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的春城夏季至秋,暴雨、大雨,以及阴霾细雨,春城逢雨渐成泽国,随着城市圈的扩大,我们 昆明人或许也要品尝着现代化带来的副产品吧。下面就说一说老昆明,也就是还在是灵龟城时候的水事。
一、昆明建城的水文堪舆选址
明代昆明城的建设是在当时堪舆大家汪湛海的主持下进行的,营造颇具一番匠心,其设计巧妙堪与北京的八臂哪吒城(传刘伯温营造)、新疆克斯八卦城(传丘处机营造)等相提并论。旧称昆明“三面湖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滇池岸边浑如锦,春城四季满鲜花”。南边就是曾经烟波浩渺的滇池了,分别收容东边的金汁河和盘龙江青龙位南流的阳水,西边玉案山水和进耳山水白虎位自东南与滇池相通的阴水。其中:盘龙江至城东南官渡一带折向西为玉带河,分一水西流为永畅河,旧时向北与护城河相通;北来之水遇金马山东折,回环之后,继续向南向东流向平坦宽阔的城南,注入滇池。这样“城四周诸山左旋自西而南而东,诸水右旋自东而南而西”,处于巽位的上水口和碧鸡关扼住西北而去之水形成的下水口相互呼应,合为门户,形成上佳的水文生态环境。而昆明北边的主山长虫山挡住北来风沙,并依照玄武垂首之势,向南绵延成商山、螺峰山、五华山、祖遍山,再辅以东边的鹦鹉山、金马山,西边的玉案山(棋盘山)、进耳山(笔架山)、太华山等的屏障作用,与水文环境形成中间干燥但周边水流环抱的宜居生态环境。
这样的选址,奠定了昆明成为滇中首善之城的地位,但也形成了如果规划和治理不好,水利也会成为水患的隐疾。
二、昆明历史上的水患和治理
元以前,昆明的承华浦(现龟背立交桥处)、潘家湾等都是滇池的港湾,滇池水涨时,淹农田,毁民房,“夏潦暴至,必冒城廓”。昆明水患治理,始于元代, 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治滇驻昆明时,遣“役丁夫二千人治之,泄其水”,挖海口,舒畅水通道;在昆明城南筑西抵黄瓜营,北至螺蛳湾,南接马洒营的南坝,防止东边盘龙江的水溢,拦堵洪水。而昆明城西南的西坝筑于明初,主要防止雨季滇池水因水位高的漫淹。现在西坝和南坝两个地方都演变为地名了,另如:王家坝、摆渡村、船房、潘家湾、螺蛳湾、明波、海源、水晶宫等地名同样是昆明水患和治理在历史上留下的遗迹;但遗憾的是曾经有水的地方,早就大都干了,如翠湖九龙出水的旧观不在,昆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前瞻性和生态性有待商榷。
下面是方苏雅照片中的盘龙江状况。
三、昆明现存的注明水历史文化传说遗迹
既然昆明历史上水患多,自然就会在水的历史文化方面留下许多遗迹,除去水文观测站等科技型的不说,这里主要说下两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是东西寺塔上的金鸡。善良的昆明人把水患归咎于龙,认为只有诸龙不作祟,才没有水患,让流着蜜和奶的沃土五谷丰登,于是东西寺塔塔顶四角有了四只铜制的金鸡,实际上这是大鹏金翅鸟,是“天龙八部”中的迦楼罗。佛经里说,迦楼罗专吃孽龙,是镇水患的护法天神。有了东西寺塔上的迦楼罗,就可以威慑妄图兴风作浪的诸龙。二是古幢镇蛟的传说。明代地方志说地藏寺经幢“故老相传,以镇毒龙”,古幢圆鼓形基座上有八条龙,在幢座与幢身之间的界石上,有阴刻的《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宏誓愿》,其上依次有迦楼罗、飞天、金刚、天王、菩萨、薄伽梵,这是人们将水患归因于毒龙,将其压在经幢的最下层,用经卷和佛像镇压,在心理上满足的表征。
下面是东寺塔上的迦楼罗和地藏经幢塔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