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昆明杂谈] 围观昆明官员“艳照门”事件 不明不白不清不楚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9075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0: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艳照男”事件的启示:维护公权纯洁更需要勇气
  
  从昆明“艳照男”疑云,到河南汝阳官员深陷床照风波,近期部分官员接连被曝出生活作风问题,“艳照”在互联网上蔓延。相对于汝阳官方否认照片上那男人是其官员田汉文,昆明市发改委承认“艳照男”是其收费管理处副主任成建军,应说是勇气十足,其表现也更委任认同。因为不能确认图片是否经过PS,“成建军还在单位”等候公安机关的鉴定结果,也显得十分人道。
  
  目前,事涉昆明官员的“艳照男”疑云也有了新情况——昨晚7时26分,云南网挂出消息称:经昆明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检验部门检验认定,近日在网络上传播的昆明市发改委“艳照门”三张图片均为人工拼接、修改后形成。尽管这一结论仍遭质疑、诟病,却洗刷了成建军的罪名,昆明市发改委也当松一口气。
  
  出了“艳照男”事件,招来颇多非议,这对于昆明市发改委来说,实为家门不幸。人们对于“家丑”,第一反应多为掩盖——毕竟,关起门来捋清事件原委,对内谋求苛严处理,对外统一口径,将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乃是最经济的做法——尤其是在“不能确认图片是否经过PS”的情况下。由此,对于昆明发改委此前有人说“查无此人”的瑕疵,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如该委纪检专职干部刘兴贵关于“事情刚刚发生,对媒体发布信息可能不统一”的解释,并无明显漏洞,舆论也不必过多苛责。但是,认领“艳照男”,将“家丑”晾晒在公众视野之下需要勇气,维护公权力的纯洁则更需要勇气。
  
  报案,请求公安机关查清问题,还原真相是必须的,因为这也是维护公权力纯洁的手段,而且,成建军的个人声誉也不容任意的非法玷污。但有一种说法不可不提: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此话对成建军说,也许太残酷,但对于官场的某些个体说,却是恰如其分。
  
  或许有人会说:不管官身、民身,抑或明星大腕,本质上都是自然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淫与不淫,乱与不乱,均系个人德行,不关法规禁律。有一个例子很给力:同样是滥情、行为不检点,也同样是卡恩,但球员卡恩获得了公众的谅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却失位丢官。
  
  在此语境下,惹祸的似乎不是德行操守出轨,而是个人身份惹骚。现实也是这样。官员是公权力的执掌人,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其德行操守若是越轨,就会给人们以联想空间:为其过分私欲买单的,是自己还是公家,抑或是什么“利益攸关方”?三种情况后面,都必将跟着一个大问号:自己买单,其工资收入是否足够支付?公款或“利益攸关方”买单,其问题将更加直接,讳之不能。所以,昆明官员群相淫乱疑云、汝阳官员深陷床照风波一经上网,就立刻引来了滔天质疑。
  
  因此,维护公权力的纯洁,还应在纯洁队伍、落实制度上下功夫。比如真正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此外,在考评领导干部时,也应重视其家庭关系、道德水平,同时敞开机关大门,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定期公布官员的公干项目、经过和结果,让官员公干轨迹,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监督,以规范官员言行。当然,不应是所有事件都会涉密。
  
  对艳照门官员过度保护让人疑云丛生
  
  艳照门、日记门、视频门,官场上的“艳事”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公众也越来越产生了审丑疲劳。但近日昆明、汝阳两地官员同时身陷艳照门,还是极其强烈地刺激着社会的神经,毕竟这既是官员私德问题,更是公德样板问题,对整个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影响力非同小可,因而,民众也就格外关切事件的调查处理进展。
  
  然而,昆明发改委就官员疑似“艳照门”主角所表现出的暧昧让人颇为费解,一开始否认官员参与淫乱事件,后来又干脆回应称单位不存在涉事官员,到如今终于承认其确是副处长成某,这一吊诡的矛盾表态委实叫人不能不产生遐想。更让人倍感错愕的是,在事件真相未明之际,昆明市发改委透露,为了保护该“艳照门”中的当事官员,成某目前已被调离原工作岗位,不便接受媒体采访。
  
