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式的曝光应多些冷思考
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式的曝光应多些冷思考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近日,网传“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网文称,十几斤重的小猪使用含有大量激素、安眠药等药物的添加剂催肥,五六个月出栏。长期食用该猪肉会诱发各种不适症状甚至癌症。对此,农业部人士称近三年猪饲料质量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在90%以上;猪肉安全总体上有保障。http://player.ku6.com/refer/gWCmcRd0KE8tEkgAmTln_w../v.swf
农业专家否认“吃猪肉等于自杀” 用激素喂猪鸡并无效果
在中国吃鸡肉、猪肉真的“等于自杀”吗?农业专家表示,这种说法不成立,是一种误解。
日前,一篇名为“农妇警告: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的帖子在网络上流传。其帖文称,十几斤重的小猪使用了含有大量激素、尿素、安眠药、高铜、砷等药物的添加剂催肥催长,养五六个月就出栏了,长期食用这些猪肉,会诱发各种不适症状甚至癌症。而在上周,中国经济网也报道称,山西养殖户使用激素养鸡,45天即可出栏。上述传言和报道引起极大关注甚至恐慌。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其实,不用激素白羽鸡也可以达到45天出栏,现在最快的33天就可以出栏,这主要是鸡的品种所致。随着遗传血液技术的发展,有些鸡种成长速度很快,这是正常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教授杜立新也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误解是源于传统观念。“过去养猪一年才出栏,大家不理解为什么养殖速度突然提高得很快。其实现在的生猪养殖和过去已大不一样,通过品种改良、大规模养猪,控制通风、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仔猪3个多月就可以达到100公斤。
农业专家否认“吃猪肉等于自杀” 用激素喂猪鸡并无效果
至于饲料在养殖中所起的作用,农业部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主任熊本海介绍说,现在的猪饲料主要靠能量和氨基酸的平衡达到使猪增肉的效果。饲料中还包含保健药品和国家允许的添加剂。猪吃后增重长肉,使之转化为动物蛋白,即人体所食用的猪肉,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鸡种本身的成长快,如果再加上饲料营养搭配合适,把饲料转化为肉的能力发挥到极致,那么2斤饲料可以长出1斤肉,这样33到45天就可以长到5斤。”朱毅说。
那么,关于添加激素促进鸡、猪生长的说法是否有根据呢?朱毅表示,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添加激素对于促进鸡、猪的生长并无效果,而且容易增加鸡患心脏病腹水风险,加上激素的价格也很贵,成本大于收益,这种事养殖户是不会做的。
熊本海表示,激素只有摄入血液里才有效,加在饲料里基本无效果,没必要使用。现在通过猪品种的改良、饲养技术的进步,猪的生产速度已可满足生产预期,养殖者也没有使用激素的驱动。农业部已制定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对添加剂的使用数量、休药期都做了严格规定,禁止使用激素,这些法规甚至比美国的法规都要严格。
杜立新则指出,之前也曾有养殖户在养猪时违规使用过激素,瘦肉精事件后,现在各部门都在严格监测和抽检,饲养场有抽测,屠宰后上市时还要抽查。其中饲料添加激素由农业部畜牧业司来监管,形成猪肉产品后则由产品质检部门来监管。只有在监测覆盖范围之外的农村小市场的猪肉里才可能存在激素。
“激素是肯定没加的,抗生素是加了一些。但只要把抗生素的药残期把握好,对人体也不会有什么损害。”朱毅说。
那么,是否存在养殖户往饲料里添加尿素、安眠药、高铜、砷的情况呢?熊本海的回答是:高铜主要使用在仔猪身上,能够减少仔猪下痢,提高饲料利用率,使猪的粪便变黑、变干,促进仔猪生长。但是当仔猪长到30公斤以后,高铜促生长的功效就没有了。砷现在称为砷制剂,农业部明令禁止不能使用。
安眠药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猪的运动,使猪“吃了睡、睡了吃”,长得更快。但是这样的猪肉味道不鲜美,并不为市场欢迎,所以现在添加安眠药的方法养殖户一般已不再使用。
至于尿素,养猪业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王立贤表示,养猪添加尿素没有任何作用,牛羊食用少量尿素会有一定作用。尿素含氮,会被牛羊瘤胃微生物所分泌的脲酶分解,被合成蛋白质从而被消化吸收,而猪则没有瘤胃,因此不具有此功能。
