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公益资讯] 昆明危险的游戏:政府强行用水葫芦治污滇池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01:3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滇池正大规模引进“最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水葫芦,试图以这剂猛药,迅速改观水体污染。
  
  但是现在,引种数月的水葫芦刚刚迎来最好生长期,来自云南的部分环境专家,已不断对水葫芦治污能力提出怀疑,并对这种生物可能形成的大规模生态灾难表示担忧。
  
  滇池、太湖、巢湖,是中国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三个五年计划里,“三湖”治理工作都进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尽管昆明此前在治理滇池污染方面成绩斐然,但涉及水葫芦治污的十二五规划尚在等待国务院审批当中,大规模引种却既成事实,对此,专家更指,“昆明在玩一盘危险的游戏”。
  
  史上最大规模引种水葫芦
  
  滇池,湖面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滇池”。环湖公路一周也有近百公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对于昆明市民而言,则是“母亲湖”。
  
  滇池位于昆明西南,湖的西侧是久负胜名的西山,而湖的北面,就是偌大的昆明主城区。从主城各个方向,大约有20多条河道注入滇池,它们是滇池的水源。
  
  现在,从主城经过,一簇一簇的水葫芦成为这些城市河流的景观。倘若沿这些河流一直走到滇池边,将看到滇池上大面积的水葫芦生长得更为茂密旺盛。
  
  滇池正在实施史上规模最大的引种水葫芦计划。这项计划从年初开始,目前,引种的水葫芦已经进入快速生长期。
  
  承担滇池相关管理、规划等重点工作的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日前向《瞭望东方周刊》提供资料证实:
  
  “201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滇池流域开展26平方公里(39000亩)水葫芦控制性种养。其中,外海16平方公里(24000亩)、草海6平方公里(9000亩),流域内其他水域4平方公里(6000亩)。”
  
  这个项目被昆明官方命名为“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及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圈养区域主要分布在滇池草海(即内海)和外海北部龙门村、盘龙江入湖口、福保湾、宝丰湾、海东湾、龙门村、晖湾、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西坝河、船房河入湖口、东风坝等区域。
  
  据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介绍,这项工程是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滇池内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截至目前,年初下达的滇池草海、外海规模化圈养水葫芦围网工作任务已超额完成。”
  
  前述提及的“圈养”,即给水葫芦种植区域围上围网。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的圈养情形为,城区河段,沿河道两侧,用漂浮的白色塑料物件相接,围拦成网,水葫芦就限制种养在每张网内。在草海、外海,拦网面积随之增大。
  
  这种小心翼翼的圈养,皆因水葫芦物种特性所致,如果水葫芦流出圈养区域,其可能造成的生态灾难,不堪想象。
  
  昆明人对水葫芦的记忆是灾难
  
  水葫芦确曾给滇池带来过生态灾难。
  
  “当时草海开通了一条旅游航线,但整个草海密密麻麻全是水葫芦,船根本无法开动。”90高龄的杨维骏老先生,退休前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也是一位关心滇池的老昆明人,日前,他向本刊记者回忆了上世纪80年代前后,滇池水葫芦成灾的情形。
  
  据杨老讲,那时候,草海里面,除了水葫芦,几无其他水生植物可以生长,加之水葫芦密集水面,遮天蔽日,鱼、虫也难以成活。“水葫芦的根全部烂在草海里,湖水发黑,臭气熏天。”
  
  这种记忆并非留在杨老一人心里,在昆明乘坐出租车或者走访市民,一旦提起草海的水葫芦污染,人们的第一个表情像是立即闻到当年的臭气一样难堪。
  
  “昆明人对水葫芦的记忆就是灾难。”杨老解释说。
  
  公开资料显示,水葫芦又称凤眼莲,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但它在江河湖泊中迅速繁衍,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腐烂后污染水质,妨碍其他水生植物生长,造成生态失衡。
  
