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5
高级会员
|
风之末端:让昆明的文庙不再流浪
736年前,从昆明修建文庙动土的第一铲挖下去之时,昆明文庙就作为云南历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和符号伫立在这块红土高原上,任何人都不能忽视。
修建文庙的元代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是云南进入中央集权制之后第一任的“省长”。他希望通过修建文庙,让当时在中原地区具备了时代先进性的儒家文化在云南传播,推行教化礼仪,移风易俗,并发展云南的教育事业。
我特别要请大家注意的是,赛典赤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教徒,但他有着极其宽广的胸怀,对于儒家文化中对世俗风气、普及文化教育能够起到积极向上作用的一面有着很深的认识,所以下车伊始,在昆明修建文庙,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同一性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直至今日,昆明文庙,依然是中华各民族共荣共存,发展云南多样性民族文化的见证,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昆明文庙自建起来后可谓硕果累累,人才辈出。文庙的学长、官员亲自去“劝士人子弟以学”,云南少数民族,“虽爨僰亦遣子入学”,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更重要的是,由此云南民间产生了尊师重教、注重礼仪、推崇文化的风气,在云南各族知识分子中,儒家刻苦学习、修身治国、忠孝仁义的正确观念得到了弘扬和发展。
到了近代,昆明文庙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成为昆明市内一处占地面积广阔、传统建筑精美、绿化树木繁多的大型园林。但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儒家思想渐渐式微,文庙的庄严和庄重已不复从前。1932年,昆明文庙被改建成昆华民众教育馆。
教育馆里开设了民众阅览室、剧场、历史文物展览室、评书茶室,甚至笼养野生动物供人参观。老百姓到这里看书看戏,热闹非常。文庙从以前的只是“文化精英”荟萃之地变成提升普通老百姓文化知识和眼界的地方,标志着文庙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可是,1941年,日寇飞机轰炸昆明,被击落三架,其中一架较为完整的残骸被置放于文庙展览。观看的老百姓无不称快。1月29日,气急败坏的日寇大举空袭昆明,目标竟然就是文庙。昆明文庙彻底毁于炸弹。
轰炸中,文庙笼子里的几只狗熊跑了出来,警察不得不用枪击毙。当时供奉孔子木像的大成殿被彻底炸毁,但孔子的木像却巍然屹立,丝毫未损。直到现在,一听到日本人讲他们崇拜儒家学说,我心中都会记他们对全体昆明人欠下的这笔债。
之后的云南省民国**虽然一直说要重建昆明文庙,但总是“经费匮乏”。当时昆明人罗养儒曾愤怒地说过,那些官员们吃一顿饭就是几千元,却没有钱来建文庙!
还是到了解放后,被炸毁的文庙经过数次修整,重建了“桂香楼”,建起了“大众游艺园”和“昆明市群众艺术馆”。但始终无法恢复旧貌。
重建昆明文庙,近年来一直是昆明各界有志之士的呼声,我本人2005年也在网上发起过网络调查,广泛征求网友对重建的意见,大家都认为,重修昆明文庙,能够更加增强昆明的文化凝聚力,对于昆明目前着力打造的城市文化建设将是重要环节之一。
现在,昆明文庙的修复建设工作已经开始,这是符合全体昆明市民的利益和愿望一个喜讯。我希望,新建后的昆明文庙,所建起来的昆明市民族民间文化展示交流中心,昆明民族民间经济类非物质文化展示及交易馆、民俗用品展示交易馆等,不要成为目前商品经济大潮下的一个盈利性场所,让文庙回到给市民提供一个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场地。并在里面设立新时代下的儒学研究机构、一些昆明传统民间工艺传习机构,保护这个城市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始终相信,修复后的文庙,如同几百年前促进了昆明地区的文化一样,在我们今天建设文化昆明的新征程中,还将起到更大的作用。通过文化的力量,提升昆明的城市内涵,造就一个百花齐放、繁荣似锦的新昆明!
7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