“吃猪肉等于自杀”式曝光应多些冷思考
伴随着“肯德基速成鸡”及“白酒塑化剂”风波的迅速发酵,近来似乎又进入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多发期。“吃猪肉等于自杀”的旧帖重新蹿红,便更增加了公众的焦虑和恐慌。“吃什么才安全”已由自嘲式的戏谑,蔓延为一种集体性的关于公共生存及健康的沉重喟叹。
网络渠道的兴起与便捷,使得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漏洞,能够被迅速地觉察并曝光出来。经过舆论的倒逼,相关部门的介入后,从而达至机制上的修葺完善。即便每次都只是“积跬步”的成效,不辍的“民意监督”至少提升了许多人的卫生意识,间接震慑了不良厂商的掺假造劣的黑心举动。
然而,“人人都有麦克风”毕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内容辛辣惊悚而又未经严格调查核实的言论,常经网络渠道流布开来,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类似“吃猪肉等于自杀”网帖,看似是在警醒公众,实则不亚于向平静的社会投掷了一颗炸弹。其在行文及标题上的夸张语气,恰好攫住了人们久为食品安全问题所累的心弦,而由于有“饲料里加入安眠药,尿素喂猪”等极端表述,也令附和的声音越来越多。
基于气愤,在帖子流转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印象或平日的经验来加入新的论据,以表明猪肉真的“不能吃”。而其内容中诸多有违常识之处,反而被集体无意识地忽略了。比如在猪饲料中加入无机砷(砒霜)的表述,稍作求证即知属于夸大其词。
并不否认曝光者的内心善意,但是过分依赖添油加醋的方式来吸引眼球,也极易导致事实呈现上的不够准确和客观,而造成误伤。“吃猪肉等于自杀”的耸人听闻之论,等于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生猪养殖者都置于耻辱柱上,对那些守法经营者无疑构成名誉上的伤害。
食品安全领域几成新闻富矿,每年或大或小的揭露,未曾断过。曝光和揭露本无可厚非,但过于追求极端细节和点击率,而缺乏表述上的审慎和节制,却多多少少让人在喋喋不休的“审丑”中生出倦怠情绪。毕竟,现实的食品卫生境况还未恶化到一无是处、真的什么都肮脏的地步。将特定区域的某些厂商的不法之举,未经全面抽样取证,就渲染为行业性的沦陷,只会透支越发精贵而又日渐稀缺的社会诚信。让每个人都沦落至“什么东西都不敢吃”的神经质状态。而这,不过是一种“双输”的结局。
推进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媒体孜孜不倦地曝光,更需要政府部门自主的励精整治。但常被漠视的是,在利益冲突愈发多元的今天,公众也需要理性科学地看待食品卫生这一议题。面对不断失陷的食品种类,公众除了痛恨造假售劣者,发出“再也不吃XX”的泄愤式宣言外,也需要在这种拉锯中掌握基本的科学常识。从而学会冷静和克制,多一些起码的相信,而不是被一些不靠谱的“曝光”牵着鼻子走乃至惶惶不可终日。这同时需要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多发出自己的声音,也离不开公共科普教育的推动。 一个可靠的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千头万绪,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贯通各个环节完善的监管,事故发生后的问责,还有公众、媒体可参与的外部监督。必须承认,仅靠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权力重新划分,还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期待,更不能实现有效治理。
近日,网传“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网文称,十几斤重的小猪使用含有大量激素、安眠药等药物的添加剂催肥,五六个月出栏。长期食用该猪肉会诱发各种不适症状甚至癌症。对此,农业部人士称近三年猪饲料质量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在90%以上;猪肉安全总体上有保障。(11月26日《人民日报》)
白酒行业塑化剂风波尚未过去,“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的网络传言又迅速蔓延,以至于劳驾《人民日报》遍访行业人士、科研人员对传言内容一一辟谣。找到网贴原文和辟谣报道认真对比阅读,不敢说辟谣一定值得信任,但是“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确实有些夸张。为此,我还专门请教了行业内人士,他告诉我,现在养猪还是比较规范的。但是就是这样一篇明显夸张,很多说法比较极端的网贴,为何可以大肆传播,甚至引起一些网友的恐慌?
