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云南旅游] 如果你来云南想找个古镇发呆,就来吧!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7214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9:3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大理云龙县诺邓村
世上真有什么地方能抵御岁月变迁,时光侵袭么?地处滇西北大山深处,那座名叫“诺邓”的白族村庄,就在滔滔的历史洪流中保存了千年不变的面貌。她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城西北面的山谷中。由于自唐代南诏时期开始,1000多年以来“诺邓”这个村名一直没有改变,因此她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诺邓村旅游资源丰富,村中现存大量的明、清建筑和玉皇阁道教建筑群、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淳朴的民俗民风和秀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盐井文化构成了诺邓村独特的旅游资源。
周围的风景名胜区和文化古迹也很集中,有天池自然风景区、天然太极图奇观、虎头山道教建筑群、顺荡梵文碑火葬墓群及被誉为记载着云龙县历史变迁的“桥梁博物馆”古桥梁等。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外旅游品牌推广旅游推广峰会,诺邓村被推介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
二、大理沙溪古镇
沙溪位于大理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两者之间的纽带,沟通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主要途经地之一。
三、曲靖会泽县娜姑镇
从会泽县城西北行,有一条经娜姑、云峰、蒙姑(今巧家县蒙姑镇)渡金沙江,再经四川会理、会东、西昌而达成都的“通省大道”,是云南昆明与四川成都之间的一条捷径。自云峰至蒙姑,全是高山险峻的路段,时有马匹滚伤摔死,被马帮驮运业视为畏途。更为险峻的是一段在悬崖峭壁间凿成的约1公里长的隧道,这条隧道内宽1.5米,高两米余,全在悬崖中穿行,整个工程全以人力和原始的锤凿进行,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劈山开路的勇气和艰苦精神。这段隧道的开通,为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交往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四、景洪勐罕橄榄坝
橄榄坝位于408"target="_blank">西双版纳景洪市区约35公里的澜沧江东岸,是个平坦坝子,一片森林茂密的绿洲。
橄榄坝海拔530米,是西双版纳最低的坝子。澜沧江蜿蜒而过,到处是一片浓绿,具有浓厚傣族建筑风格的佛寺,一幢幢竹楼民居,挂映于绿荫丛林和奇花异草之中,密林里珍禽异兽和睦相处,展示出一派迷人的热带自然风光。
橄榄坝傣族称“勐罕姆”。在橄榄坝,曼松满(花园寨)和曼听(花果寨)是两个比较大的寨子。每个寨子都有典型的缅寺佛塔和传统的傣家竹楼。楼前楼后遍种椰子、槟榔、芒果、油棕和荔枝等。寨子周围有很多铁刀木树,这种树砍了又发,越砍越发。铁刀树作为烧柴,可以保护当地其他森林资源。曼听是游人最多的地方。由4个村落组成,以篱笆为界,除村落风光外,还可观赏佛寺中的大佛和高5.6米的白塔,曼听公园和曼听村落、曼听佛寺连成一片。
橄榄坝是开屏的“孔雀尾巴”,美丽的傣族村寨,就象装点在孔雀尾巴上艳丽闪亮的羽毛。整个橄榄坝就是一个热带的天然大花园。
五、腾冲和顺乡
腾冲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流连忘返,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
六、建水团山村
团山村位于建水县,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子里隐藏着一个颇具规模、历经600年风雨仍保存完好的汉族民居,这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实属罕见。明洪武年间,江西鄱阳县名叫张福的商人,把生意做到了临安(建水),看中了县城外土地肥沃、风俗醇美的张宝石寨,于是在此安家,繁衍子孙,成为巨族。
七、临沧鲁史镇
鲁史镇地处云南凤庆县境东北部,位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中间,有“夹江”之称,距凤庆县城84公里,南面和小湾镇隔江相望。全镇居住着汉、彝、苗等10个民族,是著名的“茶叶之乡”。
鲁史,原称“阿鲁司”,历史上一直是顺宁府、县设于澜沧江北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所在地。凤庆县城和鲁史镇都坐落在茶马古道向东南亚延伸的要冲上,是蜚声中外的“茶叶之乡”。鲁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宽,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现在鲁史镇的金鸡村尚遗留有百珠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长着三千多株野生茶树。
八、普洱孟连娜允古镇
娜允古镇位于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城,是中国至今还保存着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已被列为傣族历史文化名城。娜允古镇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娜允即傣语内城的意思。娜允古镇的房屋是傣汉两个民族不同风格合璧的建筑群。
从古代至近代,孟连历代28任土司,统治达660年,随着土司统治的延续,娜允古城也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扩大,形成了宣抚司统治区(孟连、澜沧、西盟等)方圆数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
九、楚雄石羊古镇
楚雄大姚县白草岭重叠的山峰下有一座云南历史文化名镇——石羊,又名“白井”。石羊有古老的宝塔、整洁的街市与纯朴敦厚的民俗。镇上辉煌的孔庙建筑群和庙内端坐了数百年的孔子铜像让人们沉思惊叹。
石羊孔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初年,历经600多年的风雨,以大殿为主体,另有朱子阁、诵经阁、乡贤祠、月拱桥、大理石壁画、石刻等,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建筑古雅精密,整个寺庙层顶均用黄、红、绿三种琉璃覆盖。门雕花草玲珑别致,龙凤狮虎,花鸟鱼虫,松柏藤葛,彩画工整,栩栩如生。庙内的孔子铜坐像,铸于康熙年代,历经9年完工,高2.3米,净重2.5吨,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最大的孔子铜像。
