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昆明人-被边缘化的昆明人 |
强帖终于出现,要顶的啊,谢谢楼主 |
十年后的昆明,是什么样子? |
再弄点油污PX吧。 |
0000000000000 |
州市县区一彰显特色就游人如织 根据红河州旅游局的统计,五一小长假有35万余人次畅游红河,这一数据同比去年增长了15.75% 一边是五一狂欢节毫无新意,逐渐丧失吸引力;一边是部分州市县区费尽心思,彰显其旅游特色就会引得游客蜂拥而至。 “‘昆虫’的鼻子太灵了,只要有好吃、好玩的,他们就能找到。”有人这样评价今天的“昆虫”。就如这个五一小长假,安宁八街留住了游客心,每天就有上万游客来到八街,在这里欣赏连片种植的玫瑰花美景,亲自体验制作玫瑰花糖。同时,还有刚刚推出的乃古石林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由本报推出的“红河深呼吸”特刊,为读者提供了最具特色的旅游攻略。根据红河州旅游局的统计,五一小长假有35万余人次畅游红河,这一数据同比去年增长了15.75%。 “昆虫”这个颇具创新意味的词语来自于州市的人们,他们把每逢假日就塞满当地各个角落的“云A”牌车戏称为“昆虫”。意指从昆明下来的,像虫一样铺天盖地、无处不在的旅游者。 “昆虫”没有明确的含义,但是在我们的理解中,“昆虫”不仅指昆明人,还指在昆明生活、然后以昆明为轴心,向各地辐射的旅游者,它包括了昆明本地人、在昆明工作的州市人,也包括了外来者。“昆虫”开始的出行方式并不单纯是自驾车,还有随团游和自由行等。 旅游其实是一种感觉,国内外一些旅游城市,论旅游资源甚至还不如昆明。但这些旅城市定位精准、凭借颇具吸引力的宣传和健全的营销策略,把一些潜在的旅游动机转变成实在的旅游行动。就拿被年轻人称之为“艳遇之都”的丽江,也让多少年轻人向往。还有这里的雪山音乐节,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 游客经停昆明的时间逐渐减少 8年过去了,昆明旅游“二次创业”还在继续,昆明留不住游客的尴尬依然存在 4月30日上午9点,重庆的一个20多人的旅游团队乘坐K167抵达昆明。刚刚下火车就被导游带到火车站附近一家餐馆吃早点。“我们不在昆明停留了,一会儿我们就乘坐大巴车前往景洪。”导游一边联系旅游大巴,一边告知游客行程安排。 昆明为何留不住游客?一家国字号旅行社老总说,昆明留不住游客是市场规律,在昆明住一个晚上需要一两百元,如花两三个小时把游客拉到州市,住宿费100多元就搞定了,谁愿去花这笔冤枉钱呢? 著名旅游人士张凡说,不否认昆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世博园、民族村、西山龙门、滇池、圆通寺、大观楼等,还有通过'99世博会后,昆明的接待能力增强。但是残酷惨烈的市场竞争导致行业内恶性削价的竞争越演越烈。为谋求最具诱惑力的“直观价格”,旅行社不得不把并非最具诱惑力的大批昆明景点、景区从线路名单中删除,以保证低价运行中的微薄利润。只有风格独具的石林是这场“删除运动”的唯一幸存者。删除的恶果迅速显现——游客对昆明日渐生疏,为旅行社的删除平添底气。旅行社、游客联袂制造了一个循环噩梦,昆明不过是这场噩梦的牺牲品。 昆明市旅游局数据显示,虽然坐拥众多旅游资源,但昆明城市特色不明显,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使昆明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城市的吸引力不足,加上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致使国内游客在昆明平均滞留时间为1.98天,海外游客仅有1.6天,旅游消费水平不高,旅游综合效益尚待提升。 要摆脱昆明旅游产业“发光不发热”的尴尬局面,唯有改革,在2005年,昆明启动旅游“二次创业”。在初期,一位旅游局官员曾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在积极挖掘温泉度假游、会展旅游、高尔夫旅游,几个大型项目已经上马,不久昆明将成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可成为商贸会展、绿色生态和康体休闲之都。中转站也好,鸡肋也罢,我相信困境只是暂时的。” 8年过去了,昆明旅游“二次创业”还在继续,昆明留不住游客的尴尬依然存在。“昆明旅游二次创业,每年都把数百万的旅游宣传促销费砸给国外和国内部分著名媒体,到底有没有效果,无人评估。”一位旅行社人士如此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