因为大部分公众对食品安全不放心,以至于任何传言甚至是完全的谣言,都可以迷惑和制造不信任的情绪。值得注意,《人民日报》这篇辟谣报道,还是很客观的,给出的定性也留有余地,近三年猪饲料质量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在90%以上;猪肉安全总体上有保障。从这样的定性中,至少还是说明,部分饲料不合格,部分猪肉确实也存在安全问题。
不否认,任何行业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合格、绝对安全,但是首先食品不同于其他,是要吃进人肚子的。有些东西,譬如瘦肉精、激素、重金属,确实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三聚氰胺、塑化剂、苏丹红等等一些列的食品安全丑闻阴影太深,公众的神经异常敏感。正是因此,让包括猪肉、饲料在内的食品更加安全、放心,是相关部门必须承诺和实现的。为此,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力求保障食品安全。
但是往往暴风骤雨式的监管纵有一时之效,却终难治本。就像猪肉安全,经过了瘦肉精等风波后,生猪养殖过程相较以往有很大进步,但是一则传言或者一起偶发事件,就足以摧毁公众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对猪肉安全的一点点信任。显然,这不能只怪公众敏感,也不能简单责任谣言编造和传播者,因为正是因为有公众潜意识里的不信任,才导致了传言得以传播,甚至被深信不疑。如何打造和建立一个值得信任的食品安全体系,是当下和未来非常迫切的事情。
一个可靠的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千头万绪,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贯通各个环节完善的监管,事故发生后的问责,还有公众、媒体可参与的外部监督。实际上我们关于食品安全的法规已经很多,甚至比很多发达国家还要完备。但是近来的瘦肉精等事件中,却无一高级别官员受到问责;另外,应相信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是帮忙,而不是给官员添乱。事实上,正是因为一些官员担心自己的政绩被“抹黑”,才严厉控制媒体的监督和公众的维权。
必须承认,仅靠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权力重新划分,还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期待,更不能实现有效治理。赋权于公众,放开社会监督(包括舆论监督)也很重要。经历多次事件之后,我们当反思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不能再局限于行政体系内部的修补,必须尽早摒弃“关门监督”思路,建立起全社会的综合监督网络。严肃问责,放开外部监督,弥补行政手段的弊端和失灵,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柱。若此,传谣不会轻易疯传,食品安全更有了根本性保障。
吃猪肉等于自杀谣言帖咋红了5年?
