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5
高级会员
|
昆明论坛日前从云南省民委获悉,“十一五”期间,云南对175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进行扶持,全部实现了“四通五有三达到”的目标,并100%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 “四通五有三达到”,是指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有学校、有卫生室、有安全饮用水、有安居房、有基本农田或牧场;人均纯收入、人均有粮、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扶贫纲要和“两基”攻坚计划要求。
据有关资料显示,云南省有7个人口较少民族。云南省民委统计,自2005年以来,云南累计筹集27亿余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扶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乡镇通油路率达95%,175个聚居村全部通公路;解决了230个自然村不通电的问题;重点解决了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175个村全部通电话、通邮政、通广播电视。
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175个聚居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65元,比2005年增加1419元,年均增长21.8%。近13万人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05年的56.3%降到2010年的13.6%。
产业发展初见成效。自开展扶持以来,聚居村累计新增或改造基本农田7万余亩,新增茶园、桑园和果园20万亩,新增经济林28万亩,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聚居村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群众基本有了自己的增收项目。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口较少民族所在县全部实现“普九”,175个村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7个人口较少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村寨,德昂族、基诺族、普米族和独龙族4个民族特色博物馆正在建设中。
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自开展扶持以来,累计组织培训56万人次,让群众掌握了1到2门实用技术,培养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人口较少民族群众主动发展的意识增强,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