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论坛

标题: 昆明女人说话的四项基本原则 [打印本页]

作者: 斑点狗    时间: 2015-3-18 20:49
标题: 昆明女人说话的四项基本原则


昆明女人嗓门大,这是世人的共识。在昆明的街道上随便走走,你就可以听到昆明女人隔着人山人海打招呼:“咩咩!二狗街嬷,这久死喀哪点喀了咯?”另一个大声回应:“我咯,没喀哪点咯!”“咩咩!胆子咋个这份大咯?”“咩咩!咋个说咋个说咯?”几个女人躅在一起,旁若无人,欢声笑语,手舞足蹈,成为一道昆明特有的、响亮的风景。


昆明女人说话贯彻四项基本原则:鼻子基本靠憋,眉毛基本靠上,眼睛基本靠瞪,说话基本靠喊。而且有一独门特技——个个用鼻腔从脑门发音,有一种用手指甲刮洋铁皮的共鸣,每句话的结束基本上有个响亮的尾音“咯”,声遏干云,不可一世。



但昆明女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声音过大,只感觉自己说完话后口干舌燥,头皮发麻。这样有个好处——不会随地吐痰,为昆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久住昆明,并不觉得女人的声音刺耳。到了外地,特别是欧洲国家,大街上听不见女人大呼小叫“咯咯咯”的家乡话,说话的人都低声细语,你就不习惯了,就就耐不住那厢寂寞了。怪不得老昆明人是“家乡宝”,不喜欢到外面去。



先看历史。昆明是个移民城市,移民一般都嗓门大。“昆明”二字是当地彝族语言“嘿咪”的译音。“嘿”是海,“咪”是地,意为“海边之地”。昆明在云南的坝子中,算是比较宽广的地方。原先并没有多少人,其第一拨移民大潮始于“宋挥玉斧”,第二拨移民始于“元跨革囊”,第三拨移民始于抗日战争时期。


试想,兵荒马乱,炮火横飞,一拨拨的移民拖儿带女,跋山涉水,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不大喊大叫,怎么能避免家人走失亲人走散?又怎么能到达山青水秀的昆明?到了昆明,安居乐业大事的首要问题是教育问题,昆明母亲从不要求孩子说话要细声细语,骂起女儿和丈夫来,也惟恐邻居不知道她管教有方、持家有道,只管“咯咯咯”地大吼,待“憨囡”长成“玉女”之时,自然也就“咯咯咯”地大喊大叫了。


所以,昆明女人说话嗓门大声音高,其实是一种遗传基因,不了解的人不必莫名惊诧,横加指责。(大虫)







欢迎光临 昆明论坛 (http://kmrlt.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