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论坛
标题:
邂逅勇士-风之末端西藏游记
[打印本页]
作者:
石头籽
时间:
2013-5-20 06:15
标题:
邂逅勇士-风之末端西藏游记
邂逅勇士-风之末端西藏游记
西藏的6月份是一个绿色的季节,各种草木抓住这块雪域上气温开始转暖的时机纷纷长出叶片和花朵,开始为繁殖下一代做好准备。
那天早上刚好下过一阵雨,在一片翠绿里,我踩着湿润的土地走到县城里去。我所在的这个县城说是县城,全部老少人口加起来也就2000多人。
炊烟袅袅的街道上每一个人我都认识,并且能叫得出名字。这是我在西藏的第二个年头。好几天没有汽车经过,听说前面的雪山垭口又爆发了泥石流,所以城里没有一个生人。
一路上我用汉语和藏语向路人打着招呼,转到县政府那幢全城的最高建筑——三层楼上。看见屋里的炉子上的酥油茶壶正冒着热气,县长没在,秘书倒了两碗酥油茶我们对饮,我一边和他说话一边向楼下望去,一下子看见一个人走在街道上。
这个人之所以被我一眼看到,是因为他穿了一件大红色的马甲,在藏地一色的白色街道建筑中甚是醒目。红色的马甲上还写着几个黄字,看不清楚是写的什么。就凭这件衣服,我就断定这人是一个外来的陌生人。
城里的川木匠和他并排走着,川木匠不时向路人打着招呼,并指着这个陌生人好像是在对大家作介绍。这个川木匠是个四川人,在县城里算是个公众人物,平时除了做木工外,汉族人家的婚丧嫁娶仪式上,都是他操着一口四川普通话做主持人。也不知道这个陌生人是如何找到他的。
县长来了,我办完事,下了楼,就走到县招待所。县招待所就是两排平房,平时就没有人住,这几天更是空空荡荡,只有一间客房的门开着,我就走了进去。果然,那个陌生人和川木匠正作者床上吸着“白芙蓉”纸烟,正在聊天。
川木匠扔给我一只烟,我也坐到床上,这才仔细看清了红马甲上的字:徒步走遍中国。
我知道这几年有很多人到西藏来旅游,但因为过于偏僻,很少有游客来到我所在的这个县。不过有一些旅行方式很特别或者身份很怪的人却喜欢来这里找寻原汁原味的西藏风情。比如说:骑自行车的,或者外国人或香港人,(只是因为这个县不对外开放,外国人或香港人来了马上就被当地政府礼送出境。)这下子,又来一个徒步的!
陌生人正和川木匠谈着路上泥石流的事情,我从他的普通话里听出他应该是南方人。于是,我开口用普通话问他:“您从哪儿来?”我一说话,他感到很惊讶,他作了自我介绍:他叫余纯顺,上海人,徒步行走中国。
说实话,我不太相信谁能徒步走遍中国,那几年我已经和内地隔阂了很久,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内地人,我并不信任。现在想起来,在那种封闭的环境下,时间长了,会对外面的一些事物保持警惕也是自然的事。
余纯顺显然看出了我的怀疑,就拿出一本照片簿,头一张是他和相声演员姜昆的合影,好玩的是那张相片洗反了,他和姜昆拉着的一个布幅上面的字全和印章正面一样。下面是一些他在东北边境的一个俄罗斯哨所里的一些照片。从照片里看得出来,原来的他像个读书人,现在则是一个粗豪汉子了。
我看照片的时候,他小心地问我:“您是藏族吗?”,川木匠说:“咳,他也是内地的,大学生!”余纯顺一下子放松了:“怪不得你的普通话说得好,不过我看你的装束打扮,还以为你是当地人!”
我当时留着一头批到肩上的长发,带着一顶藏式毡帽,腰里还挎着一把藏刀,身上散发着刚喝过的酥油茶味道。川木匠插话开玩笑说:“他是算得上是个老西藏了!”