  且不说当下网曝的“艳照门”事件,大多“十拿九稳”地得到证实,即使是否属于PS需要调查证实,无论是当事官员自己和所在单位,还是不明真相的围观者,都应该相信纪律部门和警方能够给出权威的调查结论,依纪依法秉公作出处理。真相未明之前,有关各方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坦然面对、耐心等待。可是,谁会想到,昆明发改委竟然迫不及待地将涉事官员给“保护”起来!
  
  作为一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存有爱护、保护之心,不但可以理解,而且也很有必要,但这种爱护和保护,理应体现在平时的关心、帮助和教育、监督,甚至是出现过失、错误后的严厉批评和严肃处理,促使其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而不是犯错、违纪甚至违法后的庇护。联系此前回应舆论的矛盾重重来看,在尚不能证实涉事官员被冤枉、受陷害的情况下,匆忙加以“保护”让人顿感疑云丛生、蹊跷不已。
  
  坊间有云,“惯宝宝就是害宝宝”,昆明官方不是协助有关方面认真调查事件真相,相反刻意将当事官员保护起来,连媒体也不让见,到底是出于真爱护还是其他什么目的,旁观者当然不可以妄加臆测,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保护过度”。不久前南方某城市有位街道办主任陷入“裸聊门”,面对媒体追问,始终咬定“这个要问组织”,结果“组织”先是回应裸聊不违纪,后又在舆论重压之下给予了处分,无疑也是一个“过度保护”的版本。
  
  一段时期以来,官员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屡见不鲜,绯闻、艳照时有曝光,也不乏因此而受到问责处理者,官场不检点现象何以依旧高发?从“裸聊门”和“艳照门”不难看出,官员的自身素质、自律意识固然是主要方面,但“组织”的因素同样不容忽视,该教育就得教育,该处理就要处理,做到宽严相济。“保护过度”难免会让少数人滋生侥幸、依赖甚至有恃无恐的心理,最终必然导致姑息养奸,纵容其在违法乱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这一点无疑值得各级组织深刻反思。
  
  “艳照”就挂在网上,形象很不雅,公众能够感受到的,则是强烈的“审丑价值”。官员的人性与私德,现在竟然已经沦落到如此丑陋不堪之境。这样的官场“艳照门”,表明当前权力品质的低劣、官场伦理的溃败,到了一种严峻的地步。
  
  在我看来,拷问一些官员的“私德底线何在”,都已经是奢侈的。不必讳言,很多官员在私德问题上已经完全失去底线。而这种官员私德的沦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相关权力体系的“护短”。事实上,在类似这种“艳照门”中的官员私德问题曝光后,相关部门的姿态往往不是积极揭丑与祛恶,而是构筑起保护网,不断遮丑来掩蔽真相。这种做法,也进一步助长了官员私德沦丧。没有公众充分监督的权力,只会走向罪恶与道德的更深泥潭。
  
  以此次官场“艳照门”为例,直到8月2日,昆明发改委才承认收费管理处副处长成建军为“多人性爱不雅照”当事人,并将此人调离原工作岗位。这样的回应,其实就是在自掴耳光。因为前两天,昆明发改委还对外声称“查无此人”,而那名官员本人也矢口否认。尽管现在当事人还在以怀疑“图片系PS合成”为由进行声辩。但不论如何,面对客观存在的太多权力谎言与官场虚伪,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对这样的权力品质再抱有过高的期望。
  
  这是一个民意与权力进行深度博弈的年代,民意证伪的力量已极其强大,能够独立扯下权力包裹的外衣,让公众看到其中的肮脏与丑陋。比如,抽“九五至尊”的南京江宁原房管局长周久耕,以及写“香艳日记”的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韩峰,他们的罪恶与失德,都是在民意不断“扒粪”中渐渐被抖落出来的。总是抱着“权力通吃”的思维,以为靠权力之手就能死死托住失德官员,不让他们从道德高台上坍塌,在今天已不现实。
  