  世界各国亦多有关于水葫芦危害的感性描述,资料记述:“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出示的一份关于水葫芦的资料则显示,“水葫芦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国家环保部已把它列为首批最危险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实际上,上个世纪滇池草海生态灾难,正是水葫芦作恶的具体表现,近年,我国南方许多城市河流亦接连爆出水葫芦入侵。目前滇池正在进行的水葫芦“圈养”,就是为了严防水葫芦再度泛滥。
  
  当然,昆明之所以甘冒巨大风险投入水葫芦引种,官方显然更看好它的治污作用。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水葫芦是吸收水体中氮、磷能力最强的水生植物之一,在有效控制生长范围、做好管护、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化利用等的前提下,进行大面积圈养水葫芦,通过水葫芦生长吸收和浓缩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再通过机械化采收,制作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从而达到去除水体内源污染的目的”。
  
  水葫芦治污尚未获国务院最终批复
  
  尽管官方一再强调水葫芦治污的积极作用,并认为“圈养”可以预防生态灾难,但此次昆明强推水葫芦治污仍然遭到环境专家的种种质疑甚至反对。
  
  本刊记者日前获悉,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部门,已就昆明大规模圈养水葫芦提出系统性质疑意见。该意见已形成书面文件呈递云南省相关决策部门。
  
  本刊记者从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处获得这份名为《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存在问题》文件。
  
  该文件包括的三个核心论点为:湖内圈养水葫芦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滇池水质;圈养水葫芦生产成本过高;高盖度水葫芦圈养对滇池草海生态系统是个灾难。
  
  文件披露,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大量研究水葫芦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但时隔近30年,通过水葫芦改善湖泊水质的成功案例至今没有。
  
  文件论述指出,“滇池保护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水葫芦是外来物种,在滇池中大量繁殖必然挤占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不利于原有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稳定,危害湖泊的生态健康。”
  
  论述又称,“蓝藻水华爆发在湖泊中属于生态灾变,是湖泊的物质循环被大大提速,使原来应沉降的碳、氮、磷等物质在水体中循环,大量的光合作用,使水体中的碳高速富集,同样水葫芦的生长特点也会大大加快湖泊的物质循环速度,损害湖泊物质的良性循环。”
  
  这份文件最后提出警告,如果“人为在滇池草海高覆盖率、高密度大规模引入外来水生植物物种,将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不利后果和灾难”。
  
  据本刊记者了解,类似反对意见也并非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一家提出,自滇池水葫芦引种以来,包括昆明环保人士、网友等,亦不断通过网络等形式上书政府质疑水葫芦大规模种养。
  
  6月28日,《昆明日报》整版刊登《昆明为26平方公里水葫芦找“出路”》报道,报道全面阐述了水葫芦引种的“正确”,意在解释“很多昆明人都对上世纪60年代以来滇池水葫芦疯长的情景记忆犹新,前几年,有关部门还要求各单位负责常年和突击打捞、处置、清运草海和外海水葫芦,现在,滇池草海、外海及入湖河道内却种上了26平方公里水葫芦。”
  
  该报道算是对水葫芦争议的一次正面回应。
  
  云南省设有滇池水污染防治专家督导组,督导组由省、市级老领导和知名专家组成,是滇池治理的重要智库资源。尽管该组织内也有对于水葫芦治污的不同意见,但此次昆明决策并未详细征询督导组意见。
  
  “等我们知道的时候,已经全部种上了。”督导组一位核心成员日前跟本刊记者聊及此事时不愿涉及太多敏感内容,只表示,既然已经种上,现在很快就到水葫芦打捞期,“但还不知道打捞船在哪里。”
  
  对于督导组这一担心,滇池管理局未对本刊做详细说明,只透露,“一切都在按计划实施,不用担心。”
  
  督导组另一位重要成员透露,截至目前,有关水葫芦治污措施的提法,在昆明上报的滇池治理相关工作的“十二五”规划中确有提及,但是,“该规划还在等待国务院最终批复”。
  
  这意味着,在国务院批复之前,“危险的游戏”已经抢先启动了。
  
  (本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沙发
发表于 2011-8-6 12:45:27 | 只看该作者
急病乱投医形容这个应该可以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