我告诉余纯顺,听说前面的草原上这几天有狼出现,要当心。他说不怕,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就七寸多长,这下我和川木匠都笑了,我说这把刀只能用来割风干肉吃,我抽出我的藏刀,在他的匕首上砍了一下,一个缺口就出来了,我的刀完好如新。
余纯顺把我的刀拿到手里不住地称赞:好刀!夸了一阵,就说:我要是有这样的刀就不怕狼了。我一下子警惕了起来,我这把藏刀是我专门从一个铁匠那里定制的,用的是最好的纯钢,刀鞘上的图案十分精美,自从进藏以来从未离身。我可不想把它送给一个来历不明的陌生人。
我把刀拿回来入鞘,他有些失望,我对他说:只要你是白天过草原,狼是不会来伤你的,这一季草原上的野兔和旱獭很多,狼都吃饱了,要是晚上过草原,点个火把就行了,狼很怕火,看见火就躲开了。
川木匠说:要是过草原时遇见下雨就不要走了,到草原上的帐篷人家去避雨。内地带来的雨具在草原上不大管用,除非有我头上戴着的这种羊毛毡帽。余纯顺说:这种毡帽原来还可以避雨呀?就请我脱下来给他看。
他细细把玩着我的毡帽,我又觉得他会向我提出赠送的要求,我就站起身说要走了,并祝他一路平安,匆匆离开了招待所。
回到峡谷里的工地,晚上我睡在床上想着这个陌生人,想来想去,我觉得他还是可以信任的,要不明天我还是把藏刀和毡帽送给他。
第二天我忙完工地上的事,下午进城直奔招待所,招待所的人告诉我,那个人一早就走了。
过了几天,我遇到一个草原那边过来的牧民,我问他看没看见一个穿着红马甲的步行者,他告诉我看见了,这位牧民觉得那人很古怪,一个人不骑马,不坐车,就这样走在草原上,哈姆古(藏语:搞不明白)
又过了一年,我回到昆明,渐渐听到了关于余纯顺的一些情况,那时他已经成了名人。被人称做“勇士”。后来,看到了他写的书,书里面没有提到我和他的这一段邂逅。最后,听到了他的死讯。
前几天收拾家里的杂物,在一个箱子里,找出了那顶毡帽和那把藏刀。它们已经显得十分陈旧。我是个公众人物,平时除了做木工外,汉族人家的婚丧嫁娶仪式上,都是他操着一口四川普通话做主持人。也不知道这个陌生人是如何找到他的。
县长来了,我办完事,下了楼,就走到县招待所。县招待所就是两排平房,平时就没有人住,这几天更是空空荡荡,只有一间客房的门开着,我就走了进去。果然,那个陌生人和川木匠正作者床上吸着“白芙蓉”纸烟,正在聊天。
川木匠扔给我一只烟,我也坐到床上,这才仔细看清了红马甲上的字:徒步走遍中国。
我知道这几年有很多人到西藏来旅游,但因为过于偏僻,很少有游客来到我所在的这个县。不过有一些旅行方式很特别或者身份很怪的人却喜欢来这里找寻原汁原味的西藏风情。比如说:骑自行车的,或者外国人或香港人,(只是因为这个县不对外开放,外国人或香港人来了马上就被当地政府礼送出境。)这下子,又来一个徒步的!
陌生人正和川木匠谈着路上泥石流的事情,我从他的普通话里听出他应该是南方人。于是,我开口用普通话问他:“您从哪儿来?”我一说话,他感到很惊讶,他作了自我介绍:他叫余纯顺,上海人,徒步行走中国。
说实话,我不太相信谁能徒步走遍中国,那几年我已经和内地隔阂了很久,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内地人,我并不信任。现在想起来,在那种封闭的环境下,时间长了,会对外面的一些事物保持警惕也是自然的事。
余纯顺显然看出了我的怀疑,就拿出一本照片簿,头一张是他和相声演员姜昆的合影,好玩的是那张相片洗反了,他和姜昆拉着的一个布幅上面的字全和印章正面一样。下面是一些他在东北边境的一个俄罗斯哨所里的一些照片。从照片里看得出来,原来的他像个读书人,现在则是一个粗豪汉子了。
我看照片的时候,他小心地问我:“您是藏族吗?”,川木匠说:“咳,他也是内地的,大学生!”余纯顺一下子放松了:“怪不得你的普通话说得好,不过我看你的装束打扮,还以为你是当地人!”
