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论坛

标题: 云南铬渣污染续:历史遗留28万吨铬渣紧邻南盘江 广西未现污染 [打印本页]

作者: 红河谷    时间: 2011-8-17 01:57
标题: 云南铬渣污染续:历史遗留28万吨铬渣紧邻南盘江 广西未现污染
  云南铬渣污染续:历史遗留28万吨铬渣紧邻南盘江 广西未现污染 昆明论坛小编综合导读 近日,一则“云南5000吨剧毒铬渣倒入水库,污水威胁珠江源头”的消息受到众多网民关注,成为各大论坛的头条热帖和微博热点。帖子称:云南曲靖有5000吨铬渣倒入水库,致使水库致命六价铬超标2000倍。事后云南将30万立方米受污染水,铺设管道排入珠江源头南盘江。
  


  13日晚间,曲靖市发布新闻通报对此做出正面回应,承认“铬渣污染事件”,称非法倾倒的铬渣系与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承运该公司的铬渣到贵州进行处理的两名承运人所为。两人在承运铬渣过程中,受节省运输费用的眼前利益驱动,共在麒麟区三宝镇、茨营乡、越州镇的山上倾倒铬渣140余车,共计5222.38吨。但否认直接将“铬渣污染水”排入南盘江,并称南盘江水未发现六价铬超标,引发了网友新一轮的关注。
  广西环保厅:珠江上游境内各水系未检出"六价铬"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事件14.84万吨铬渣待处理云南铬渣污染企业堆废料17年仅刑拘司机遭质疑
  
  8月14日,记者来到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对“铬渣污染事件”进行了采访时,获得了另一个消息:在该化工厂后门一个露天铬渣堆放处堆放有28.84万吨铬渣,这个堆放处距南盘江只有一条土路之隔。而如此庞大数量的铬渣堆,不论是搬运或者是处理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记者赶到现场时看到,露天堆放点堆放着两座山高的铬渣,其中一座铬渣山已被挖开,一群工人正忙着盖石棉瓦房,人工给铬渣山制作雨衣。旁边的一座铬渣山则依然保留原状,铬渣堆上覆盖有一层厚厚的红土,并种有不少桉树。
  
  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左国荣告诉记者,这个露天堆放点堆放的铬渣共有28.84万吨,是前任经营者在1989年至2003年间累积遗留下的。以前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在底下铺好防渗层,再在铬渣堆上盖上一层土。现在他们正在对堆放点进行拦护墙加高工程和防雨工程。
  
  针对此事,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汤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铬渣含有氧化镁等成分,可代替石粉作为烧结矿辅料,从他接手化工厂以来所产生的铬渣都被优化处理,循环利用。他们公司计划在三年内处理完这些历史遗留的铬渣。
  
  随着近日媒体报道“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5000多吨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导致污染”引发关注。14日,由国家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组成的专家组对曲靖的三宝镇张家营村、越州镇黄泥堡村,还有麒麟区铬渣非法堆放点进行了取样调查。目前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要在评估后才能判定是否对南盘江水系造成水体污染。
  
  曲靖市副市长陈军也针对此次事故作出回应称,铬渣非法倾倒致污事件发生后,曲靖市以及麒麟区、陆良县立即组织人员清理倾倒在麒麟区的铬渣,到6月17日现场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共清理铬渣及受污染的泥土9130吨;对受污染的三宝镇张家营村委会黑煤沟的一处100立方米左右的积水潭积水,全部抽运到陆良化工实业公司进行了处理;为防止叉冲水库受污染的水渗透至黄泥堡,有关部门及时在黄泥堡入口前方建了一座拦水坝,把近3000立方米受污染的水拦蓄了起来,并由曲靖市环保局组织专业人员,对叉冲水库当时蓄积的约4万立方米水和拦蓄下来的近3000立方米水,进行了还原、解毒处理,水质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后排放。
  
  下一步,曲靖市还将组织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对铬渣倾倒地污染情况再进行认真调查和监测,确保无铬渣清理遗漏;将追究监管部门、企业责任,评估赔偿群众损失;继续动态监测好有关区域的水质,定期公布水质监测数据,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水利部调查云南铬污染废渣堆放地寸草不生
  
