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界融入人间:
昆明妙湛寺金刚塔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昆明市启动了历史文化名城维护行动,2001年。金刚塔被列为修复文物的重中之重。不动一砖一瓦,历时7个月,金刚塔被抬高2.5米,解脱了污水之困,再次成为全镇的中心制高点,引领古镇风貌。另外,最大水平地保管原始地貌特色的前提下,金刚塔被风化的外表也将得到修复,塔底还将修建地宫。历史久远、保管完好的金刚古塔将成为人们对历史、宗教、建筑、民俗进行研究的活标本。
塔以特有的建筑艺术造型,塔是一种古老的佛教建筑。历经千百年。成为承载历史文化的古迹。昆明市官渡区妙湛寺金刚塔是国唯一一座全部用砂石砌成的古塔,该塔巍峨壮丽,庄重静穆,既浸透着宗教崇拜的庄严,又放射着世俗人性的诗意光辉…宗教流传的载体且多建于明代以后。原因是源于印度的密宗虽早在1400年前经西域传入我国,金刚塔在国不多见。但因元代盛行喇嘛教,因此,只发展了密教的另一种喇嘛塔,而很少建金刚塔,正是因为如此,妙湛寺金刚塔在
云南昆明的呈现才显得别有意义。
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可以确定为唐朝时期,据史学家研究及相关记载。传入云南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即中土传入的大乘佛教;由印度传入的以密宗阿比力派为代表的佛教;由缅甸传入的南传佛教及由吐蕃传入的喇嘛教。元朝,妙湛寺在当时的官渡镇兴建,金刚塔就修建于妙湛寺内,标志着密宗阿比力派从印度传入云南,并由此进入中原。明代以后,金刚塔这种建筑形式既符合已经完善了密教教义,又符合明王朝以中央统四方的口味,因此开始在国盛行。
风格与众不同。北京真觉寺、碧云寺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金刚塔都在基座的四壁刻满菩萨,官渡金刚塔别具特色。有的塔虽不刻佛像,却刻上佛的法器以暗示佛的存在而官渡金刚塔的基座上既不雕菩萨,也不示法器,而是大书诸葛亮神的种子真言(神秘咒语)以示神的存在这种形式取意密教,称为“法曼陀罗”即高于其他种类曼陀罗。
金刚界为始觉上转法门或五种正等正觉果智(五种至高无上的智慧)因此又派生为五部,据佛经言。居中的佛部,即大日如来,又称摩诃毗卢遮那佛部;东方的金刚部,部主阿閦佛;南方的宝部,部主宝生佛,又名灌顶法王;西方的莲花部,部主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南方的羯摩部,部主就是释迦牟尼应身,又称不空成就佛。塔身须弥座束腰部分,五佛坐骑,对五部佛作进一步恭维和宣教。
政教相携的物证宋代,据史料记载。官渡已由一个码头小镇发展成初具规模的乡村,其范围远远超越今官渡镇。作为当时的统治者大理国高氏的世袭治所,官渡经历了其长达200多年的统治。现存的法定禅寺就是高氏统治时期倡兴儒释、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也是佛教密宗兴起的实物见证。
云南呈现了一些为简化礼佛而兴建的过街塔和门塔,元代。反映了佛塔世俗化的趋势,金刚塔便是一例。据照史料记载,此塔始建于元至正年间,后毁。现存的金刚塔建于明代。明天顺二年,特进荣禄大夫镇守云南总兵沐琮倡导下,由镇守云南太监罗桂出资重新建造金刚塔。历时3个月竣工。
一个在方形高台基上建成的中大塔四角小塔的五塔建筑,该塔建于妙湛寺内。突出对五佛的敬重和供养。塔座呈方形,台基高4.7米,边长10.4米,东、西、南、北四道券门十字贯通,又称穿心塔。主塔高大雄伟居中,高16.05米,小塔仅5米。塔身状如喇嘛塔,两头粗,中间细,下半部有七圈莲瓣(称金刚圈)如台阶样层层收缩。塔四面开眼神光门(佛龛)塔身之上有方形须弥式塔脖子。塔刹上有十三天相轮及伞盖、垂八铃铎和四天王。再上为石制圆光,四面有小铃铎。刹顶为宝瓶、宝珠。座台四角各立藏式瓶型小塔一座,整座塔雄浑壮观,云南古塔中的奇葩。
一是为造功德(西门券洞庭湖顶刻“功德宝塔”二是求延寿(东门顶额刻“延寿法门”三是顺习俗稳民心。当时的云南,当时造塔。元朝的统一战争对社会造成了破坏及遗留,为了稳定民心,使边境无虑,元朝统治阶层借云南崇尚佛教而建造了石塔。
世俗生活的写意嵌有一铜铸雕板,金刚塔十字券洞穹窿的顶部。雕板四角云纹,中心浮雕八叶莲花,趺坐八如来,与正中独坐的大日,共有九佛。这一金刚界佛众的法器,暗喻“金刚界九会曼陀罗”奇妙的这个本该严肃的宝塔,却建在繁华街头,以便行人崇仰,盖元人所谓“过街塔者尝于街中”建立,金刚塔立于闹市,淡化了佛教崇敬的意味,却使人有了不同于普通佛塔的世俗人情的诗意体会。
商贾云集,清时官渡古镇已是通往滇南地区要隘。热闹非常。这一时期先后修建了孔子楼、赐书堂、魁星阁等建筑,反映了文化活动的兴盛。官渡的集贸活动当时也很兴盛,官渡集市原本在西庄五谷寺西,称“九转花街”康熙末,王思训等乡绅将街市迁至秀英、螺峰两村,并在戏台上布置演出以吸引人流。官渡的集市逐渐在金刚塔一带形成。民国时期,官渡的集镇贸易兴旺,俗有“小云南”之称。
与金刚塔、文庙和官渡女人的青衣荷叶头帕一样古老悠远。今年,每年农历2月19庙会是古镇人的盛节。被脚手架解围的古镇俨然成了一个大工地,但庙会依然要赶。扮演者身着绿裤红袄,兴致勃勃地唱着一出戏;大姑娘也上了花轿抬往秀英村做新嫁娘,金刚塔下穿塔而过,据说,以前人们往返经过此地都要穿行此塔,新娘的花轿更不能例外,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与神相通,带来好运。
文明演进的标本金刚塔经历了数次地震,500年的岁月。清初的一场大地震,四个小塔被震落,被及时修复,但塔身却经不住风化的剥蚀,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妙湛寺金刚塔塔基开始下沉,四周的污水和垃圾都汇集到古塔旁。从1996年开始,因地下水不断上升,古塔陷入污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