十、楚雄禄丰县黑井古镇
黑井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
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盐业的发展,使黑井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云南的财政税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富可敌省"的滇中经济重镇,从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十一、昆明官渡区官渡古镇
官渡区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是滇文化发祥地之一。南诏大理国时期,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官渡古镇在昆明市东部约5公里。古镇内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
古镇的“金刚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早建造、保存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创建于明天顺元年,建在一堆螺蛳壳上。当时没有水泥,为了建造此塔,采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打下几百根沙松桩固定后,再用糯米饭和糯米汤拌红土作垫层,一块一块地砌上塔石。据说当时官渡古镇千家万户的糯米都集中用尽。
十二、云南驿古镇
在滇西高原与滇西横断山脉相交的祥云县是云南之源,被称为“古云南”和“小云南”。境内的云南驿,至今仍保存着云南省中“云南”的原称。祥云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桥头堡,也称古云南,境内有一颗镶嵌在西南古丝绸之路上的耀眼明珠———云南驿。“云南”二字正是源于此。
祥云的“云南驿”一名,保留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彩云现于白崖,遣使迹之至此,及置云南县。”自公元前122年至今的2000多年间,有史可考的“彩云南现”不下10余次,盛有“彩云之乡”的美誉,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十三、贡山县丙中洛乡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最北端的县。丙中洛乡被称作怒江中的“桃花园”。从县城丹当出发,沿怒江北行40多里,就是云南和西藏交界的丙中洛乡。
千里怒江从西藏境内一路而下,流经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时,由于绝壁阻隔,江流猛然向西突转,流出三百多米后,又被丹拉大山的陡坡挡住,江流再次转向南方。江水咆哮,气势磅礴。江流的大回环,在峡谷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半圆形大湾。湾上的台地高出江面约五百米,平坦开阔,三面环水,风光绮丽。往北4公里,就是贡山最北端的丙中洛乡。出境就是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地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咆哮而下,贡山是“三江并流”的最狭窄点。自西向东二江(独龙江、怒江)三山(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纵贯全境。
丙中洛是怒江流经贡山的第一台地,这里田畴密布,村庄毗连。是怒江峡谷难得见到的开阔地带。丙中洛乡主要居住着怒族、藏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
十四、玉溪通海县秀山镇
秀山镇
通海县城临水依山,前有杞麓湖,后有秀山,城镇居于中间。城周围波光澄碧,群峰列翠,点缀成一幅精巧秀丽的山水图卷。
秀山在通海县城南面,有“秀甲南滇”的美誉。全盛时期寺庙多达百座,至今留存万寿台、普光寺、紫光阁、清凉台、涌金寺等明、清建筑20多处,掩映于万绿丛中。山上的殿宇建筑,因山势而立,紧凑集中,张驰得当,既相对独立,各具一格,又相互呼应,组成绚丽统一的建筑群。
涌金寺位于秀山顶峰,创建于宋代,是秀山上规模最大、年代古老的建筑。高朗轩敞,山门前为一石砌平台,登上平台可远眺杞麓湖,波光粼粼,田畴平展。进入寺门,正中为“秀山古柏阁”,阁内悬有通海著名书法家阚祯兆所书匾额“千峰翠”。寺内有宋柏、元杉,古柏苍劲,香杉荫森,四五人才能合抱。
清凉台建筑群始建于晚唐,后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在秀山中部,寺前浓荫密蔽,远处湖水依稀,寺后山峦高耸,凉风徐徐。入门左转,进入“小西天”,乃一庭院,花台盆景,芳菲争妍。往北是宽敞殿堂,堂外为木质长廊。正庭再往东,步入“武侯祠”。祠内庭院中有一株大杏树,如巨伞长臂,绿荫覆地。
十五、建水临安镇
滇南建水,旧称临安,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称。据明万历年间成书的《滇略》记载;“临安之繁华富庶甲于滇中”。民谚中有“金临安、银大理”的说法。
建水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建于元代的建水文庙,明代的建水东城门朝阳楼,建于清代的双龙桥,均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建水城文庙北街的建水文庙,建于元泰安二年。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占地114亩。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仿曲阜孔庙的建筑风格建造。主要建筑有相对称的一正殿二庑二堂二阁三祠八坊。保存完好,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庄严肃穆。文庙正殿“先师庙”,殿前悬挂“先师庙”三个鎏金大字,笔力遒劲雄浑。正殿由二十八根大石柱支撑,柱高五米多,用整块青石凿磨而成,每根石柱重约万斤。其中撑持在左右屋檐的两根“石龙抱柱”,精工雕镂成龙腾祥云状。大殿二十二扇木屏门上,镂刻出近百飞禽走兽,工艺精巧,栩栩如生,为屏门珍品。殿壁的石碑上,有“扁鹊图”、“围猎图”、“歌舞图”、“杂技图”等等。殿前有高大的铜香炉一座,炉上铸有无数条大小游龙,腾云飞跃。庭中古柏后有一对石象,背上驮着五尺高的青铜花瓶。文庙共有六进院宅,纵深六百二十五米。进入高达九米的“太和元气”坊,有一潭碧波,是占地四十多亩的“泮池”。椭圆形的池中有一半岛,岛上有“思乐亭”倒映湖中,过去曾是建水十景之一的“学海文澜”。向前,到“洙泗渊源”坊,墙边有明清时代的雕刻二十余块,是研究滇南史的宝贵资料。文庙西有参天古木,仔细辨认,是两株树共生,一株是柏树,一株是榕树,榕树主干紧紧缠抱柏树,竟连理同根、合而为一了。相传此树为元代种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