移而普遍焦虑,在面对医生时也有心理上“防卫过当”之嫌。
  
  前几天,网络和报纸上流传着一个“8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深圳,说出生刚两天的宝宝便秘,在照了十几次X光、做了100多项检查后,深圳儿童医院作出诊断:要动大手术,花费约10万元。而患儿父亲陈先生将孩子抱到广州市儿童医院治疗时,仅花8毛钱就“搞定”。
  
  现在来看,这个“8毛胜10万”的故事未必可靠。首先是当地媒体发现陈先生带着儿子在中秋节当天去广州向名医求诊,后又有记者见到了孩子,发现其“肚子稍鼓,腹部仍有青筋”。陈先生认为孩子病情没有变化,但也咬定从未对媒体说病已治愈,只是说应采取保守治疗,而不是立即做手术。给孩子开了“8毛药”的医生认为,目前孩子只是可以通便了,是否患上先天性巨结肠还无法确定。把各方面情况汇总起来就会发现,所谓“8毛胜10万”的说法有明显的夸大成分,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在吃了8毛钱的药后停止求医,而孩子的病情走向也需要做进一步观察。
  
  按常理来说,一家专业儿童医院是不会把一个8毛钱就能治愈的病诊断成重症的。但“8毛胜10万”的神话真的在媒体上出炉了,而且信者如云,人人义愤,初诊的医院一时间淹没在口水的汪洋之中。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故事,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因为医患关系紧张已成当下的普遍现象,很多患者在看病过程中,时时都抱着小心提防的态度,惟恐掉进医生所设的陷阱;而很多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也是步步为营、处处留证,宁可“小病大看”和“过度治疗”,惟恐落下埋怨。医生和患者之间难以交心,甚至互有敌意,这固然有某些败德医生为了经济利益而故意坑害患者的因素作祟,但公众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和社会道德底线下移而普遍焦虑,在面对医生时也有心理上“防卫过当”之嫌。
  
  这样下去对谁都没好处。患者和患者家属遭逢病痛已然不幸,还得打起精神和医生“斗智斗勇”,肯定不利于病情的好转。结果不如意时,还得大动干戈,这又要消耗多少时间和金钱?医生本就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一个群体,专业问题已不好对付,还得应对患者警惕的目光和随时可能到来的“问责”,工作效率怎能不受影响?事实上,“8毛钱治好10万元病”事件已影响到部分家长的心理,深圳儿童医院的一个10岁的阑尾炎患儿,因家长拒绝第一时间手术,腹膜炎发展到肠穿孔;深圳妇幼保健医院的一个疑似巨结肠患儿,因延误手术导致消化道穿孔。如果不信医的心理持续蔓延和发酵,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患者遭殃。
  
  人没有不生病的,生病就离不开医生。看病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问,相信医生其实是患者的唯一选择。尽管医院里也弥漫着浓重的逐利气息,但多数医生尚能保持起码的医者仁心,把治病救人放在首要位置。败德医生的行为应该交由监管者去处置,患者在掌握了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可以投诉和作证,但切不可稍不如意就对医生进行“妖魔化”想象。医生和患者之间,应该多一些换位思考和彼此包容。期待那位故事中的小患者尽快康复,也期待已然严重受损的医患关系能尽快修复。
  
  3名患儿家长受"8毛钱治10万元病"影响抗拒手术
  
  拒医生建议三患儿治疗延误
  
  受该事件影响,深圳儿童医院社会信任度下降
  
  受“8毛钱”事件影响,深圳市儿童医院的社会信任度下降,近期医院陆续出现了三例重病患儿家属抗拒手术,要求进行保守治疗,结果导致患儿病情恶化的情况,有的甚至住进了重症病房。
  
  10岁阑尾炎患儿:
  
  拒绝手术腹膜炎发展到将穿孔
  
  10日下午2点,一个患了阑尾炎的10岁女孩来儿童医院就诊。“当时女孩的症状很典型,已经有了局限性腹膜炎。血象、超声、临床病史、体查等都符合手术指征,医院第一时间建议手术,不过这名患儿的家长表现更加抗拒,要求药物治疗并观察两三天。”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二科住院总医师任锋说,“其实,阑尾炎要几个小时去观察一次的,因为几个小时就会有变化,小孩阑尾炎发展的速度往往比成人快。”
  
  任锋介绍,小女孩下午两三点来的时候还可以安静地去看看电视,到下午五点半去例行检查的时候她就如坐针毡了。当时女孩病症已经由局限性腹膜炎向弥漫性腹膜炎发展,“但是家长还是坚持再观察两天,而且质疑医院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要做手术,为什么药物不能治疗。”
  
  晚上11点半,家长就主动找医院动手术,“因为孩子已经疼得满床打滚了。”任锋说动手术时女孩的症状已经很严重。“正常的阑尾应该像铅笔那么粗,但是她的阑尾已经肿胀到有大拇指那么粗了,很快就要穿孔了。”任锋用“千钧一发”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而在该科室,还接诊了另一个4岁的患阑尾炎男童。当时男孩的症状不是很严重,医院做了保守治疗。到了晚上,小孩病情加重,出现腹膜炎的症状,医院要求做手术,但是家长拒绝并带小孩出院。最后,小孩病情加重不得不再住院,并进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手术。
  
  任锋说,他一年要做200—300台阑尾炎手术,但是像最近这样连续遭到家长拒绝的情况很少,“一年也就出现了这两例,而且医院也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估计他们是受到‘8毛钱’事件的影响。”
  
  疑似巨结肠患者:
  
  延误手术导致消化道穿孔
  
  9日下午,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李苏伊到深圳市妇幼保健医院外出会诊,当时该医院一个刚出生才3天的新生儿症状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胀。在该院做了钡灌肠后,检查出患儿结肠细小,小肠扩张,“根据这些我可以确定新生儿肠梗阻的诊断是正确的,”李苏伊说,“就考虑患儿有全结肠型巨结肠或胎缝性肠梗阻的可能。”于是,他建议家长把患儿转到儿童医院进行手术,并提出可造瘘的可能。
  
  但是,李苏伊的建议当场就被家长拒绝,“拒绝转院和手术。”晚上李苏伊给妇幼医院电话的时候,被告知患儿已经自动出院。
  
  11日凌晨2点,此新生儿的家属带着孩子到儿童医院挂急诊,小孩已经发烧。在被收到新生儿住院病房的时候,家长立即向医生提出“不做手术,不做大检查”。医生立即给孩子拍了一个腹平片发现,小孩的膈下游离气体,消化道有穿孔的迹象,“已经有了可以进行手术的指征了。”李苏伊说。但是,家长还在犹豫是要进行手术还是保守治疗。
  
  快凌晨4点的时候,家长才同意手术,“手术的时候,小孩腹腔中已经有大便,小肠有近40厘米坏死,而且坏死段有两处穿孔。”李苏伊介绍,由于患儿肠管坏死,小孩必须要做造瘘,并立即取坏死的小肠做活检,以确诊患儿是否是巨结肠。据悉,该小孩要做的手术跟“8毛钱”患儿要做的手术一样,如果确诊是巨结肠,在做了造瘘后,还要做封瘘和结肠根除手术。
  
  然而,这个新生儿的情况却非常危险,“本来安排9日晚上进行手术的,由于家长不信任医院,要求进行保守治疗,拖到11日凌晨才做,而且拖到患者消化道穿孔,导致小孩转为危重症患者,进入重症病房,还要上呼吸机。”李苏伊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沙发
发表于 2011-9-17 16:08:03 | 只看该作者
被骗多了,当然不信咯。。。。。。。。还拍十几次都没查结果`啥破医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