我当时留着一头批到肩上的长发,带着一顶藏式毡帽,腰里还挎着一把藏刀,身上散发着刚喝过的酥油茶味道。川木匠插话开玩笑说:“他是算得上是个老西藏了!”
我告诉余纯顺,听说前面的草原上这几天有狼出现,要当心。他说不怕,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就七寸多长,这下我和川木匠都笑了,我说这把刀只能用来割风干肉吃,我抽出我的藏刀,在他的匕首上砍了一下,一个缺口就出来了,我的刀完好如新。
余纯顺把我的刀拿到手里不住地称赞:好刀!夸了一阵,就说:我要是有这样的刀就不怕狼了。我一下子警惕了起来,我这把藏刀是我专门从一个铁匠那里定制的,用的是最好的纯钢,刀鞘上的图案十分精美,自从进藏以来从未离身。我可不想把它送给一个来历不明的陌生人。
我把刀拿回来入鞘,他有些失望,我对他说:只要你是白天过草原,狼是不会来伤你的,这一季草原上的野兔和旱獭很多,狼都吃饱了,要是晚上过草原,点个火把就行了,狼很怕火,看见火就躲开了。
川木匠说:要是过草原时遇见下雨就不要走了,到草原上的帐篷人家去避雨。内地带来的雨具在草原上不大管用,除非有我头上戴着的这种羊毛毡帽。余纯顺说:这种毡帽原来还可以避雨呀?就请我脱下来给他看。
他细细把玩着我的毡帽,我又觉得他会向我提出赠送的要求,我就站起身说要走了,并祝他一路平安,匆匆离开了招待所。
回到峡谷里的工地,晚上我睡在床上想着这个陌生人,想来想去,我觉得他还是可以信任的,要不明天我还是把藏刀和毡帽送给他。
第二天我忙完工地上的事,下午进城直奔招待所,招待所的人告诉我,那个人一早就走了。
过了几天,我遇到一个草原那边过来的牧民,我问他看没看见一个穿着红马甲的步行者,他告诉我看见了,这位牧民觉得那人很古怪,一个人不骑马,不坐车,就这样走在草原上,哈姆古(藏语:搞不明白)
又过了一年,我回到昆明,渐渐听到了关于余纯顺的一些情况,那时他已经成了名人。被人称做“勇士”。后来,看到了他写的书,书里面没有提到我和他的这一段邂逅。最后,听到了他的死讯。
前几天收拾家里的杂物,在一个箱子里,找出了那顶毡帽和那把藏刀。它们已经显得十分陈旧。我看着这两件东西,本来它们可以有一段更为辉煌的经历,伴随一个勇士去闯荡天下,去开始一段灿烂的行程。可是现在他们就像我这个主人一样,在城市的箱子里慢慢变旧、发黄……
一个场景在我脑海里萦绕:碧绿的草地上,上面是蓝天白云,一点孤独的红色在移动,执着地朝着前方。
流浪高原
远古的大海它去了远方,
所有的传奇都在流浪中生长。
人寂寂马萧萧千年古原无声,
每道彩虹下面就是安家的地方。
不管还有几场雨雪风霜,
心底里祝福着背叛我的姑娘
飞舞的高原风把我远远放逐
马背上吼一声碧空浩荡!
冰河在高原上流浪,
雪山在高原上流浪,
我苦苦的爱情哟,
也在高原上流浪!
(以上歌词写于风之末端回到昆明后的那年,那种心情现在已就不复存在)
作者:
斑点狗
时间:
2013-5-26 14:58
好汉不提当年勇了嘛。
欢迎光临 昆明论坛 (http://kmrlt.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