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和土豪,是近年来新闻中出镜率最高的两大主角。”
温州,一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大妈聚集KTV包厢吸毒;金华,警方打掉一个由7名大妈开设的赌场;北京,5位大妈在天安门前跳广场舞被叫停;上海,几位大妈在动物园门口与保安“群撕”,因为发现别人用1元团购到门票而自己花了40元……
曾撼动华尔街的中国大妈,给人的感觉总是十分不淡定。她们,被贴上了一些不那么客观的标签。
标签一:有钱任性,钱多人傻。疯狂扫货的海外旅游团中活跃着她们的身影;各大城市黄金商圈的看房团里她们指点江山;牛市来临,她们豪迈地甩钱杀入,沪指4000点相当一部分是她们的贡献。
标签二:不守秩序,欠缺文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资源之争,有资源之争的地方就有把公共地盘当自家客厅的大妈。大嗓门、乱插队、闯红灯,以及高分贝广场舞,都是广受诟病的“大妈症候群”。
标签三:爱贪便宜,三观混乱。大妈们会拿出在超市买特价鸡蛋的慷慨劲扫黄金、买LV,也会拿出挑选奢侈品的认真劲在菜市场挑挑拣拣。她们的价值观常常让年轻人讥讽“奇葩”。
吐槽谁都会,但在一个文明社会里,各个年龄段、各个群体应该彼此尊重、求同存异。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多些理解和宽容,撕掉中国大妈身上被异化的标签。
她们把青春奉献给家庭、单位,奉献给丈夫、孩子。她们用辛苦换来家庭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她们曾花木兰一样充满锐气,只是岁月无情,她们逐渐被掌握着鼠标和智能手机的年轻人替换,被“数字鸿沟”隔离到边缘地带。文化、健身、休闲等公共设施的不足,让大妈们因子女离巢、下岗退休等原因而骤然闲下来的身心,除了家庭那一亩三分地以外无处安放,比如浙江那些集体吸毒和开设赌场的大妈,大概不排除精神空虚的因素。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而言,更年期是一个易被忽视而又确确实实折磨着女性的特殊阶段,如果再缺乏伴侣、子女的理解,大妈们就只有在同样处境的老闺蜜中间才能找到认同感、归属感,所以中国大妈经常组成一种“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社会群体。
中国大妈那些带有负能量色彩的标签,多少折射着相应的社会问题。如果公共规划中配备充裕的休闲健身空间;如果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不再沦为棋牌室或者干脆铁将军把门;如果文化部门提供一些资源,社区挤出一点地方,为大妈们建一间小小的报刊阅览室;如果民政部门和街道多开设几所老年大学,让大妈们把深藏不露的厨艺、女红、歌舞亮出来交流分享,顺便教教大妈上网,让她们知道除了1元团购以外,家门之外还有一个广阔有趣的世界;如果公安、工商等部门多点宣传,告诉一心想为儿孙多攒点钱的大妈,什么样的诱人“投资”背后是万丈深渊……那么,我们的中国大妈,会日渐变得淡定、优雅、理性。
每个人,都在一天天老去。用不了太久,你我都会步入被喊作大爷大妈的年龄。她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请尊重中国大妈!
欢迎光临 昆明论坛 (http://kmrlt.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