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育培训] 云南民族地区幼儿盼“双语”老师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0:5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一些布朗族聚居的村寨,孩子们回家后习惯使用的还是民族语言,学到的汉语由于没有好的语言环境,学习效果难以提高,许多孩子小学毕业写篇短文都很困难。”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教育局的同志告诉记者。

  记者日前在云南采访时了解到,在该省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任务十分迫切。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育的均衡发展。由于不通汉语,语言成为布朗族、拉祜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孩子学习上的“拦路虎”。

  云南迄今还有600万人口的地区不通汉语,普洱市镇沅县苦聪山的苦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群体。苦聪人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文化依然十分落后,长期不通汉语。苦聪山的孩子要进入小学后才能开始学习汉语,学习的方式是汉语、民族语共同进行的“双语”教学。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苦聪人的孩子小学期间在苦聪人聚居的学校读书,还比较不出太大差距。但初中到乡中学读书,就要与汉族或是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在一起学习,语言成了这些地区民族孩子学习上最大的“拦路虎”。各学科知识基础的差距一下就拉得很大,不少孩子产生了怕学、厌学的情绪,当地的辍学率也随之增高。苦聪山一名小学校长感叹说:“我们苦聪山的孩子,没有办法和其他民族的孩子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据记者了解,这样的情况在云南不通汉语的民族地区比较普遍,许多少数民族孩子小学毕业也过不了汉语关。语言没有解决,学科知识又如何掌握,教育教学质量又如何能提高呢?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采访中,当地许多教师建议,大力发展不通汉语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在最佳的语言学习年龄解决少数民族孩子的汉语问题。

  但在这些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学前教育发展步履艰难。一是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较少。即使办起了幼儿园,贫困又使不少当地百姓无法送子女入园。二是缺乏既懂汉语、又懂民族语的学前教育师资。

  以位于滇西的保山市腾冲县滇滩镇傈僳族聚居地为例,当地学前教育“双语”师资十分缺乏,不少民办幼儿园在管理、保育等方面还有很大不足。该镇的学前班、幼儿园,每月每名幼儿的学费是100至120元,生活费是90至150元,这对于当地少数民族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该镇中心校校长郭映蛟说,在傈僳族聚居村寨开办的学前班、幼儿园,因为老百姓生活普遍贫困,学费收不上来,教师工资都难以保证。

  当地教师和群众热切希望,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多开办一些公立性质的幼儿园,不断扩大学前三年教育的覆盖人群,并逐步实施免费教育。同时,可以利用校点撤并后闲置的校舍,开办幼儿园和学前班。在师资招聘上适当降低“门槛”,多招聘一些懂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后持证上岗。通过采取倾斜政策和加大扶持力度,让这些不通汉语的民族地区孩子,经过3年的学前教育,基本解决语言问题,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教育发展的成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0:54:04 | 只看该作者
可不是英语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