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论坛
标题: 公厕女孩笑容消失 [打印本页]
作者: 柳韵风清 时间: 2011-4-27 14:16
标题: 公厕女孩笑容消失
昆明论坛:公厕女孩笑容消失 成人式善意让其不知所措
昨天下午3点40分,天色阴郁。可杭州525路下沙公交站对面的公厕却热闹非常。
拿着报纸寻觅而来的学生,捧着日用品的热心市民,还有早就架起了长枪短炮的各路媒体,3平方米的小屋子外,人,络绎不绝。
大家都在等一个人:本报昨天A8版的小主人公谭嘉雯,今年7岁半,一个与外公(依照当地习俗,女孩管外公叫爷爷)一起住在公厕,却以满足的笑容感染了许多人的小姑娘。
离下课正好一小时,谭嘉雯出现了,穿着校服,身体单薄。她一蹦一跳地欢快走来,满脸都是微博上那张被疯转的照片中熟悉的笑意。
可是当她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在她身上时——瞬间,那撩动了微博上无数人心弦的笑容,突然消失了。
记者前天留在桌上的200元,分文未动
昨天,谭大伯的小屋子来过不少客人。“上午,有个民政局的人,过来问我,是不是没钱买车票回家。我说我有工作的,不是没钱回家。他就走了。”
中午,有个老师买了一包花卷,送给小家伙吃。下午,谭大伯的工作单位送来了一个水果篮。谭大伯看着篮子里的水果说:“我们水果吃得少,里面有些水果,小家伙看都没看到过。”
“傍晚,有个30岁左右的男的,开着好像叫宝马的车过来看我们,和小家伙合影,走的时候给了我500元。我说不要,他说‘大伯,没关系,我很有钱。’”
这期间还有一拨一拨的学生和媒体。谭大伯接待了一天,“今天一点菜都没了,只有剩下来的一点点粥,5点以后,我想出去买点青菜,但人这么多,我哪里走得开,所以只能光喝粥,再吃点老师送来的花卷。”
谭大伯的电视机柜子边还放着200元,这是本报记者第一次去他家留下的,昨天依然分文未动搁着。“怎么说呢,我觉得我们现在生活还可以。”谭大伯想了想,淡淡地说了一句,“早上我会给她钱买早餐,中午她在学校吃,就晚上回来吃一顿,这顿一个菜就够了,大多时候买大白菜吃,小家伙爱吃素,当然肉也喜欢。”
班主任眼中的“小嘉雯”,是个不让人操心的孩子
小嘉雯每天要坐一个小时的车去余杭武术学校上学。班主任郭老师告诉记者,嘉雯在班上属于那类不用她操心的孩子,“她数学成绩在班中属于中上,语文成绩中等,但她很用心。”
在老师眼里,她的性格很外向,和所有女生都玩得来。让班主任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小事:“有一次,我发现她交上来的作业没做完,就批评了她,没想到,她还会写信给我,跟我交流,信里她说以后不会这样粗心了。”
“在我们班上,像她这样住房条件差的倒很多,但跟她这样生活学习条件都不好的很少。其他同学上学放学都是校车接送的,她住的地方没有校车,她就一个人坐很久的公交车上学、回家。”
该说感谢的应该是我们
“你想过那种穿得好、吃得好的生活吗?”
“我现在就是在过这种生活啊!”
这是小嘉雯在前天与本报记者的一句对话。那稚嫩的童音仍在耳边萦绕,可本报官方微博上这句对话却已被默默转发了五万多次。
有网络媒体专门开了专题,有网友专门从外地赶去了下沙,有人打进96068热线说要帮忙……让这条微博沸腾的是微笑的力量,就像网友“antedigua”说的一样:即便做好了承受温馨感动的画面的准备,还是被这张开朗的笑脸触动了内心。
有人说,该说谢谢的不是小嘉雯,应该是我们。因为她简单的笑容,让我们重新回忆起满足这个词的原意。
可记者也感到了不安,采访中,爷爷不止一次地婉拒了帮助,“我有工作,我可以养活小家伙”。但仍然有人好心地劝解:“不要紧,我很有钱。”
正是这种成人式的“善意”让小嘉雯不知所措地收起了笑容。其实,感动我们每一个人的是小嘉雯笑容中的满足,却并不是她清贫的生活,而她自己也并不认为自己过得很苦。
她说:“我们班里还有20多个人都很穷。”可郭老师听了后说,实际情况并不是那样。小嘉雯并不能理解成人眼里的“富裕”和“贫穷”。
我们不希望蜂拥而来的关心到头来却击碎了孩子纯真的笑脸。要知道孩子的想法远比我们想得简单,我们以为买昂贵的玩具能博得孩子的欢心,但有时候一张白纸就代表了梦想。
小嘉雯需要的不是同情,更不是过多的物质给予。比起这些,她更需要一个有父母在身边的完整童年。
作者: 白桦林 时间: 2011-4-27 15:37
图片 看不到
欢迎光临 昆明论坛 (http://kmrlt.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