  干部带领下走上一条山路,发现路两边土壤颜色很诡异,有白色、黄色、紫色,明显不是当地土壤颜色,地上还有一些小颗粒,非常小像石子一样。当地村民说这就是铬渣,但肉眼分辨不出。”冯蔚说,在靠近这些堆废渣的地方有一些松树,都已经死了,堆过废渣的地方寸草不生,满目疮痍。可能是司机这倒一点那倒一点,最大的一块是半个篮球场那么大,而一路上到处都是。当地村民说,当时把这些废渣清走的时候,连同废渣下面半米多的土都挖了,但是就算挖了土以后,现在还是留下了一些白的、黄的、紫的诡异色彩。
  
  ■释疑
  
  倾倒的废料有多少?
  
  140余车铬渣共5222吨
  
  曲靖市政府提供的调查报告称,非法倾倒的铬渣系与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承运该公司的铬渣到贵州进行处理的两名承运人所为,两人为节省运输费用,共在麒麟区三宝镇、茨营乡、越州镇的山上倾倒铬渣140余车,共计5222.38吨。第一次倾倒是4月28日,一直倒到6月12日。目前,两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到6月17日,当地共清理铬渣及受污染泥土9130吨,全部运回陆良化工实业公司的专门堆放点。在越州镇此前受污染较重的避险水库叉冲水库旁,曲靖麒麟区环境监察大队副队长尹正武说,废料中的六价铬有剧毒,水溶性强,随雨水流入就把水库污染了。
  
  针对事件通报迟缓质疑,曲靖市宣传部长何华称,“这个事从接到村民举报开始处置,在6月份三天内已把现场铬渣全部清运干净。很多网民误解说,是不是现在媒体曝光了才来关注这个事,才处理这个事,不是这么回事。”
  
  有多少水体被污染?
  
  约4万立方米水受剧毒污染
  
  调查报告显示,受污染的三宝镇张家营村委会黑煤沟的一处100立方米左右的积水潭积水,全部抽运到陆良化工实业公司进行处理。目前,这家化工企业已被停业整顿。
  
  至于叉冲水库受污染的水,正是这里的水经过处理后被排入南盘江而饱受网友质疑。位于越州镇的避险水库叉冲水库紧邻该镇的备用饮用水水库和灌溉用水水库黄泥堡,政府调查报告称,为防止叉冲水库受污染的水渗透至黄泥堡,有关部门及时在黄泥堡入口前方建了一座拦水坝,把近3000立方米受污染的水拦蓄了起来。
  
  对叉冲水库当时蓄积的约4万立方米水和拦蓄下来的近3000立方米水,由专业人员进行了还原、解毒处理,水质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后排放。
  
  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77只牲畜死亡无人伤亡
  
  曲靖市环保局局长杨树先说,“而正是因为离当地群众饮用自来水水源地很远,尚未对群众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也尚未发现铬渣污染造成人员伤亡。到目前为止,一共有75只山羊、一匹马、一头牛因为喝了大堆铬渣下的高浓剧毒水死亡。”
  
  据曲靖市委宣传部长何华介绍,当地村民的饮水是自来水,自来水水源地离他们村子非常远,所以对饮用水没什么影响。相关评论见A03版
  
  重金属危险废物应急处置上,水处理技术相对简单,也容易用环境质量标准来评估。但对于污染的土壤的处理比较麻烦,因为重金属渗入和渗出多少是相对比较长过程,而且修复也不像水处理那么简单,现在没有环境质量标准,只能是用风险评估的方法来进行确认。目前第一步控制住较大风险,第二步应该对周边场地、土壤、水塘底泥做长期监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丽
  
  云南铬污染事件未影响广西水质
  
  广西环保厅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云南铬污染事件发生后,广西的水质情况。
  
  广西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经与云南省环保厅联系,并综合云南省曲靖市政府新闻办13日晚通报表明:目前网络盛传的“约5000吨铬渣污染南盘江”时间在两个月前的6月12日发现,且不存在铬渣直接倾倒进南盘江和水库的情况。
  