  或许正是看到民意发现力量的强大,中共汝阳县委在8月3日晚迅速发表通报,确定汝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田汉文为“艳照”主角,并停止田汉文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职务,表示待相关问题查实后,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从快处理。这是官场“艳照门”展示的一种积极走向。权力只有懂得不能总是与民意玩“捉迷藏”的游戏,只有明白真正不让民意透支过多的代价,才能避免自身掉入更深的公信力危机。
  
  在今天,民意正在形成一种接力效应。网络从某种程度上讲,既是一种民主试场,更是一种公共监督平台。民意接力不仅有利于发现真相,同时更能避免各种话语权被隔置,来破解更多深层的社会难题。那么,对于官场“艳照门”,现在不应止于发现真相,而应该进一步探询,为什么在一些官员彻底失去私德底线之后,背后还会有种种权力“护短”的力量来对民意形成阻击?这或许才是“艳照门”中的官员私德彻底沦陷的真正原因。
  
  为“艳照门”官员支一招
  
  月3日,网上两条“艳照门”消息非常扯眼球。一条是人民网的:昆明市发改委昨日确认,陷入多人性爱丑闻的当事人正是昆明市发改委收费管理处副处长成建军;另一条是新华网的,经调查组查实,网帖《疑似河南汝阳县某人大常委会主任艳照曝光》一文的当事人为汝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田汉文。
  
  对于“艳照门”中的主角之一,昆明市发改委指定该委纪检专职干部刘兴贵向媒体发布信息说,成建军曾向单位表示截图中的人疑似他,但不是本人,“他要求删帖和报案,也是对单位和个人名誉的一种保护。”看来,成建军有点贼喊捉贼、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味道。另一名主角田汉文真是麻得住,让汝阳县人大主任马占标背了这么久的“黑锅”。尽管事情尚没有最终说法,但“艳照门”真实地存在,不知当今的不少官员为啥都喜欢“艳照门”。既然很多官员喜欢“艳照门”,鄙人斗胆为喜欢“艳照门”的官员支一招。
  
  经常听到一句古老的话: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其实,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偏有很多官员就信了,于是利用职权,或许以好处,或百般勾引,或反复游说,直至把别人的老婆弄成自己的情妇,从而上演“艳照门”。当然,有的官员是不喜欢别人的老婆的,他们喜欢找年轻、漂亮、没有老公的女人,演出“艳照门”,这要另当别论。说实在话,那句古老的话应该改改: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更是自己的好。所以,鄙人建议:喜欢“艳照门”的官员,不妨与自己的老婆拍“艳照”,可谓好处多多。
  
  第一,浪漫、新鲜、刺激,还可以增进夫妻感情,不少官员喜欢“艳照门”,不正是这种心里作祟吗?第二,不涉及私德,更不涉及公德。每当有官员“艳照门”曝光,公众总会发出“官员的私德底线何在”的喧嚣,这也难怪,官员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艳照”会挫伤社会信任。而与老婆拍“艳照”,那是个人事情、家务事情,与官员的私德、公德毫不相干。第三,这种“艳照”不易被曝光,除非自己和老婆想曝光,否则被曝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纵然“隔墙有耳”或“卧室房顶有摄影头”,有好事者偏要将此“艳照”曝光,那无疑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可以将其送上法庭。隐私权不受侵犯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官员的隐私权同样要受到保护。然而,屡屡发生的官员“艳照门”曝光事件中,哪个官员敢将曝光者送上法庭?关键的原因就是“艳照”的主角不是自己的老婆。
  
