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中有哪些常见误区?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患者常常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直接影响疾病的疗效,甚至导致患者发生意外。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供病者警戒。 1.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这种做法往往是不可靠的,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的患者,他们对高血压已产生了“适应”,所以即使是血压明显增高,患者仍可不出现任何不适觉。这就可能延误治疗,严重地威胁患者健康。 正确的做法是:高血压病患者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如1—2周,至少需测量一次血压。 2.用药不规则,断断续续服药 患者有时服药,有时停药,不能持之以恒地治疗导致血压不稳定,甚至一个时期内使血压处在较高的水平。须知,持续高血压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正确的做法是: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3.血压一下降,便立即停药 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即服药一停药一服药,结果导致血压出现升降波动,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且由于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师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如增减药物品种或服药的剂量,而不要自作主张断然停药。 4.长时间服药而不定期复查血压 由于种种原因(如嫌麻烦、就诊困难、工作繁忙、出差等),不能定期测量血压,一味“坚持”服药,此即为“盲目治疗”,也会使得血压忽高忽低,或者产生不适感,并且也易引起副作用和耐药性。 正确的做法是:定期测量血压,按血压的高低与全身情况决定用药种类和用药剂量。 5.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治疗 高血压多属多因素造成,因此治疗也必须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否则往往治疗不满意,或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治疗高血压,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清淡、少盐,避免紧张和情绪激动,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减轻体重等。 6.认为降压药属于“对症药”,服不服药没多大差别 在高血压的病因中,除5 010左右的患者可通过手术等方法根治外,90%以上的患者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即原因不明的血压)。如前所述,长期血压增高,其本身即可引起心、脑、肾损害,而将血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减少和推迟器官的损害,延长寿命。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认清降低血压的意义,积极控制高血压。 7.盲目长期服用一种类型的降压药服药只是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不讲究实效。不少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出现药物副作用。此外,不同的患者,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果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血压仍处在增高的情况下,就是“无效治疗”,将对患者带来危害。 正确的做法是:在医师的指导下,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并真正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8.不求医,自己购药治疗 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适应证和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高血压的合理治疗,需根据全身情况选择最佳药物(理想药物应具备高效、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价廉等特点),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己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也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 正确的做法是:先经医师诊断,做必要的器械和化验检查,主要包括心、肝、肾等功能的测定结果,然后进行合理的治疗。 9.血压只是偏高,自认为不值得治疗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18. 6/12.6千帕(140/95毫米汞柱)以上,即可认为患有高血压,但部分早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处在标准的边缘,因此往往不被重视。事实说明,这种轻度高血压同样对机体会产生危害。 正确的做法是:除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外,还应给予包括药物(不一定是降压药)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当然选择何种药物是值得推敲的。 10.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涉及到心、脑、肾。为此,偏高的血压,有利于这些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患者的内在情况,而一味要求将血压降到正常水平(或者年轻人所具有的标准血压),势必影响到上述脏器的功能,因此反而得不偿失。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患者的年龄,脏器所处的功能情况(主要参考心、脑、肾),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昆明最好老年病医院】昆明夕阳红老年病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