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5
高级会员
|
本帖最后由 昆明良民 于 2011-11-23 19:47 编辑
年底突击花钱:又到突击花钱时 岁岁年底“花”相似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年底突击花钱“潮声”袭来财政支出或破4万亿多年来,每到年底,政府部门都会出现突击花钱现象,几乎每到年底,中办、国办都要发文“严禁突击花钱”,但是,“年底突击花钱”的“潮声”年年“依旧”。年底突击花钱的时机又已到来——财政部可能在2011年第四季度“花费”刺眼的4-4.5万亿元,以确保政府合并预算赤字接近9000亿元的官方目标。
渣打银行11月2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今年四季度,财政部可能会突击花钱,以求得与年初制定的政府预算赤字一致,突击花钱的规模为4-4.5万亿元。渣打同时认为,今年年底之前,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在明年1月份之前降低存准率的压力很大。
报告认为,财政部资金可能不足以弥补流动性,因此年底之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增加。在2012年1月之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压力甚至会更大,因为该月贷款需求强劲,且2012年的中国春节在1月底,而在春节假期前,流动性通常会大幅紧缩。
报告预计,2012年官方贷款将增长8.5-9万亿元,但通胀展望仍然向好,非正规金融部门将去杠杆化,且决策者将希望从2012年第二季度起推动增长。地方政府投资工具将需要融资,项目需要重新启动,而银行仍是唯一的实际融资来源。
报告还指出,在目前整体利好的背景下,第四季度官方制造业PMI仍有可能下滑至50以下,这可能引发市场恐慌,但随着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应足以扭转中国的市场情绪。
年底突击花钱:又到突击花钱时 岁岁年底“花”相似 每逢年末岁首,不少地方或部门借“滥达标评比、乱表彰奖励”,大势挥霍浪费国家和集体钱财。“年底突击花钱”已经被舆论持续关注多年,财政部曾多次强调“要不断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防止年底突击花钱”。
各地各部门年底突击花钱其实只是一种财政支出现象,也许不会出现此类问题。现在年底突击花钱之所以成为一个绝对的贬义词,是因为在公众的生活经验常识里,它几乎总是成为财政资金浪费、滥发奖金福利乃至寻租腐败等的同义词。隐藏在年底突击花钱现象背后的财政支出低效率和财政支出违法性,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每到年底,中央不准突击花钱的“禁令”都要层层转发,再三重申,可年年强调,年年重演,其背后突显了制度层面的缺失与滞后。某些部门编制预算时一味夸大项目规模,执行过程又缺乏监督制约,使得年初拼命要钱,年底拼命花钱。
因此,有效遏制年底突击花钱,从上到下的各级都应该有所反思。同时,还要尽快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预算法规,强化预算监管,惟有此,才能跳出年末岁首突击花钱的怪圈!
值得一提的是,渣打银行认为,年末突击花钱的时机又已到来——财政部可能在2011年第四季度“花费”刺眼的4-4.5万亿元,以确保政府合并预算赤字接近9000亿元的官方目标,这样2011年全年开支可能超出初始预算约19%,接着如往年这个时候一样,财政部将可能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悄悄签发一份新的预算,以允许其支出更多资金。
年底突击花钱:又到突击花钱时 岁岁年底“花”相似 今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财政部已经轻松完成了全年的预算收入。铁定的大量超收收入加上预算内还没有花掉的大笔预算,让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两个月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饱受诟病的年底突击花钱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多年来,每到年底,政府部门都会出现突击花钱现象。由于我国财政预算体制上的问题,预算批准时间较晚,资金支出到位也需要一个过程,当年的预算的钱又必须在当年花掉,从而造成了财政支出在年底“翻跟头”,大幅度向上飙升。针对这一情况,几乎每到年底,中办、国办都要发文“严禁突击花钱”,但是,“年底突击花钱”的“潮声”年年“依旧”。
财政收入增长的主、客体不允许突击花钱。据财政部消息,今年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90851.68亿元,超过全年预算的89720亿元。毋庸置疑,高增长的财政收入保障了国家对可支配财力的需求,然而高收入的背后,是纳税人的苦不堪言,据人民网消息,一些中小企业一半的利润缴了税费,中小企业老板感叹,做梦都盼着减税。但是,财政部部门又表示,我国人均财政收入水平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66美元,世界排名在百位之后,仅为部分发达国家人均财政收入的8%左右。可看出:一方面高增长的财政收入对纳税人犹如杀鸡取卵已不堪重负;另一方面财政需求上又嫌人均纳税太低,不能保障对民生的预期希望。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却使纳税人和财政部门都很受伤,也就说明了财政增收来之不易,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是血汗钱就应投入到改善民生的刀刃上,而不是用于为了“花完预算”就“买贵不买对”毫无节制的挥霍上。
其实,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在于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而是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效益的问题。我们在看到各级政府年底突击花钱的同时,“看病贵”、“上学难”等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地方都存在社保基金缺口及养老账户空转的问题;地方政府的债务还超过了10.7万亿元……政府的钱不是花不完,而是有很多地方没有花到位。如果只是简单地避免年底突击花钱的观感问题,无疑是掩耳盗铃。
年底突击花钱:又到突击花钱时 岁岁年底“花”相似 年底突击花钱,并不是我国特有的财政问题。《环球时报》曾以“全球难禁年底突击花钱”为题,对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类似的问题进行了报道。虽然国外民众对年底突击花钱也很厌恶,但也屡屡解决不了。可国外的重点,没有放在现象本身,而是强调“花钱”的去向,如德国一位联邦议员用“剩余”的办公费给自己买了一款苹果iPad,被告上了法庭;在当年加拿大多伦多市议员选举中,一位议员就因为“花钱大手大脚”被选民“用脚投票”了。
话说回来,年终能够突击花钱,特别是可以“乱花钱”,说明政府是有余钱的,相比之下,不少百姓阮囊羞涩,遇到“年关”却会感到难过。这种“国富民穷”的情况,是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政府的余钱应尽量投入到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中去,用以改善民生,造福百姓。如在这方面“突击花钱”,就不仅不会被物议为“乱花”,而且会成为人们所赞赏的“花”。
综如上述,有效解决“年终突击花钱”特别是“乱花钱”,既需要改革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公众对财务的监督,同时也需要提高官员的德性,能拥有爱民情怀,一心一意“甘为孺子牛”。如此,年底的“乱花”有望不再乱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