  8月13日下午5点左右,广西环保厅在网上发现“南盘江受铬污染”的报道后,组织力量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并查阅了去年和今年广西境内红水河天峨县六排断面(入境断面)、来宾市垒亭、马安、车渡断面及梧州市与广东省交界的界首断面(出境断面)等监测断面同期的常规性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1月至7月六价铬全部为未检出,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目前,南盘江来水所经地——百色、来宾两市已加强了各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以确保广西境内群众的饮水安全。据8月14日对百色市西林县八大河村断面(云贵黔三省交界)、来宾市忻城县垒亭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各项监控指标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其中两个断面六价铬均为未检出。说明事件没有对广西境内水质造成影响。
  
  广西环保厅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云南省环保厅联系,了解事件调查进展情况,并继续做好南盘江水质监控工作,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据了解,发源于云南曲靖的南盘江为珠江正源。其经陆良县污染事发地附近进入昆明市宜良县、红河州、文山州后,再折回曲靖市,汇入黄泥河后出云南省境。广西百色市西林县八大河村为其滇、黔、桂的交汇点,并在乐业县与北盘江汇合成为红水河,由天峨县进入广西。在广西来宾市与柳江汇合成黔江,最后进入西江广东段。污染事发地附近河流距三省(区)交汇点水路600多公里。
  
  云南铬毒污染的四大未解之谜
  
  如同一河被污染的水,终究会渗流到下游;一则未上网的报纸新闻,仍然通过微博传到全国网民的耳中。“云南5000吨剧毒铬渣倒入水库,已使30万立方米水库水成致命毒药,水正流入珠江上游南盘江,将可能危及沿岸数千万人饮水安全。十万火急,快速应对,请一切以民众生命安全为重,请绝不要作任何欺瞒”,也许正是为了回应这样的呼唤,云南省曲靖市政府新闻办8月13日晚向媒体通报了“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剧毒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致污”事件。
  
  环境污染事故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种,越来越多地牵动公众神经,其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完整和准确就显得尤其重要。云南当地通报内容,为此次剧毒铬渣污染事故大致给出了一个轮廓,但在事故的直接损害与间接影响、起因与责任、以及信息披露上,仍然留下巨大的悬疑待解:
  
  一,关于污染事故对当地居民健康与方圆水土的直接损害,是否有及时全面的清理、疗救与补偿?如果只是“造成倾倒地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澄清网上传言“铬污染已致云南曲靖37位农民中毒身亡”。
  
  二,关于污染事故可能造成流毒下游的间接影响,是否做到彻底的杜绝和负责任的知会?当地对设计库容30万立方米,当时有水4万立方米的叉冲水库里的水和建拦水坝拦蓄下来的近3000立方米水,“由市环保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还原、解毒处理,水质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后排放”。如果说“铬污染100年才能复原”的说法有些危言耸听,那被剧毒污染后的水,洗洗就能干净?轻易就能排放?鉴于事发地地处5000里珠江的源头,涉及流域内数千万人的安全,此事切不可掉以轻心。
  
  三,关于污染事故的起因与责任,仅是两名司机能否担当起这滔天大祸?“吴某某、刘某某两人在承运铬渣过程中,受节省运输费用的利益驱动,共倾倒剧毒工业废料铬渣140余车共计5000余吨”,如此无知妄为之徒不可原谅,但将剧毒危险品随便交付给此类人的行为更让人不可思议: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许可以及运输工具安全管理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恐怕都应划归问责范围。
  
  四,关于污染事故的信息公开,为什么会延宕两月之久?如果不是经由云南当地媒体的一篇未上网报道,《5000吨剧毒铬渣来了,羊死了,猪死了,水也不能喝了》,众多网民,乃至珠江全流域的居民,对可能危及自身的一起上游环境污染事故一无所知。哪怕一个“注意监测水质”的提醒,也比事到临头大势已去要好;哪怕是一场虚惊,也比被蒙在鼓里只能后怕好。
  
  环境污染事故本属重大公共安全信息,总是走网络“小道消息”的路,无异于对社会环境的二次污染,势必腐蚀日渐脆弱的社会信任与人心。“对于此事在网络上疯传,只是有个叫‘边民’的人有很多关注者,从‘边民’那里传开的。”云南省环保厅负责人如此回答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这话,到底是对网友“边民”的褒奖,还是批判?
  
  

作者: 丫丁    时间: 2011-8-19 01:48
哎!老是发生这些事情,不是法律制度不完善,而是监管力度不够,玩忽职守。




欢迎光临 昆明论坛 (http://kmrlt.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