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职场故事] 清朝时期找政府办事儿有多难?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7 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15:2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官老爷每天都快闲的长毛了!


在清朝,京官每天到衙门点个卯(相当于今天的打卡),然后就没有什么事儿了,大多时间谈佛法,写大字,逛琉璃厂(北京的文化市场),不时搞个聚会,官员们吟诗作文,其乐融融。至于州县官,天高皇帝远,连点卯都不用,如果不是收税的时节,并且没有“刁民”前来告状,大可睡到日上三竿。



古代的官儿清闲,细想来,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官儿少。
官少,意味着机构少,自然没有那么多的公文可批,没有那么多内耗可搞,更无会可开,也没有那么多下属衙门请他去作指示。因为每县最大的官儿是知县,最小的官儿也是知县,即使县大老爷想开会,试问他给谁开会?只能自己发呆了。



古代的官员是很少的,时至清道光年间,全国官僚编制数不到15000个,相对于四亿人口来说,官民比例之低令人惊叹。这样一来,人民负担轻,官员的负担也轻,互相拆台、造谣、打小报告等种种内耗就少。其实,官儿一多,往往互相整事儿,说是为国家服务、为皇帝效劳,说到底是官员们互相“服务”。

可能有人怀疑,古代这样简单的国家机器能承担起治理中国的重任吗?不用担心,王朝的官僚机器运转了200多年,还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盛世。其实,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家长里短、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等琐事,老百姓自己就会打理,何用当官的介入呢?你不管,老百姓不会怨恨你;你非要管,老百姓也不会领情,如果再管不好的话,那才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呢。所以老爷们也乐得清闲。

百姓到“政府办事”有多难?

老爷们清闲了,百姓却苦了,因为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让人心酸的杂事需要被解决,对于官府来说似是鸡毛蒜皮的事,对百姓而言却是极其重要,一天不解决就会一直为之而担忧。

在当时,对告状办事限制非常严格,不仅在时间上限制,在诉讼形式上也有许多限制。清朝可以举报的时间很短,凡是农忙季节,一般都禁止诉讼,清朝律例规定,每年四月初一至七月三十,为“农忙止讼”期,除谋反,大逆、盗贼、人命等重大案件外,官府一律不受理诉讼。在其余八个月中,也尽量限制起诉。清朝各地方官府一般都规定“词讼日”或“放告日”,清初多为每月的逢三、逢六、逢九日,清中后期多为每月逢三、逢八日,实际上,一年可举报的日子也不过几十天。
此外在诉讼形式上也有各种限制,起诉程序繁琐。清朝规定起诉必须是书面形式,诉状必须由官府制定的“代书”书写,并要盖上官府发给的印戳才有效。对诉状的格式、字数也有严格要求,稍有不符就不准状。除了妇女、老幼病残,原告必须亲自到衙门起诉,严格限制讼师参与诉讼。
这样真的是让老百姓找官府办事难上加难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