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果敢自治区杨龙寨仅靠中国南伞口岸,两地仅隔一条小河。
![]()
逃脱之前,小龙被骗至缅甸果敢杨龙寨的民居内,此地有大量中国人居住。 ![]()
镇康当地一条边境通道,途径勐捧镇。 勐捧边防派出所供图
2015年1月27日,乘对方不备逃脱控制的小龙(化名),跋涉50公里,赶到云南临沧市镇康县勐捧边防派出所报案:他被诱骗到境外准备运毒。 “2014年,拐骗、胁迫外地未成年人走私毒品的案件类型,较往年有上升趋势。整个临沧边防支队此类案件的数量至少有10多起。”临沧市镇康县边防大队缉毒干警介绍。 侦查人员回忆,他们侦办的案件显示,一些涉案的十二三岁未成年人,已有丰富的运毒经验。 侦查人员分析,相较其他方式,利用未成年人走私毒品的成本更低。“他们被拐骗至境外后,前期给一些小恩小惠,后面都是空许诺。” 此外,按照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参与贩毒的,不负刑事责任。 “十二三岁的儿童运毒被查获后,只能责令监护人管教。他们可能被反复利用。”
步行50公里逃回国内 2015年1月27日晚8点,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捧边防派出所。 值班室外突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值班武警陈北(化名)抬起头,看见一个瘦弱的男孩站在门外。 “我被人骗出国外了,他们让我贩毒。” 男孩自称小龙,身高大约160公分,身着白色T恤,满身都是泥渍。他哆哆嗦嗦地走进值班室,一脸的疲惫和惊恐。 公民信息显示,小龙的户籍地址远在853公里外的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 小龙介绍,2014年9月,他在昆明打工期间,认识了同在一个网吧玩游戏的“杨大哥”。“杨大哥听说我一个月只挣1600元后,说工资太低了,还不如跟他去混,可以挣大钱。” 他没能经受诱惑。同年11月,小龙辞掉了工作,跟着“杨大哥”在昆明玩了一周。随后,两人又乘坐长途大巴前往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 在南伞短暂逗留了几天后,“杨大哥”领着他办理了有效期为3个月的出入境通行证。随后,小龙被带往缅甸果敢自治区杨龙寨,安顿在主街背后的民居内。他发现,还有6个男孩已经住在了里面。 “最小的只有12岁,最大的也没有成年,来自云南、四川和广西。”小龙回忆。随后,“杨大哥”以“放在身上不安全”为由将他的身份证和出入境通行证收走。 小龙回忆,除了这7个孩子和“杨大哥”,还有四个中国成年人也住在那套民房里。“也不知道他们是干嘛的,没跟我们说过话。” 他在杨龙寨大约住了一个月。“杨大哥”任命一个孩子为“组长”,看护着他们外出买菜、做饭。 “有两个孩子离开过,回来以后就单独住。”小龙回忆,在杨龙寨的一个月里,他什么事情也没做,开始感觉到不对劲。“杨大哥”还劝慰他,现在生意还没谈成,先不要急。 2015年1月27日早上,小龙上完厕所回屋途中,才发现事情的真相。 “杨大哥和那四个成年人坐在侧屋里,桌子上放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小龙看见,“杨大哥”打开袋子后,摸了摸里面许多相当于大拇指一指节大小的白色粒状物品,然后放入避孕套内。 “根据缉毒经验,这些物品应该是海洛因。”陈北告诉澎湃新闻。 小龙在窗外听见“杨大哥”告诉对方:“这次货已经谈好了,可以让小龙见见世面,把货带出去。” 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敢回屋去叫其他4个孩子,外衣也没顾得穿,撒腿便跑出屋外。 小龙居住的屋子靠近中缅边境线。由于害怕有人在街上拦截,他不敢径直往口岸方向逃跑,便顺着边境线狂奔。他顺着大路跑出几公里后,又钻进甘蔗林艰难跋涉,最终通过小路返回中国境内。 此时,他已身处镇康城郊。“怕这边也有他们的同伙,不敢进城。”小龙便顺着大路往城外方向逃跑。在途中,他错过了大路边的勐堆镇边防派出所。经过12个小时的跋涉,最终小龙看到了勐捧边防派出所。按照距离测算,他至少走了50公里。 做完笔录后,陈北自掏腰包,解决了小龙当晚的食宿,并为他购买了返乡的车票。 目前,小龙涉及的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其他6名未成年人正待解救。
