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7
版主
|
“飘”过昆明的陆根记-风之末端
翠湖边的云南科技宫,临街的一个橱窗摆放了一组老昆明的街道模型,虽然有些已经在昆明今年的大拆大建中消失了,但老昆明人还是能在没有标签的模型上找到自己熟悉的建筑。
抗战胜利堂、五华山上的光复楼、南屏电影院、大光明电影院、谊安大厦、卢汉公馆,这一大批上世纪40年代修建的建筑,外形优美,中西结合,最主要的,是这些建筑的质量,直到今天还在的,都可以看得出那叫一个优质。
说起来,上面这些建筑都是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一个大名鼎鼎的建筑商所建,这就是上海的“陆根记”营造社。只要听听抗战前,陆根记在上海修建的“百乐门”大舞厅,南京的国民大会堂、国立美术陈列馆、国立戏剧音乐院这些名字,就可见其不凡。
1940年抗战爆发后,陆根记内迁昆明,由老板陆根泉的弟弟陆乔根到昆明来亲自筹建,随后,从上海来了40多名生产建筑的骨干,又在昆明本地招收了400多吃苦耐劳的员工,昆明陆根记在云瑞东路开了张。
当时在昆明搞建筑工程的营造厂差不多有六、七十家,但陆根记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资金实力都是首屈一指。所以才会承接到胜利堂这样的政府工程。在施工中,尽管当年生产设备及原料有限,但陆根记一丝不苟的严格施工。竖起了昆明的一个建筑典范,此后无论政府工程还是达官要人、商业建筑,都纷纷找上门来,请陆根记修建。
陆根记在昆明还修建了云茂纱厂、云南烟厂新厂房,还出击到云南地州上,建盖了一平浪盐场车间、南盘江水利工程。很多建筑使用至今。
抗战胜利后,陆根记重返上海,但昆明的陆根记分厂在昆明继续营业。有趣的是,在1949年解放军进攻上海时,上海陆根记帮着国民党修建防御碉堡工事,上海被攻下后,老板陆根泉去了台湾。但昆明陆根记在同一年末的云南起义中,陆根记投入所有力量抢修昆明的城防工事,修筑钢筋混凝土碉堡,保卫起义政权。
云南解放,昆明陆根记解散了,但它在昆明市的建筑生涯中,培养出了一大批建筑技术骨干,传授了先进的建筑管理经验。所以原昆明陆根记的人员,除了少数返回老家的,全部进入了昆明市建筑公司,很多人后来成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继续投身于昆明建设。
陆根记就这样“飘”过昆明20年,但它留下来的建筑,都成了老昆明城的建筑精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