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5
高级会员
|
云南昆明X-MAN学园:超心理学实验室探秘者寻找超自然证据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有两根火柴似乎很活跃,很顽皮,它们在隐形空间里到处飞,一会儿从小张同学的眼前飞过,一会儿又飞到高空,躲避着小张同学的扑打。其中一根小张同学认得它,说它就是刚才钻进我耳朵里的那根火柴。它们成双成对地飞。小张同学说,它们飞到了书柜上钱学森照片的上方。我正好站在书柜的旁边,就伸出手,朝照片上方猛地横扫过去……”
这一幕并非出现在《哈利·波特》的魔法学院里,而是在一篇名为《意念移物与隐形空间——昆明超心理学实验室纪实之一》的网文中。作者宫哲兵记述了他2011年10月22日考察该“超心理学实验室”的情形。
跟随这一线索,记者在昆明找到了这样一群所谓的“科学工作者”:他们多年投入心力在别的科学家避之唯恐不及的问题上,寻找“超自然”现象存在的证据,并试图在科学探索和超自然现象之间铺设桥梁,证明二者并非水火不容。
然而这座桥梁,目前看上去搭建得并不顺利。
探访“魔法教室”
他们相信,几乎所有小孩身上都有可开发的“超能力”
罗新对所谓“人体科学”的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今年9月他们新招收了5名小学生,每个周末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是“不依靠眼睛认字”、“意念移物”等人体超能力。
10月13日上午,穿过一个服装市场,爬上楼梯,登到天台,便找到了罗新的培训室。他正站在门口,戴一副厚重的眼镜,身着浅色西装,系红色领带。
罗新今年73岁,1961年从云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1999年退休。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人体科学的研究。
培训室的另外3名工作人员都是女性,参与这里的工作均已有不短的时间。除了“罗教授”,她们也都是这里的“老师”。
培训室有30多平米,当中摆放着一张会议桌,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正趴在桌上写作业。工作人员解释,时间尚早,其他的“学员”会陆续到来。这里的小学员多是通过熟人介绍过来,每周六、日由家长早晚接送,正如课外辅导班一般。
罗新告诉记者,几乎所有小孩身上都有可以开发的“超能力”。不过,最佳开发时间是10岁以下,至于成年人,开发难度相当大;而如果小孩没有持续接受培训,能力很可能会退化或消失。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关于耳朵认字、意念移物等特异功能见诸报端后,引起极大争议。在一些人士的倡导下,上世纪80年代起,“人体科学”成为研究对象。1984年,同当时国内其他许多科研机构一样,罗新所在的云南大学也成立了“人体科学研究室”,在物理系任教的他担任该研究室主任。
“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是人体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1988到1999年,我还在学校专门开设了《人体科学研究》的课。”罗新还记得,研究室设立后,期间前后拿到过两笔数额分别为一万元和两万元的国家拨款。
通过自己设计的“试验”,罗新“验证”了某些超自然现象的存在。他主动提到外界的质疑和批评:“的确有人作假,但不是所有现象都是假的。”
罗新和他的同伴没有中断过对小孩“超能力”的开发。然而,记者被告知,虽然以前在这里的孩子的“超能力”开发普遍效果明显,但眼下这批学生才开始接受培训,尚无成效。而且期间老师们要辅导孩子做作业,“只有等他们作业做完了,没有压力,比较放松的时候,培训才能更好进行。”一名老师说。
记者最终无缘目睹孩子们身上的超能力,因为“今天功课很重,明天也比较重,我们这周不培训”。
根据老师们的说法,家长大多不清楚或不关心孩子在这里接受的超能力开发,只是关心孩子的功课。而不管是辅导功课还是潜能培训,都是免费。记者提出采访家长时,老师们以不便打扰家长、引起不必要的担心为由拒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