吞小苹果练习运毒 澎湃新闻实地走访发现,利用未成年人走私、运输毒品的案件,在云南临沧并非个案。 在小龙报案前的2014年12月,勐捧边防派出所在例行盘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两名12岁和13岁的四川籍男童走私毒品。据陈北介绍,当时他们将毒品绑在肚皮上,租用了一辆“摩的”,途径检查站时被查获。 同一月,镇康武警边防大队另一检查站的武警在例行盘查中,也查获两名12岁和13岁的未成年人在运毒。在12岁男童身上,缉毒武警发现了3公斤海洛因。 侦查人员发现,毒贩将这两名男童从四川拐骗至云南昆明后,分别为他们购买了一套新衣服,随后带至缅甸果敢自治区主城老街。 “报酬相当低廉,他们承诺事成之后,每人可以得到2000元。”侦查人员告诉澎湃新闻。 有些未成年人在被拐骗至境外后,被胁迫进行残酷的事前练习。 2014年7月,镇康边防查获了两名走私毒品人员。经查,17岁的杨某胃部藏匿700多克麻黄素,在19岁的蔡某监视下,企图走山路运毒。 杨某告诉侦查人员,他被骗到果敢老街后,毒品上游胁迫他和其余10多名未成年人,练习吞小苹果。 “苹果上拴着线。吞下去后,再拉上来。”杨某说,这种残酷的训练时间长达3个月。 根据他的交代,上游许诺的事后报酬仅仅是几百元。
七成被哄骗三成被胁迫 缅甸果敢地区靠近云南临沧市镇康县、耿马县和沧源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情况极为复杂。 流通中国货币的果敢,老街、杨龙寨等区域鱼龙混杂,大量的中国人在此经商。 “这些年很多孩子被拐骗到果敢,被胁迫运毒。”一名长期往来中缅边境的当地人介绍。 与果敢一河之隔的南伞地区,禁毒形势十分严峻。作为国家二类口岸,2015年年初,该口岸的日吞吐量达4600多人,已超过了国家一类口岸的标准。澎湃新闻在当地看到,口岸附近还有大量小路可通往境外。 2014年镇康边防缉毒成果简报显示,镇康县边防大队全年共破获269起毒品案,涉案毒品达666.8公斤。其中,特殊群体运毒案件110起,占全部案件的4成;涉案毒品226公斤,占全部缉毒量的1/3。这些特殊群体案件,主要以孕妇运毒为主。 “但2014年,拐骗、胁迫外地未成年人走私毒品的案件类型,较往年有上升趋势。整个临沧边防支队此类案件的数量至少有10多起。”镇康边防侦查人员称。 镇康边防侦查人员分析,相比较其他方式,利用未成年人走私毒品的成本更低。“他们被拐骗至境外后,前期给一些小恩小惠,后面都是空许诺。”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些涉案未成年人,大多来自外地偏远地区,其中七成系被哄骗,三成被胁迫。 “一些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些孩子的父母也因贩毒正在服刑,基本缺失有效监护人。”侦查人员说。 按照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参与贩毒的,不负刑事责任。这也是近年来未成年人运毒案件上升的主要原因。 “12岁、13岁的儿童运毒被查获后,只能责令监护人管教。他们可能被反复利用。”侦查人员回忆,他们侦办的案件显示,一些涉案的12、13岁未成年人,已有丰富的运毒经验。 澎湃新闻发现,镇康虽然是毒品重灾区,但来自当地的未成年人参与运毒案件反而鲜见。 “还没有发现当地的未成年人参与毒品案件。”镇康县边防大队介绍。“本地禁毒宣传的力度很大,堵住外地少年运毒的禁毒漏洞,还需要涉案人员当地的攻心战。” (原标题:云南临沧查获十余起少年跨境运毒案,部分十二三岁且经验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