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记录着昆明城市发展的一段时代缩影,在昆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以及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有一片住宅显得是这样的另类——就像电影《功夫》里包租婆家的那幢居民楼。人们习惯把它叫做“筒子楼”。
“筒子楼”每个单间仅十几个平方米。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事业单位住房紧张背景下的产物。这种有着长长的走廊、洗漱间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房子,其前身不过是各个单位的办公室或者是单身职工宿舍。但却有无数人在这里结婚生子,奏响着人生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从工人福利的骄傲象征,到狭窄破旧生活不便的栖身地,留在职工们记忆中的筒子楼历史,也是一部企业由盛到衰的另类记录。
1973年,位于北京路中段的619号五层楼完工交房,415户人家兴高采烈地搬进这幢在当时令人极其骄傲的“新房子”。四十年来,这里留下了左邻右舍的欢声笑语,走出了大学生、厂长、经理、工程师。可是这种时代的产物随着发展加快,也凸显出成堆的问题。
2012年9月,北京路619号“筒子楼”被列入旧城改造规划,这些黄金地段的筒子楼也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记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昆明信息港整理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