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鱼是大理的名菜。酸、辣、鱼,简单的三个字,如同点穴手法,指向明确,言简意赅,道破这道菜的精髓。想做成地道的大理酸辣鱼,可是有独门秘招的!
独门秘招一:酸 大理的酸料虽然以醋酸为大宗,也有很多果酸。从用酸的原料上,酸辣鱼逃不开木瓜和梅子(炖梅)。
木瓜又分为新鲜宗和风干宗,听起来就像各种流传久远的宗教、帮派,在站稳脚跟后发展过程中的开枝散叶。虽然木瓜容易保存,但新鲜的总没有切片晒干的好收拾,大伙吃到那些半圆或者圆形,黑乎乎的酸料,十有八九就是干木瓜。
炖梅的酸中有柔,回味悠长,这也许就是时间的秘密,以及转换的魅力吧。木瓜毕竟还是干猛路线,就像年轻人喝酒的一往无前。
如果江湖救急,酸味全部用酸醋也还算过得去。但千万别用酸菜、糟辣子、泡萝卜、酸汤,这些云南常见的酸料在大理酸辣鱼中是歪门邪道。
独门秘招二:辣 糟辣子这个既是辣料,也和酸料沾点边的食材,被严格关在大理酸辣鱼的大门外。一同被排斥的还有小米辣这个被定义为“寡辣”的著名辣味,以及众多没有辣味、空有皮囊的水果辣椒。
应该说,酸辣鱼的辣料是众多佐料和手法中比较统一,争议不大的一环。大理酸辣鱼的“辣”字写起来很简单,干辣椒面而已。
大理人为了保障酸辣鱼的力道,多数家庭习惯自制辣椒面。如果是在有院子的农村,经常看到阳光灿烂的日子,人们对着半人高的铁舂臼,拿着齐胸高的铁棒制造鼓点,不是舂辣椒面就是弄花椒面——后者也是酸辣鱼的重要佐料。白族人的谐音中经常说,吃鱼要“气气搞搞”才过瘾。一来说的是要够麻、够辣才爽口,二来指的是大家要亲亲热热才舒心。
独门秘招三:盐 除了花椒,配合辣椒的还有盐巴。重口味的大理人,在酸辣鱼中非常强调“三多”:盐巴多、辣椒多、花椒多。差一样,就会被评价为“嘴里淡出鸟来”,功亏一篑。
如果盐巴少了,白族话里有一句俚语就派上了用场——“盐少辣椒多,辣得吹口哨”,适用于每个辣得不亦乐乎的酸辣鱼场合。如果辣椒少了,这道菜就会黯然失色。辣椒放到什么程度基本够?整个锅面红彤彤一片就差不多了,千万要舍得。
独门秘招四:鱼 大理江湖湖泊众多,有很多独一无二的水族,比如弓鱼、油鱼,但它们却没有出现在酸辣鱼这道大理首席鱼味中,反而是放之四海皆有的鲫鱼成为优选。
鲫鱼肉质嫩,口味鲜,微微回甜,这一点大家都爱。但双刃剑的另一面是鲫鱼刺多,而且是小刺多,手艺不精、心急冲动的人容易中招,因刺废鱼,鲫鱼常常因此被打入冷宫。
大理人不管,就是喜欢吃鲫鱼,而且将个头小一些的列为首选,认为更香更甜,大个子的往往被认为是二等品。这也意味着要躲开更小的刺,技术要求更高,中招概率更大。长期的锻炼,使大理人的吃鱼技能明显要高一截。
独门秘招五:烹饪 烹饪顺序:见过最多的是冷水、生鱼法。鱼和水一起下锅,中途除了加佐料,不动鱼肉分毫。另一种是涨水、熟鱼法,据说流行于喜洲附近。
家中一般用生鱼法。在祭祀的时候,鉴于要在祭品生、熟两种状态都要分别供奉,往往油炸了鱼,然后才顺势采用熟鱼法做酸辣鱼。清明节扫墓的时候,吃的全部是先煎后煮。
炊具:最受欢迎的是大铁锅和木柴的搭配。白族农家中,现在还有不少使用大铁锅烧柴做饭,煮出来的鱼更入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