  与老婆拍“艳照”还有很多好处,喜欢“艳照门”的官员可以慢慢总结。总之,不违背伦理道德,不违昆明论坛纪国法,不损伤自身形象,不影响行政权力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其实,“艳照门”能做到这点足够了,但被曝光的“艳照门”主角谁能做到呢?尽管鄙人的建议不具可操作性,但适合于喜欢“艳照门”的官员、喜欢“开房门”的官员,甚至适合于所有贪官,因为贪官总是与色鬼、色魔、情妇、二奶、小三等联系在一起。
  
  官员艳照门,“否认”何以成惯性
  
  近日,两则分别曝出官员“艳照”的网帖,在各大论坛迅速成为舆论焦点。昆明市发改委收费管理处副处长成某,河南汝阳县人大常委会某官员,均因此身陷“艳照门”。
  
  类似事例越来越多,从广西来宾烟草局局长韩峰的“香艳日记”,到江苏溧阳卫生局局长谢志强的“微博开房门”,再到现在接二连三的“艳照门”,在挑战着公众的神经之时,也让官员的私德底线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有意思的是,事发后官员所在单位所持的态度,很令人不解。
  
  昆明市发改委副处长成某的艳照刚被曝出,其所在单位即向记者回应,称艳照视频与单位毫无关系,上镜者并非该单位员工,并已就此事报警。可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当事人在看到艳照视频后,间接承认了自己就是照片中的主角,并出于“维护自己所在单位形象”的考虑,曾打电话给网站请求删掉此帖。只是当事人声称照片都是经过PS的。连当事人都承认了自己就是“艳照门”的“受害者”,何以所在单位却急于撇清呢?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前一天昆明市发改委还严正声明,单位查无此人。可事隔一天,态度就来了个大转变,承认陷入多人不雅丑闻的当事人正是该单位收费管理处副处长成某。而且为了“保护艳照门中的当事官员”,成某目前已被调离原工作单位。先是否认,眼见否认不了事实,就将其“保护”起来,单位对涉事官员的“爱才心切”真可谓用心良苦。至于之前为何急于否认单位没有此人,昆明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解释说,是因为事情刚刚发生,对媒体发布信息可能不统一。言下之意,为了以免造成信息混乱,只好矢口否认。
  
  巧合的是,另一件艳照门当事人的所在单位汝阳县人大,也否认照片中男子系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某,并说网帖所反映的情况,存在与事实相悖之处。照片相当清晰,当事人是否该单位的某个官员,相信汝阳县人大一眼便知,何况洛阳市纪检委针对此事件已成立专案组介入调查。因为依常理而论,倘若不是某位官员涉及艳照,纪检部门似乎没必要介入。最新消息说,经调查组查实,已确定当事人为汝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田汉文,现已被停职,并不是之前所传的马某。但不管是谁,终究是汝阳县人大的官员。公众不解的是,当事人所在单位在事实尚未明了之际,为何就急于断然否认呢?
  
  只能说官员出事后,所在单位急于否认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性做法,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先一概予以否认,甚至有可能还要来个“倒打一耙”,类似于“恶人先告状”;对于疑似当事人的官员,则不惜调离原岗位,想方设法“保护”起来。这种缺乏回应质疑的坦诚态度、急于“护短”的不当做法,不该是政府部门所为。一来,会给官员产生一种“出了事还有单位出面保护”的惯性思维,纵容官员不断挑战私德底线;二来,则会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公众是信了,恰恰事情的进展也多次证明,公众相信的最终都成了事实。
  
  昨天,昆明市公安局认定,昆明市发改委成某的艳照均系人工拼接修改后而成。真相最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最近,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要求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官员涉艳照,事关官员和政府部门的形象,当客观对待,公开坦诚回应社会关切,而不是急于一口否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级别
5 高级会员
沙发
发表于 2011-8-6 13:29:51 | 只看该作者
事实就是事实```P不了的相片硬说P了,`真不是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播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 2010-2020昆明论坛(bbs.5akm.com)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恒泽(昆明)律师事务所 段乃勇 律师
官方QQ群:149409517  邮箱:2806722877@qq.com 商务合作:15368062388 discuz!技术支持滇ICP备15006197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