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路上的古玩店 护国门 护国路 护国路北起长春路(现人民中路),经南屏街东口,南至金碧路,为纪念护国运动的功绩,1919年1月,昆明南城墙靠东一段被拆除,修建了一座三孔拱形镂花大铁门,称之为“护国门”(俗称小南门),并在城门外的护城河上建造了双孔石拱桥——护国桥,同时,将连接护国门和护国桥的绣衣街加宽改为石砌马路,取名“护国路”。 今天小编重走护国路,桥下偶遇几位拾荒者正在桥洞里打牌,桥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在很多老昆明人的记忆中,这护国门、护国桥、护国路都承载着一段辉煌的历史与难以磨灭的回忆,虽历经百余个春秋,这些“护国”建筑却遭遇到不同的命运:护国桥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护国路淹没在城市街道中,护国门则悄然藏于闹市。小编随机询问了十个路人,仅有一半的人知道“护国”建筑与护国运动有关。 如今的护国路与其相邻的南屏街和宝善街相比,显得相对冷清一些,护国路上开玉器店的李先生表示,“现在的护国桥只有桥拱背后刻有的‘民国八年孟夏月建’字样还能寻到点老桥的痕迹,而护国门所在的小广场已经变成了专门停放电动车的停车场。” 宝善街 宝善街上的建新园 宝善街 宝善街西段在历史上是南门外商业最繁荣的街道之一,因跨护城河上一座石桥,桥上为珠宝玉器交易市场,得名珠市桥,街道被称为珠市街,也有一种说法是因四川人在此卖燃料“珠子”得名;东段是南校场,是驻军练武行刑之地,民国年间曾沦为流氓、娼妓、赌博之地,1937年后,南校场形成街道向东发展,以盼望改变此地腐朽面貌之意,得名宝善街。1940年东西两端谐音统称宝善街。 如今的宝善街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是人山人海,齐街的各种精品小店、祥云美食城、众多KTV酒吧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宝善街上的南屏电影院也许只有老昆明人记得了,那是抗战时期昆明建成的一座最为现代化的影剧院,也是西南地区最早的一座现代化的专业电影院,它历史悠久不说,也始终代表了浪漫典雅的建筑方式。 而现在宝善街上依然保存的老字号也只有建新园了,这里的米线似乎比任何地方都要好吃一些,几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甚至一到饭点就会看到不少人端着米线,站在人行道上开始吃的景象。 靖国路 靖国路上的老小区 靖国路 靖国路北起顺城巷,南至金碧路,后人为纪念张勋复辟,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唐继尧在滇响应并通电全国,成立滇黔川靖国军,任总司令,出师护法的壮举,将三节桥改名为靖国桥,街以桥名,桥附近居民区和村落统称靖国新村,随后街道取名为靖国路。 从金碧路进入靖国路,“国防花市”掩映在树枝间,从名字可以看出此前靖国路上的店铺主要以卖花为主,而早前的国防花市和昆都花市、尚义花市并列,但慢慢地,国防花市已逐渐没落,仅存几家较小的花店。 如今的靖国路两侧都为居民楼,路上停满了私家车,两侧的行道树以法国梧桐和蓝花楹树为主,行走其中让人感觉像是闹市区外的世外桃源,靖国路中段偶有几家煎卖油香的小店,虽然店面简陋,但味道纯正。 北京路 北京路夜景 北京路 “北京路”是在北京吗?其实,昆明也有一条“北京路”。北京路原为太和路,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云南从此有了出省铁路,此路两端都是火车站,取“边疆连北京”之意而得名。 北京路连接南北,承载着重要的交通集散和综合服务功能,其沿线有很多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如昆明火车站、东风广场等。然而前些年,她却成了昆明人“吐槽”的对象:坑洼不平的路面、无休无止的堵车、下雨就淹水、天晴又扬尘……北京路也深感“冤屈”啊。2013年12月20日,“春城第一大道”——北京路实现全线贯通,它终于“扬眉吐气”了。 结合铁路博物馆和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在北站下穿隧道安装滇越铁路历史文化浮雕和“人字桥”栏杆,增强文化气息;引用云南特有的“孔雀”和昆明市花“茶花”元素,对路灯进行独创设计,今天的北京路不仅传承着历史文脉,还不断推动着沿线的快速发展,透过北京路,我们看到了更美的昆明。 三市街上的“忠爱坊” 柏联广场 三市街 三市街的魅力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商业形态,这个地段寸土寸金,无论是房价、商铺价格都相对较高。 “忠爱坊”是三市街最吸睛的建筑,老昆明人看到它能追忆起无数精彩的故事。 过去,人们购物首选三市街,昆明百货大楼、柏联广场等在此聚集。如今,虽然商场越来越多,三市街却没有失去往日的繁华,它依然是昆明最热闹的地带。