一条谣言反复流传
5年前,农业部就注意到《吃猪肉等于慢性自杀》这篇帖子在网上盛传,要求省畜牧食品局调查。
2008年,省畜牧食品局副局长宾军宜就写出回应文章《猪肉无罪》,澄清疑虑,成都商报曾对此进行报道。
从论坛,到博客,到微博,“吃猪肉等于自杀说”屡屡成为网友转载、转发的对象。
一位官员多次回应
“我都记不清回应过好多次了。”宾军宜表示,面对反复兴起的传言,有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把行业发展的真相公开。新修订的《饲料管理条例》已经实施。“可以说,现在管理饲料的严格程度,已经达到食品的严格程度。”
“这是陈年旧帖了,我都记不清回应过好多次了。”省畜牧食品局副局长宾军宜无奈地说,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老是有人在网上传“吃猪肉等于慢性自杀”。早在2008年,他就应农业部要求撰文批驳“吃猪肉等于自杀说”。现在,四川猪肉质量更让人放心,因为猪好、料好、圈好,监管更严苛。
2007年 网帖被农业部盯上
省畜牧食品局副局长宾军宜回忆,5年前,农业部就注意到《吃猪肉等于慢性自杀》这篇帖子在网上盛传。发帖者称“我与一个刚从四川出来做护工的农村妇女一起工作,她刚向国家收购站卖了她用5个多月时间养成的十六头猪。她告诉了我一个很多很多人都知道,又有很多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公开的秘密:病从口入……”因为帖子提到四川,所以农业部让省畜牧食品局调查。
当时,宾军宜找来帖子细看,发现其内容不仅在常识性问题上谬误百出,而且在“似是而非”之间还对社会公众有着巨大的误导,诱导人们从根本上否定靠工业饲料支撑的现代养猪业。
为了对帖子的内容做出客观回应,宾军宜根据之前他在四川100多个县调研的情况,并结合分管业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于2008年初,写出5000余字的回应文章《猪肉无罪———一位省畜牧食品局官员对于〈吃猪肉等于慢性自杀〉网络文章不得不说的一席话》,澄清疑虑,避免谬种流传。当年,成都商报报道了此事。
宾军宜写的回应文章在呈送农业部的同时,又发到网上,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他清晰地记得,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栏目还专门作了点评。
2008年 相似谣言进入论坛
让宾军宜不解的是,撰写回应文章以来,“吃猪肉等于慢性自杀”、“吃猪肉等于自杀”的谣言又多次在网上流传。
记者昨日检索发现,2008年初,中国食品产业网上就有注明来源21CN论坛的文章《警惕!吃喂添加剂的猪肉等于慢性自杀》。
“我都记不清回应过好多次了。”宾军宜说,这条谣言兴风作浪时,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往往会谈起他写的回应文章。他还谈起自己对猪肉的体验:“有猪肉的菜我都喜欢吃,四川人嘛,回锅肉也喜欢吃。”
面对反复兴起的传言,宾军宜表示,不了解专业领域知识的公众,以为传言确有其事,而业内人士知道里面的常识性错误非常明显。有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把行业发展的真相公开,对传言不能袖手旁观。“要加强对涉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一旦公众对食品、农产品安全有疑虑时,相关单位应该及时告知真相,以消除疑虑。部门单位和公众需要建立沟通平台。”如果沟通不畅通,可能有两个问题:有些部门单位认为是不值得回应的常识问题,或者觉得在质疑声中被冤枉了;公众觉得质疑的问题没有得到可信服的回应,也不满意,沟通机制不畅通,涉事两方都有怨气。
“不管怎么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应该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以科普常识和事实真相为依据进行解答。公众也应该以理性的眼光来应对传言,也可以主动向相关部门求证。”宾军宜认为,“如果部门缺位,就会为一些传言越位提供舞台。如果权威的信息失声,就会为小道消息发声提供空间。”
今年10月 帖子“跑到”微博上
今年10月,《农妇警告: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传言又在微博上广为传播。从论坛,到博客,到微博,“吃猪肉等于自杀说”屡屡成为网友转载、转发的对象。
宾军宜介绍,近年来,国家对饲料实行了三大目录管理,饲料原料目录、饲料药物添加剂目录和饲料添加剂目录。这三大目录以外的物质,不能加入饲料中。否则饲料企业将受到严厉的处罚,严重的甚至会被处以10年行业禁入。
这5年来,四川的生猪养殖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改变,适度规模(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户的比例占到56%,比5年前提高了30个百分点,已经翻倍了。全省有1.67万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原来家家都养猪,一年养头猪,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这种小生产方式已经被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取代了。”宾军宜说,现在不仅养猪的圈舍好,生产过程也要无公害化,全省经过国家认定的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640多个,比5年前增加了500多个。
另外,新修订的《饲料管理条例》已经实施。几年前涉及饲料企业的条件规定得比较粗,现在国家发布了饲料企业设立许可,从人员、技术装备到用地面积,从规章制度到检验化验设施等都有详细规定。“可以说,现在管理饲料的严格程度,已经达到与食品生产大致相同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