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好不容易打赢了官司,却拿不到应得的赔偿,这样的公平正义,是打了折扣的公平正义!”昆明市中院院长罗朝峰说,“涉民生执行工作,就是要解决服务群众最后1公里的问题。” “执行难”,是困扰法院工作多年的一个老难题。目前,昆明法院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涉民生案件的执行难,更是受到群众的关注。自去年底,昆明市两级法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昨日昆明中院通报了活动的成效。 今日起,昆明中院还将掀起新一轮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风暴,“用看得见的方式,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新成效 半年执行到3312万涉民生款项 自去年底至5月20日,昆明市查出涉民生案件815件,案件涉及的总标的额达4893.15万元,其中执行结案761件,案件执结率为93.25%,执行到位标的额3312万元,执行标的到位率70.51%。 815件涉民生案件中,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159件(含追索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件76件),赡养费纠纷案件46件,扶养费纠纷案件42件,抚养费纠纷案件82件,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222件,工伤赔偿纠纷案件15件,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2件,工伤赔偿纠纷案件15件,刑事附带民事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56件,其他类案件101件。 发放特困救助金290余万元 “有些案件,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我们就想办法给予适当的救助。”法官说,根据最高法院“执行一批救助一批”的要求,全市法院,通过向政府财政申报、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困难救助金,选择合适时机集中发放救助金。 两级法院于2014年1月春节前召开案件救助金发放大会,对涉及90余起执行案件中的特困人员120余人进行司法救助,共计发放特困救助金290余万元。随后,根据执行进度,又多次进行了案款发放。 新措施 对付老赖多管齐下“拉黑”、曝光、拘留 这些案件中,相当数量的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裁决,自动履行率依然偏低,规避执行现象依然严重,手段日益隐蔽,暴力抗拒执行现象时有发生。对付这些被执行人,昆明市两级法院的执行部门充分使用了执行措施。 千余老赖 进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充分借助“信用惩戒”推进执行。自最高法院制定《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实施以来,昆明市法院已分数次向最高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员信息平台报送了1千余人次被执行人名单,促使部分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履行义务。 失信被执行人迫于社会、生活、信誉等各方面的压力,主动履行义务日渐增多,效果日益显现。 据不完全统计,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推出后,主动履行法律文书规定义务人数约20%。此外,安宁市法院2014年1月16日在安宁电视台发布(2014)第1号执行公告,将71名被执行人的执行信息向社会发布,督促被执行人到法院履行义务。 短信催告促执行 限制老赖高消费 以短信催告方式推进执行。五华区法院将此次清理的涉农民工工资、“三养”、工伤赔偿等十类案件,以短信方式告知申请人,同时告知当事人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并提供被执行人相关下落及财产线索。以短信方式敦促211名被执行人及时到法院履行义务,对拒不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则将其纳入最高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及在五华法院的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予以曝光。 推行“星夜执行” 法官深夜找上门 官渡区法院对拒不申报或不如实申报财产的一部分被执行人,采取搜查、拘留等强制措施,迫使其正确对待法律的严肃性。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将其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证据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和抄送同级检察院监督,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目前,已对数名拒执人员采取强制拘留措施。 西山区法院采取“星夜执行”方式,对有能力履行而长期与法院玩“躲猫猫”游戏的被执行人,执行员专门选择夜晚、凌晨或节日等时间上门查找被执行人,将其堵在家中,确保执行效果。过去的六个月,嵩明县法院对14名恶意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采取拘留15日的强制措施。 开通绿色通道 不给老赖留时间 据悉,全市法院将在7月1日前全面建成执行指挥中心。随后,全市执行工作将在这一指挥中心统筹下,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昆明中院执行局局长张立志认为,执行案件讲究的是一个“快”,查询财产要快,扣划财产也要快,但是因银行账户查询要层层上报,大量浪费了查询时间,有的案子往往等银行查询结果到基层法院,账户里的钱已经转走。为进一步加快执行效率,应采取“点对点”查询机制,与相关车管所、房管局、政府职能部门、基层组织等建立执行联席的同时,缩短账户查询时间,简化流程。为专项执行活动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快查、快控、快执、快结”的方式,形成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