金马坊 碧鸡坊 金碧路 金碧路最早叫新城铺,在明清时期即已形成,与昆明南北中轴线三市街的南端丁字形交汇,十九世纪初金碧路因地处交通要道而繁华起来。 提起金碧路,金碧路上景点——金马碧鸡坊就不得不提了,金马碧鸡坊是游客到昆明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金马碧鸡坊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二坊相隔约数十米,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与忠爱坊鼎足而立形成“品”字三坊。走在金碧路上,尤其是金马碧鸡坊一带你会看到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抬着相机正记录下昆明的美景。 南屏街上老昆明民俗民情雕塑--“照相” 南屏街 南屏街 南屏街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南屏街都是昆明的金融、商业和娱乐中心。南屏街西起东风西路,东至东风东路。据载,在抗战时期,以南屏街为中心,包括护国路、金碧路在内的街区里金融机构多达48家,有昆明“华尔街”之称。1965年南屏街曾改名为东风路,1982年恢复为南屏街。 如今的南屏街早已成为一个城市橱窗,她展现着昆明的历史、文化、风情,并成为商业交流中心。步行街的艺术设计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其中在4只巨大的“通气柱”上将镌刻来自云南先贤的格言警句,在过去老城墙的位置相对应的街道上象征性地设置内容为“云南十八怪”的景观墙。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近日公园大花园被拆除的原址,一个100平方米的地浮雕成为一个罕见的“城市景观”。一幅老昆明地图地浮雕镶嵌在昆明的传统中轴线上。10米×10米的地浮雕,在其中的花岗岩上镶嵌出“老昆明地图”,根据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老昆明城区地图(绘于清末)设计制作而成。“遛鸟”、“挑水”、“照相”、“卖吆喝”、“跳海牌”5组雕塑活灵活现地反映了老昆明的民俗民情。
南强街上的石牌坊 南强街 南强街 说起“南强街”这个名字,小编想很多人都会问:“南强街在哪?”可是我如果跟你说南强街西至三市街,东连护国路,柏联百盛广场与同仁街中间那条街就是南强街,你一定会恍然明白这是条你曾无数次走过的街道。 南强街形成于1926年前后,因近原南校场,故得名南教街;1949年前,这一带赌博者、小偷、流氓较多,后为唤醒民众,希望此街的人自强起来,改名南强街沿用至今。 在过去南强街对于喜欢小吃的昆明人来说是必须去之地,因为这被昆明人称之为“昆明美食一条街”可以说是昆明的城市名片之一。炸洋芋、冰稀饭、豆面汤圆、罐罐米线、豆花米线、烤豆腐……南强街是外地游客体验昆明小吃的必到之处,也是昆明市中心有口皆碑、物美价廉的饮食首选之地,“南强街=美食=小吃”。有游客甚至说“没来过南强街吃小吃,就是没来过昆明。” 今天的南强街与往日的喧嚣相比更多的是一份宁静,南强街躲在昆明繁华背后,闲庭信步般慵慵懒懒,终于脱去了匆匆行色,如同享受着世外桃源一般的有限时光。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几经变化的昆明中心,南强街依旧延续着她独特气质。 顺城街 顺城街上的老字号“映江楼” 顺城购物中心 顺城街 顺城街,名始于明初,因系府城外沿南城墙通往小西门的石铺小路,故名顺城街。清代,东段名打带项、中段名顺城街、西段名烧珠桥,后统称顺城街。 以前的顺城街街道狭窄,两旁的房屋破旧、简陋。但是对于小编来说,顺城街却有着儿时美好回忆。因为它地处昆明市中心,小时候周末常常与父母在这一带逛街,一逛就是一整天,逛累了就到顺城街上吃好吃的,街道两旁有许多饭馆,当街还有烧烤卖,一边吃饭一边看外面的灯火逐渐点亮街市,卖烧烤的开始生起炉火,街上弥漫起炭烟和烤肉的味道。当然,这条街的特色还要算街道两旁琳琅的饭馆基本都是清真饭店,所以当时顺城街也被称作是清真饮食一条街。 现在的顺城街已成为昆明市中心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中央商务区,王府井百货、IMAX影院、百老汇剧院、星巴克等知名商业品牌纷纷在顺城购物中心抢滩登陆,你也可以看到“映江楼”“小刀鸭”这样的老字号。 也许,老人们时而还是会怀念那条位于南城墙外、窄窄的、喧嚣的顺城街,而对如今的我们看到是一群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顺城购物中心大步穿梭,青春的气息随着时代的列车扑面而来时,会恍然发现,这条老街正变得更加年轻、时尚、充满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