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知道的秘密约定——建筑与色彩
生活在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你是否有注意到这座城市的颜色,它赋予了城市独特的灵魂。一座城市的主色彩,无一不散发着城市所透露出来的鲜明个性。
城市的建筑色彩是城市景观中的主体部分,因而建筑色彩相应地成为了城市色彩的主角。
网络配图
历史中的建筑色彩运用
我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色彩系统,其特色之一便是彩画的大量使用而使建筑色彩鲜明华丽。
网络配图
据宋《营造法式》卷三十四记载,彩画的种类分为五彩、青绿、朱白三大类。朱白色系配上灰瓦很可能是唐朝建筑的主色,北宋绿色琉璃瓦大量生产后,唐代以赤白装饰配以灰色的做法就显得单调而不相称,因此建筑外观开始趋向华丽,梁枋斗拱也随之变为宋朝流行的青绿系统,使檐下更为森肃清冷,整个建筑外观更加明确生动。明朝宫殿黄绿瓦面,青绿梁枋,朱红墙柱,白色栏杆的风格,更成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典型色彩特征。这种大面积使用朱、青、黄、白、金等原色的方法,效果强烈鲜明,在对比中寻求协调统一,正是明清官式建筑用色的成功之处。
网络配图
在西方,色彩最早也曾作为神权与皇权的象征应用于建筑环境之中。
希腊罗马时期,崇高的英雄主义之美是人们的审美理想,建筑造型拙朴完美,建筑色彩强烈华丽,多采用明快的对比色以表达欢乐的情绪。伊瑞克神庙中,爱奥尼克柱头的盘蜗被涂上红色再加金边,与蓝色的圆鼓形成对比。到罗马时期,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记载,当时的建筑材料已使用了砖、石灰、混凝土、金属材料和大理石等古材,因此建筑的色彩也更加丰富。
网络配图
中世纪欧洲的拜占庭,罗马风以及哥特建筑则更多注重形式。与古典时期对比,色彩显得阴暗、沉重。
15世纪以后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色彩也由灰暗的色调转为明朗。但是对理性的过分强调,使文艺复兴后期的建筑风格趋于僵化。被称为"畸形珍珠"的巴洛克风格,是对这种僵化形式的突破,在色彩的使用上,表现为用色大胆,对比强烈。
网络配图
建筑色彩所带来的作用
色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都是不同的。在炎热的夏天,人们总爱穿浅淡色的服装,带来凉爽的感觉;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偏爱穿红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
对于装有全空调的楼宇而言,其外粉刷色彩宜选用浅淡色调,具有节能省电的功效。日本已将浅色作为墙体外隔热的一种主要色调。还有墙面的色彩若选择不当,墙面温度高,使外墙面粉刷脱落,则会影响美观。不同色彩对光的反射系数也不同,黄、白色等反射系数最高,浅蓝、淡绿等浅淡色彩次之,紫、黑色反射系数最小,因此在建筑外墙上采用高反射系数的色彩可以让环境显得更加明亮。
网络配图
众所周知,色彩在城市建筑中的首要功能就是装饰。形形色色的城市建筑经过色彩的装点,与地面、植物、天空等背景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环境,徜徉其中,人们的眼睛由于看到多姿多彩的不同景致而使身心感到愉悦,城市建筑也由于丰富色彩的加盟而魅力独具。
通过色彩的装饰,建筑可以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也可以从周围环境中"跳"出来,充分显示个性。
网络配图
色彩在装饰城市建筑的同时,也在不同的建筑之间和同一建筑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起着重要的区分标识作用,增加建筑的可识别性。
譬如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在不同单元之间的隔墙上涂抹了各种鲜艳的颜色,这些高饱和度的红、黄、蓝等原色为每个单独的居住单元抹上了个性化的色彩,同时形成了明显的标识作用,使居住者在楼外可以凭借不同的颜色方便地找到自己的居住单元。
网络配图
从人们的心理及需要出发,色彩将赋予城市建筑一种抽象意义。
城市中的居住建筑,目前大多采用高明度、低彩度、偏暖的颜色,这样的颜色能给人带来温暖、明亮、轻松、愉悦的视觉心理感受;而办公大楼为了体现理智、冷静、高效率的工作气氛,往往采用中性或偏冷的颜色,如白色、淡蓝、浅灰、灰绿等。所以,色彩的情感作用来自于对它的联想与象征。
网络配图
而在金湖佳园的水色之城上,将用最适宜的色彩让建筑与这湖光水色融为一体,成就仙雅水色奢居。
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