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论坛
标题: 昆明文化巷:夜幕下的声色江湖 [打印本页]
作者: 夫民 时间: 2014-12-9 01:26
标题: 昆明文化巷:夜幕下的声色江湖
谈及文化巷,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的由来。大抵是因为身处一个北城脚的荒凉之地,人们只将它以荨麻代称。至于它究竟是因为毗邻贡院还是依托近代文人而更名,也很少被人细嚼。总之沾上这个名儿,便有了几分文化的意味。
过往匆匆的清晨和懒懒散散的午后,人们自顾自地工作,周而复始地平淡,就如同这条巷子一般。夜,拉开了帷幕,昏黄的灯光如细雨般洒落在路面,它喧嚣的真实在此刻上演。
东边儿一个卖烤串的,西边一个摆饰品的;南街头来盘打口碟,北巷尾来件POLO衫。摆摊的、开车的,陆陆续续地向巷子里驶来,像条大花裙子从头罩到尾。老外指着摊儿:“How much?(几个钱?) ”小贩比着个六六大顺,可外国不兴这个,玩懵了老外,算了,咱还是写字来代吧。初来文化巷,大卫挺讨厌国人叫他“老外”,感觉就和叫“鬼子”一个味儿,但被叫了这么多年,他也就习惯了。
近几年来,文化巷夜市的大热和云大里的一群外国孩子还真分不开关系,不过,从当年的换外贸货到现在的摆大摊,老外逐渐来的少了,只留下了一个“洋人街”的名号。不变的是巷子口的大爹年年都在炸着洋芋,小伙们天天开来汽车架起鞋摊儿,这几年流行玩多肉植物,于是外地的小伙也来了,打开电动车货兜,里面放满了萌“肉肉”。
文化巷,有人说它是江湖,也有人说它是市场。不论老的、少的,你只要愿意来,摆个摊就可以赚点外快;不论男的女的,你只要愿意买,价格便宜个一半也不是不可能。做个买卖、交个朋友,要不再来个社会实践,什么样的理由在这都行。
有人说文化巷早已没了文化,可不同意,你看,远处“呲啦”一声响,烧烤的青烟朦胧了街头,夹杂着五块、八块的吆喝声,这来源于生活的文化,这最平民化的巷道,又怎么不是一种文化的阐释?(朱琦)
欢迎光临 昆明论坛 (http://kmrlt.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