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5
高级会员
|
荷兰购地沟油地 沟油何以在荷兰可以派上用场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7月中旬,2000吨产自上海的地沟油将被荷兰航空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2011年11月,荷兰航空到中国采购地沟油样品回去加工后试飞,测试结果非常满意……
当多少中国人对频频上餐桌的地沟油痛恨不止时,荷兰却将之当成宝贝。尽管这种油“上天”成本较高,但由于能减少碳的排放,因此地沟油稀缺的荷兰不远万里到中国购买地沟油,成就其独特的低碳、环保飞行。荷兰为环保做出的付出,不能不让我们反思。
荷兰从中国大规模购买地沟油用于“上天”,而我们依然不能遏止地沟油“上桌”,反衬出无数公众对科学使用地沟油的期待。据了解,转化技术方面的障碍在中国并不是很大,相关专家也早就提出将中国地沟油加工成航空用油的建议,而且,可以用来加工成生物柴油的地沟油在中国有更大的需求量: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柴油使用量达1.3亿吨,即使生物柴油能占到总使用量的1%,也将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除了转化成本较高以及生物柴油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外,中国的生物柴油遭遇的是“原料不足”的最大瓶颈。在很多城市,无本万利的收油“游击队”远远可以打败正规的收油企业(收废弃油的价格过低)。而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正是监管乏力:在废弃油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几乎各个环节,都有监管的盲点存在,至今还一直缺少执法部门的明确责任的监督。
在国外,对废弃油的监管极其严格、细致、正规:在日本,政府高价回收地沟油当作燃料用;美国政府规定,餐馆乱用乱卖地沟油就要被关门;英国专门设立有废油垃圾桶用于统一回收,然后制成生物柴油,餐馆乱倒泔水将被重罚;在德国,每一桶泔水都有张随时可供检查的“身份证”;在新西兰,餐馆及家庭厨房都安装有食物垃圾处理机以及油脂分离装置,由政府指定的公司负责上门收集分离出的废油脂……显然,在对废弃油的监管上,这些国家均耗费了较大的财力、人力、物力,目的正是为了保障公众不食用地沟油,减少污染和浪费。
笔者以为,我国地沟油现象顽固,既是法律法规问题,更是“执政为民”能否切实践行、百姓健康权是否得到足够重视、政府的决心和信心有多大的问题。荷兰为了环保不惜付出高成本到中国购买地沟油,那么,我们为了公众的健康和幸福,是否也愿意付出较高的成本来解决这一顽疾?
荷兰航空买中国“地沟油”的新闻被报道后,国内网友有的兴奋,有的愤慨。兴奋的是,如果废弃油都“上天”了,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岂不是地沟再无油可捞?愤慨的是,荷兰能到中国来买地沟油,我们自己为何不能变废为宝,也让地沟油“上天”?
其实,这都是对荷兰买中国“地沟油”的误读。因为一方面,荷兰航空能消耗的地沟油,与中国的地沟油总量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根据有关机构的调研,中国每年有450万吨“地沟油”,而荷兰最多只能采购十来万吨。另一方面,荷兰航空从中国购买的,其实并非餐饮企业直接流出的地沟油,而是上海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由废弃油加工成的生物柴油。
也就是说,荷兰航空从中国买油,并不能直接帮我们转化地沟油,需要我们自己先进行初加工。当然,如果国外的采购能促进我们解决地沟油问题,也是大好事一件。但实际上,我们治理地沟油的关键,并不在技术方面和加工后的出路。媒体多次报道,地沟油回收正规军难敌游击队,餐厅宁愿将废油卖给“拿捞勺的”,然后转卖给社会上的食品加工经营者。在郑州,官方收购地沟油甚至遭到饭店集体抵制。换句话说,要让地沟油变废为宝,是“功夫在诗外”。
那么,究竟该如何治理地沟油,防止它们流向百姓的餐桌呢?其实也就要在两个方面努力即可。一是健全法制,加强监管,让黑心商贩得到严厉的惩罚。二是政府提高投入,给加工废弃油脂的科技企业足够扶持与补贴,让他们能以较高价格去收废油,饭店愿意把废油卖给他们。
对荷兰航空买中国“地沟油”,既别太高兴也别多郁闷。我们更需要“读”的,是地沟油能在荷兰“上天”的背后。只有借鉴到人家的真正经验,并且扎扎实实付诸实施,我们治地沟油才能见实效,真正对百姓健康负责。
荷兰航空从中国购买的,其实并非餐饮企业直接流出的地沟油,也就是说,荷兰航空从中国买油,并不能直接帮我们转化地沟油,需要我们自己先进行初步选择、加工。
其实,我们治理地沟油的关键,也并不在技术方面和加工后的出路。治理地沟油“功夫在诗外”,关键是依法理顺各方利益。防止它们流向百姓的餐桌,其一、健全法制,加强监管,让黑心商贩得到严厉惩罚。二是政府提高投入,给加工废弃油脂的科技企业足够扶持与补贴,让他们能以较高价格去收废油,饭店愿意把废油卖给他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