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车友交流] 中国私家车将过亿 道路和环境或面临灾难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14:52: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私家车将过亿 道路和环境或面临灾难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近日,中国社科院一份《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去年中国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了20辆。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增速已经放缓,不可能出现几年前“井喷式”的增长,但由于国内汽车产销量都近2000万辆,未来汽车保有量增加仍非常惊人。
  
  该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王俊秀表示,去年,中国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了20辆。报告预计,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破亿,10年左右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
  
  王俊秀认为,汽车的限购和限行引发了汽车产业界的不安和反对,形成了增长和限制的矛盾。未来几年,将会出现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甚至一些三线城市汽车限制性政策密集出台的局面,“增长”和“限制”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年轻人易患“路怒症”
  
  如今路面上的很多驾驶者,将不良情绪发泄到无辜行人或其他驾驶者身上,这被称为“路怒症”。
  
  日前,社科院发布的汽车社会蓝皮书指出,调查结果显示,“路怒症”与驾驶者的性别、年龄、情绪、人格、环境等各方面有紧密的联系。年轻人易于高估自己驾驶技术,往往以负面态度看待法规。年轻驾驶人的控制欲较强,一旦这种乐趣受阻时,就比较容易患上“路怒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14:52:51 | 只看该作者
  [新闻观点]
  
  别急着为“过亿”辆叫好,拥堵的道路塞不下那么多的狂欢。当务之急还是多多关注道路建设和公共交通方面倾斜,不然有车的人也只能“望路兴叹”。
  
  [微言大义]
  
  张二伟f:中国私家车 破亿,看了这个新闻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等于说中国每13个人里面就有一辆车,换句话说 随便抓13个人 我就不是13个人里面混的有车的人,感觉自己太悲哀了。
  
  青年报:去年中国每百户家庭私家车拥有量超过20辆,10年左右将升至60辆;一季度中国私家车拥有破亿。但很多驾驶者将不良情绪发泄到无辜行人或其他驾驶者,称“路怒症“,汽车文化亟待提高,环保成为增长与限制平衡点。
  百里长林:现在上班总是迟到,空气越来越差,不想活了!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14:52:3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道路塞不下“私车过亿”的狂欢
  
  文/谢伟锋
  
  一个看似利好的消息,马上中国私家车就要破亿!想必国人不免热血沸腾起来,毕竟汽车保有量是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然而在高兴之余,笔者不禁有点“杞人忧天”,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十年之内每百户汽车拥有量接近60辆,那将是场怎样的“灾难”?
  
  早期汽车是身份的象征,现在则不然。汽车不是手机、电脑,每百人拥有量很大。单单就停放问题现在都成尾大不掉之势,更不要奢谈每百户60辆汽车了。中国不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地广人稀,如在内蒙、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还好说,东南沿海已有亿人大省,土地资源极其稀缺,而这里又是汽车最主要集中地,而且可以看到这些富饶之地在道路和停车位规划以及上是没有太多空间的,未来要考虑的问题不是“一车难求”,而是“一车难停”。
  
  汽车的好处咱们就不说了,但是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旦到了“过犹不及”的地步,就需要人们冷静下来思考再三。如今海量的汽车奔驰在城市各个角落,一些副产品也就随之诞生。就拿近日肆虐的PM2。5来说,您必定不陌生,看看街上执勤的交警都套上口罩了,这恐怕还是初级阶段,如果不有效治理的话,将来防毒面具上阵都不是没可能。
  
  曾有人感叹,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街头, 骑自行车的人比开汽车的人多得多, 而行驶的汽车多是小排量,就像20多年前的中国。是文明的倒退吗? 当然不是;是没有钱买汽车吗?当然更不是。欧州普通人收入比一般中国人高, 之所以“倒行逆施”放弃车轮上的享受,无非是用自己的行为来破解“人与车”的矛盾。
  
  该如何解决好出行这个大问题?曾经有媒体曾拿北京与东京的交通进行对比。北京汽车保有量大约是东京的一半多一点,同时市区面积远大于东京,但拥堵却比东京严重得多。在东京的交通出行总量中,地铁系统占据86%,小轿车出行仅占交通总量的11%。与此对比,北京小轿车出行占交通总量的比例是东京的3倍以上,而在日本小轿车往往是周末度假的出行工具。从现阶段来看,多多发展公共交通也许是最可行的法子,但是要让国人割舍那种莫名的汽车情节,又谈何容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